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华
(山西大同大学 文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应县方言的代词
蒋文华
(山西大同大学 文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文章在较为详细地描写应县方言中代词的语音形式和词形的基础上,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了应县方言的语法特征,并指出方言代词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期还原一个比较完整的应县方言代词面貌。
应县方言;代词;语音形式;词形变化;语法举例
应县地处雁门关之北,大同市之南,东临北岳恒山,西接平朔山阴。县城北距大同市70公里,南抵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东距北京市450公里。应县方言属于山西晋方言大同片,在调查中我们力求以县城话为代表,同时兼顾比较典型的城乡话。由于受到临近地区方言的影响,应县境内的方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东部与浑源接壤的罗庄、北楼口两个乡带浑源口音;西部的辛寨、刘庄两个乡带山阴口音;南部的白马石、南山两个乡带繁寺、代县口音;北部的义井乡、刘霍庄乡带怀仁的口音。
代词在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基本固定的音形、词形,相对稳定的语法地位,而在应县方言中则不然,在词形、语音形式各方面仍然有古代汉语的遗存,甚至是发展不完全的,表现比较灵活、不固定。本文通过比较描写说明应县方言代词的特点,为晋方言词汇研究提供材料。
1.“尔[ər54]” 在古代汉语中是第二人称代词,在普通话中是一个不成词语素,而在应县方言中,它可以指代任何人称,即作一、二、三称代词均可,在不同的语境中指代的人称不同。例如:——“你看我做啥哩?”——“尔看外头哩,哪看你了。”这句话里的“尔”就是指我,即第一人称,普通话的表达就是:——“你看我干吗呢?”——“我看外头呢,没看你。”/“看看尔这一身,俏刷的”这里就是指代的你,即第二人称,对应的普通话句子就是:“看你这一身衣服,真洋气。”“尔们家买上楼啦”这里就是第三人称了,指他。“他家买楼房了”。
2.“尔娃儿[ər54var31]”“尔”经常跟“娃儿”搭配成“尔娃儿”使用,表示他称,相当于“人家”,带有较浓重的感情色彩,表示喜爱、亲切、同情,而且不论年龄的大小,即使是七旬老人也可以说“尔娃儿可怜的!”例如:尔娃儿受工作辛劳了一辈子,一天福也没享过。
3.“尔、尔娃儿”的虚化 “尔、尔娃儿”还有一种比较虚化的用法,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夫”,当置于句首时,为发语词,引起议论,表示强调,同时也可以是复指。比如:尔娃儿那人可怜的年轻轻的就走死了。
应县方言中“您”很少单用,单数第二人称用“您儿”,复数用“您儿们”。“怹”表示单数第三人称,一般也是儿化,用做“怹儿”,“怹儿们”表示复数。有时候也说“怹儿老儿”,比如“怹儿老儿九十了还可精神哩!”
1.“各人”或“一个儿” 应县话中一般不说“自己”,而说“各人”或“一个儿”,一般作代词主语的同位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
2.“人家” 表示自称,一般对自家人说话时用,多用在儿童或女性的口语里,例如:你去吧,人家不去了。
也可表示他称,指别人,例如:如果人家都不去了,你去做啥?跟“我”或“他”比较起来,“人家”表示强调自身或强调他人的态度。比如:人家一个儿着做呀,不用你们多管闲事。/俺吃一个儿的哩,用你管那。/他各人着物操办吧,俺不待要管那闲事。/人家各人可有本事哩,用不着别人。
我、你、他用作亲属称谓的限定词时,不是加“的”而是通过词内部的屈折变化实现的,均变为入声。
例如:我[vəɁ43]哥 /你[niəɁ43]妈 /他[təɁ43]爹
应县方言说“我们班”、“他们家”、“你们院”,并不一定是复数,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习惯的表示,也可以说成是“我班”、“你家”、“他家”,但一般不说“我院、你院、他院”。其他方言也有这种类似情况,“们”的读音轻而短,我们认为这更像是一个衬音。
应县方言指示代词“这”“那”各有六种读音。
表示近指的有:这1[tsəɁ43]、这2[tsəu54]、这3[tsɿ24]、这4[tsəu24]、这5[tsaŋ54]、这6[tsa54]
表示远指的有:那1[nəɁ43]、那2[nəu54]、那3[nεi24]、那4[nəu24]、那5[naŋ54]、那6[na54]
读音不同指代也有相应变化,事实上是通过语音内部屈折变化构成新词。
(一)这1[tsəɁ24]、那1[nəɁ24]可以指代名词,表示人、物、时间、处所等,做主语、宾语。
例如:看这1多省钱热闹,看那1费钱噶叨的。(指代某件事情)/那1会儿忘会儿忘了甭跟她说。/我家在这1忽栏,他家在那1忽栏,两家离得可远哩。
1.这1那1后的量词重叠,表示强调。
例如:这1点点面够谁吃?/那1些些菜都叫他一个儿吃啦!
