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萍, 柳中权, 张 莹, 张 弛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4)
区域人力资本提升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以辽宁省为例
张秀萍, 柳中权, 张 莹, 张 弛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4)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要遵循“人力资本先导”模式,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重大责任。文章通过建立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本状况进行比较,运用SWOT方法分析辽宁区域人力资本与高等教育的优势、劣势及其今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基于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辽宁;人力资本;区域高等教育;战略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更快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必然要遵循“人力资本先导”模式。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各国综合实力不断追赶的过程,追赶的核心动力是人力资本驱动下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形成需经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高等教育,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载体。发展高等教育是我国各地区现阶段及今后很长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建立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本状况进行比较,运用SWOT方法分析辽宁区域人力资本与高等教育的优势、劣势及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基于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认为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经济学家,他在分析经济现象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明确了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首先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主要指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比以往物质资本的增加更为重要且更有效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存量,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力,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本还具有知识效应,包括需求效应、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三个方面[1]。另外,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认为人力资本能产生内部效应,即能提高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效率;通过“干中学”可获得专业化知识,这些人力资本能产生外部效应,又称为溢出效应,即对投资者以外的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外部效应使人们的平均技能水平提高,还增加了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生产率,并产生了生产中递增收益[2]。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学校正规教育也是人力资本投资最集中、收益最明显的一种形式,尤其高等教育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形成的主渠道。亚当·斯密(Adam Smith)明确把人们经过教育而获得的生产技能归入人力资本[3]。他说:“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4]。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谈到人力资本形成的几个途径时,关注最多的就是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巨大作用。加利·S·贝克尔(Gary·S·Becher)于19世纪60年代先后发表《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强调了通过正规教育和职业训练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5]。很多理论都表明了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后天的教育,所以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是形成和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等教育投资可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一般的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熟练程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力,而高等教育则会使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有质的飞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小学毕业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43%,中学毕业生可以提高100%,大学毕业生则可以提高300%[6]。可见高等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意义重大。高等教育还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中心。美国学者A·扎菲在研究中发现,作为区域科研中心的大学,其知识创新成果与周边企业之间的相关性是惊人的。而且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大多为社会共享,企业经常是免费受益者,可以经常无偿享用所在地区高校的人力资源,并从中优先得到高科技项目、高技术水平服务等。从一个区域来讲,通过投资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7]。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都选取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如美国的斯坦福科学工业园(硅谷)、波斯顿工业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等。
本文根据对人力资本含义的理解及对已有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总结和分析,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及科学性,从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两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8],其中人力资本投资选取目标主要针对形成人力资本过程因素;人力资本存量选取目标是对人力资本形成后的特征考察。本文综合以上因素,建立区域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
以《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的数据为主,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分析样本,其中,科学研究和发展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为2003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因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且北京地区无论在人力资本投资还是人力资本存量都居全国首位,所以对得到的原始数据以北京为100,不考虑单位限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各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指标标准化数据和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指标标准化数据,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指数,并依此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本进行排名,结果如表2、表3所示。
(1)辽宁省人力资本现状的优势(S)
辽宁省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从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仅次于北京、上海、陕西、天津。每10万人口中高校在校学生数排名第8,这说明辽宁省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有较大优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较高,为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人力资本存量方面,从表3可知,辽宁省人力资本总量较多,排名第8,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居全国第6,劳动者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了人才保证。
表2 各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指标及标准化后排名
续表2
表3 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及标准化后排名
(2)辽宁省人力资本现状的劣势(W)
虽然辽宁省人力资本投资总量排名靠前(第4名),但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地区R&D支出占 GDP比重都不高,达不到其总体发展水平需要。教育和科研发展投资不足导致了科学技术人员和高等教育人才方面相对薄弱。
专利申请受理数和万人专利授权量的劣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和发明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利,可见,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创新力的驱动。
(3)辽宁省人力资本发展的机遇(O)
2003年我国颁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策,使辽宁老牌工业基地的人才创业机会、事业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等显著增加,吸引人才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辽宁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新技术及趋于信息化工业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发展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业,需要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对人才培养加大投资力度。
