科学中国人专家委员会委员介绍
沈德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晶体专家,1941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中材科技集团总公司人工晶体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晶体材料的生长、应用及探索研究。先后生长出铌酸钾(KN)、磷酸氧钛钾(KTP)等10多种晶体;研制成功高光学质量的大单畴KN晶体,使该晶体的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成为可能;首次在掺铁KN晶体上实现了室温自泵浦相位共轭;首次用改进熔剂法研制成功大块高光学质量的KTP单晶,不但打破了美国对该晶体的垄断和对我国的禁运,而且批量生产和出口,效益显著。“铌酸钾晶体的研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熔剂法电光KTP晶体的研制成果,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部代颁的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采油工程专家,1937年生,河北唐山人。1960年在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毕业。大庆石油管理局原总工程师、原副局长。从1968年到1978年研制了一整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分层注采和分层测试工艺;1979年至1985年提出和组织了“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采油工艺”的系统工程,使大庆油田开采技术在总体上具有世界水平,为大庆增加原油可采储量6亿吨;1986年至2000年大庆进入高含水后期,为再稳产10年而作技术准备的八个系统工程的主要提出者及组织者之一,为大庆提高采收率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已大规模推广应用,增加可采储量三亿多吨,年产油1000多万吨;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正在推广之中。这些工艺都是世界上油田开发方面意义最大、难度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技术,为油田稳产到2000年提供了技术保证。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两项、省部级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共24项。
王世真,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医学家,1916年生,原籍福建福州。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5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1998年又建立了我国最先进的正电子发射断层——回旋加速器中心。在我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系统地进行了甲状腺激素的示踪研究,对中国核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成榕,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副校长,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目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战略防御”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IET 资深会员,IEEE 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高电压设备的检测和故障诊断、电气绝缘技术、气体放电与应用、电介质材料的诊断与应用。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3篇被SCI收录,获专利11项,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