(二)这2[tsəu24]、那2[nəu24]指代形容词,跟量词连用,可以看作是“这么”“那么”的合音。例如:你就买了这2点儿菜?那2些人哪能够吃?
(三)这3[tsɿ24]、那3[nεi24]指代名词,是“这一”“那一”的合音,一般不能单用,多数情况下跟某些量词、名词连用。例如:这3个灰鬼你咋才来?那3个家伙紧点儿等不急啦,快过去哇。/这3忽栏是红的,那3忽栏是黑的,弄坏了。
(四)这4[tsəu24]、那4[nəu24]指代副词、动词,很少说,一般只能单用,有一定的附加色彩,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么、那么”;有时候也用来表示提出一种建议,经常说成“这个、那个”,表示“这样做或那样做”,用在对话中,单独说。例如:这4难看呢,快扔了吧!(意思是“这么”)/那4惜人个女儿,快娶上哇!(意思是“那么”)/你一会儿说这4个、一会儿说那4个,到底要咋底个哩?
(五)这5[tsaŋ54]、那5[naŋ54]指代形容词、名词,很少说,一般只能单用,意思跟普通话的“这样、那样”或“这些东西、那些东西”接近。
(六)这6[tsa54]、那6[na54]有时虚化为语气词。
例如:看那6倔的,一概递不进人话去。/看这6日脏的,快洗洗吧。
(一)指代所要问的人 用谁[tsuεi31]、谁们[tsuεi31m]、啥人[sa54zəŋ31]、哪个[na54kəɁ43]
1.“谁”跟“谁们” 既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谁”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谁们”一般作定语。“谁”跟“谁们”都可以单独用来提出问题。例如:你昨天跟谁相跟的?/那孩子是谁们家的?/张三:“谁们?”李四:“卖菜的。”张三:“哪的人?”李四:“曹福楼儿的。”
2.“啥人”的用法跟“谁”相比较,“啥人”含有生气、责备的意味,例如:这是啥人干的,啥人把碗打啦?
(二)指代所要问的事物 啥[sa54]、咋底[tsa54ti54]
1.“啥” 可以指代事物,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一般作定语、宾语。例如:这是个啥东西,我从来没见过?/这是做啥的?(意思是“做什么用的东西”)
“啥”跟“做”搭配可以构成合音词,读作[tsuaɁ43]。例如:“你来这儿爪[tsua43]呢?”
2.“咋底” 也可以说“咋底个”、“咋啦”,相当于普通话的“怎么样”。
例如:你的作业做的咋底啦?咋还没完呢?
(三)指代所要问的处所 哪[na54]、哪儿[nar54]、哪滩儿[na54tar43]、哪忽栏[na54xuəɁ43l54]
1.“哪、哪滩儿、哪忽栏” 这三种表达的意思稍有差别,“哪”相当于普通话的“哪里”,而“哪滩儿、哪忽栏”的意思是“哪块地方、哪一带”。例如:你昨天去哪啦?(意思是“哪里”)/你把衣服放在哪滩儿啦?(意思是“哪块地方”)/你说的那个地方在地图的哪忽栏?(意思是“哪一带”)
(四)指代所要问的时间 多会儿[tuɣ43xuər54]、哪会儿[na54xuər54],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时候”,例如:你多会儿才能做完作业?/等你吃完饭,那哒是多会儿啦?(意思是“那已经是什么时候”)/哪会儿你就能来看我?
总之,应县方言代词的特点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像“尔”这样的古汉语词遗留,使应县话的代词系统表现出发展不完全的特征,就像从上古到近现代汉语代词系统所走过的发展的轨迹。第二,构词手段同样保留了古汉语用内部屈折的手段,通过词内部语音的变化来构成新词。
[1]侯精一,温端正.山西方言调查报告[H].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84.
[2]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H].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81.
[3]王力.古代汉语[I].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宋学农.古代汉语[I].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5]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徐通锵.历史语言学[H].商务印书馆,1991.
[7]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H].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8]杨增武.平鲁方言研究[H].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9]朱庆之.中古汉语研究(二)[H].商务印书馆,2006.
The Pronoun in the Local Dialect of Yingxian County
JIANG Wen-hua
(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9)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upon the pronunciation form and word form of the pronouns in the local dialect of Yingxian County,the thesis analyzes the gramma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lect through the camparision with mandarin,and points 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ing track of the dialect,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a wholly form of Yingxian dialect.
Yingxian dialect;pronoun;pronunciation form;word form change;grammar examples
H172.2
A
1673-2014(2011)06-0034-03
2011—10—25
蒋文华(1967—),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音韵学方言研究。
(责任编辑 单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