(4)辽宁省人力资本发展的挑战(T)
教育和科研经费紧张,影响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教育经费不足一直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辽宁省高校数量较多,但教育经费短缺现象更加严重,影响了辽宁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辽宁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地处东北,地理优势不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高校优秀毕业生流失比较严重。北京、上海等地优越的经济环境,对辽宁省的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附近省市如山东省、天津市对辽宁省的人力资本也造成很大威胁。人力资本总量流失严重,人才增量吸引力不足。
通过对辽宁省人力资本现状的SWOT分析,不难看出,辽宁省人力资本现状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科研经费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更合理地利用人才、更广泛地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教育、科研经费不足是我国人才培养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加大对教育和科技投资,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并采取措施防止人才的流失,激励人才的创新发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辽宁省的发展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是辽宁省今后在人力资本投资和形成、利用方面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辽宁省是高等教育大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截至2008年,辽宁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约占全国数量的4.3%,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院校5所,省市属院校65所,民办高校1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6.3%,高出全国13.3个百分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为890 437人,居全国第6位;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为53 495人,生师比17.2;硕士学科点1 291个,博士学科点320个。基本形成了多科类、多层次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9]。辽宁省在高等教育资源和规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发展潜力。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基本能满足重工业发展需求。辽宁省是重工业大省,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长期维持在3/4左右。截至2008年,辽宁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理工院校18所,国家重点学科37个[9]。从辽宁省理科院校数量较多,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多是与重工业相关这两点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可以为辽宁省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较充足的人才、科研等支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所需目标结构一致。尤其是在机械制造、近海工程等重工业方面优势明显,医疗卫生、经济方面也在全国前列,具有相对优势。
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随着历年来的高等学校扩招,辽宁省高等学校毛入学率持续增高,高等教育门槛越来越低,高等教育学生质量有所下降。另外,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教师数量不足,再加上学生数量增多,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高校布局过于集中,不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辽宁省83所高校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辽中、辽南的高等教育培养机构、学科数量聚集特征比较明显。辽西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分散,高等教育总量小,学科体系不完善,阜新、锦州、朝阳等城市难以引进最为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支撑环节薄弱,人才总量不足全省的20%,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并不能与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
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辽宁省理工类高校最多,在一些重工业方面优势明显,人才集中,但是在微电子学、生物工程、资源勘查等新兴学科专业中能力非常有限。有些专业缺乏教师、教材、试验设备,教学质量低劣;有些专业如近年来的开设较多的涉外文秘、法律、旅游管理等虚假繁荣,招生量大,毕业生就业很难。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有的专业人才过于集中和有的专业人才过于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
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是地区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依靠,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党中央做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给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历史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特殊区域政策的出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需要高层次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这都将推动辽宁省高等教育实现飞跃式发展。
图1 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矩阵
高等教育竞争加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让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可能面临空间减小的挑战。比如国外著名高校及其它办学主体来华办学会争取走很多生源,导致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激烈。
高等教育虽然传统学科优势明显,但是新兴学科建设薄弱,总体水平不高,对辽宁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产生影响。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使得部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部分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本省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经测算,国家对省属高校拨款占其教育经费总支出份额的50%,辽宁省有65所省属高校,学校面临正常经费支出和建设资金不足的双重压力,可见,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瓶颈。
根据以上对辽宁省高等教育现状的SWOT分析,列出SWOT战略矩阵,如图1所示。
通过对辽宁省区域人力资本与高等教育的SWOT分析发现,辽宁省在人力资本投资和高等教育方面各有优劣势,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本的形成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作用不可替代。基于辽宁省区域人力资本与高等教育的SWOT分析,提出基于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经费的投入对高等教育发展影响巨大。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在教育和科技经费投入方面较弱,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地区创新能力不足。辽宁省省属高校数量较多,国家投入不足,资金缺乏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使辽宁省高等教育得到更好发展,必须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争取通过以下渠道,拓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1)鼓励发展民办高校。民办高校不仅可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而且办学方式灵活,节省了政府教育经费投资。辽宁省现有民办高校13所,应在此基础上,减少政府投资为主的地方高校数量,吸引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投入。(2)加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基金和项目的申请与建设工作。这是争取更多高等教育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多方面争取国家教育资金。(3)积极开拓由企业负担和补偿部分高等教育经费的途径。其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面向企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其二,政府发挥媒介作用,使企业与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联合建立科技研发和培训基地,鼓励企业向学校提供科研、培训费用。(4)积极争取海外华人和国际组织对高等教育的捐助。
在找准自身优劣势基础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加上教育资金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辽宁省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能力不足,宏观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必须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不能盲目扩招。
因地制宜布局高等学校。在辽宁省83所高校中,沈阳有22所高校,大连有24所高校,资源相对集中,全省分布不平衡。辽宁省在教育资源的空间规模上形成了以省会沈阳和东北发展窗口的大连两个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格局,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方便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以沈阳和大连为龙头,在经济中心城市发展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设置与城市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利用沈阳、大连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集中的特点,为其他各市定向培养人才,为各市所需特定人才提供培训平台。大力扶持辽中、辽西地区高等教育,增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兴专业,采取政策、资金、师资扶贫等措施,使这些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有特色,适当增加这些地区的高等学校数量,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辽中、辽西地区发展。
2008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为36.3%,高校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在校人数的增加,使得辽宁省高等教育迈入了高等教育大省的行列,但是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及教育质量上分析,辽宁省高等教育却算不上高等教育强省,表现在高水平大学数量少和高等职业学校发展不足等方面。因此,辽宁省应积极发展精英教育。尤其是国家“211”、“985”重点大学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特别是在特色学科和传统优势学科的建设上要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对于非重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在保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突出特色,培养多元化人才,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众人才。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但是辽宁省存在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现象。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需要,更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
使学科专业结构与新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学科结构与经济结构应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目前,辽宁省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在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竞争力较弱。在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时,应考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支持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培养其所需人才,调整人才结构,合理利用人才资源。
使学科专业结构与支柱产业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和灵活的培养机制,准确分析市场需求信息,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以此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应采取分层次、科类和项目的形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建设,将有限资金重点投向与辽宁省支柱产业相关的学科领域[10];给予一些新兴弱势学科政策倾斜,支持经济发展所需且相对较强的学科追赶国内外发展的前沿,向国内乃至国际一流学科水平迈进,以培养一流人才来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
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生源更倾向于条件更好、水平更高的高校,同时由于人的趋利性和流动性,驱使其向利益较高的地方聚集。近年来,辽宁省高校培养了众多人才,可是辽宁省人才流失较严重。虽然人口总体素质较高,但是高层次人才的缺乏,说明辽宁省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不足,人才集聚效应不强。
加强辽宁省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加大辽宁省高等教育招生宣传力度,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走出本省和东北地区,吸引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生源。各高校在提高和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增强办学特色,增加外省招生比例,吸引国内更多优秀人才,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
健全吸引人才和合理利用机制,提高吸引及保存人力资本的能力。人力资本倾向于流入人力资本存量高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这是人力资本流动的规律[11]。建立合理的人才利用机制,为人尽其才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创造一个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人才的优势和作用,着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管理专家和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其优势,改善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1]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eonomy,1994,(5):1002-1007.
[2]高晓波.青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论析[D].青岛:青岛大学,2007.
[3]张晓阳,赵普.经济增长阶段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关联机制研究——对中国西部地区实证考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亚当·斯密.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2.259.
[5]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融资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6]常晓,张晓红.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发展[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41-43.
[7]耿涓涓.提升区域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探索,2003,(1):4-6.
[8]徐莉,王芬.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人力资本的样本聚类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69-71.
[9]辽宁教育网.教育概况[EB/OL].http://www.lnen.cn/ secpage.htm?actionType=viewjsp&id=3547,2009-04-15.
[10]张秀萍,高树仁,尹华.基于智力资源的辽宁区域竞争力分析及教育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8(4):61-66.
[11]张玉兰.把握人才集聚规律,推进人才集聚工程[J].中国人才,2005,(2):30-31.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Human Capital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Liaoning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ZHANG Xiu-ping, LIU Zhong-quan, ZHANG Ying, ZHANG Chi
(Research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actually means the competition of human capital.In order to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one country has to follow the human capital-led pattern in which human capit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economic society.Higher education,as the essential carrier of th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ssumes majo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 region and country.This paper,by systemizing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s of human capital,compares the situations concerning human capital in China’s 31 provinces and analyses 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regional human capit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via the SWOT theory.Finally some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human capital are proposed.
Liaoning;human capital;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strategy
G640
A
1008-407X(2011)01-0047-08
2010-05-31;
2010-09-10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2008GH18);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 G08DA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UT10RW105)
张秀萍(1965-),女,蒙古族,内蒙赤峰人,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教育管理研究;柳中权(1928-),男,满族,辽宁义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社会工程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