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教育发展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2011-01-12 01:51陈学云冯春梅
物流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物流人才

陈学云,冯春梅

(滁州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滁州 239000)

我国物流教育发展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陈学云,冯春梅

(滁州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滁州 239000)

指出我国物流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物流人才供求矛盾总体趋缓,但现行的物流教育模式滞后于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变化,必须进行发展和创新,具体的路径为:重视物流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项目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完善课程体系,基础与应用并重。

物流教育;发展;创新

1 引言

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有342所本科院校,70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高校本科物流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达8万余人[1]。物流教育已初具规模,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但随着物流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人才供需失衡,人才结构不合理。在物流教育领域,存在着物流边界定位不清、专业培养方案缺乏论证、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资力量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1]。因此,探索物流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路径,以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 我国物流教育现状的基本判断

2.1 物流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大

自2001年教育部批准在学科目录外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并于次年批准开设“物流工程”专业以来,我国物流教育发展迅速,规模猛增,2009年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的招生总数已达24 935人(见表1)。

在本科物流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中职、高职和研究生层次的物流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培养物流人才的格局。除此之外,在职培训也成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员工不仅参加企业内部组织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还参加社会培训。2009年物流企业员工个人参加社会培训比例达42%[2]。

2.2 物流人才总体供求矛盾趋缓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对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所需物流人才的问卷调查表明,物流人才紧缺程度有所下降。

我国物流本科专业还没有进入国家正式本科目录,研究生培养还没有进入国家的学位目录,物流学历教育不够完整,影响了物流人才的结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上述问卷调查同时表明,2009年物流企业急需的物流人才为综合性物流管理,反映出人才结构需要优化,人才需求的综合化特征明显。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判断,适度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招生规模,稳定专科生的招生规模,到2020年,我国物流人才基本达到供求平衡[1]。

2.3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物流管理(工程)专业口径大,横跨多个学科。而现有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依托于本校的特色专业背景而设立的,并未对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作认真的研究,从而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没有建立起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有机联系,形成完善的课程网络体系(见表2)。

可以看出,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特征。而且,由于物流师资大多数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岗位转过来的,本身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训练,知识储备既不系统也不深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完整掌握。物流课程内容重复也是普遍现象。

3 创新物流教育的路径选择

创新型物流人才应由创新型物流教育来培养。根据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和供给状况和人才培养规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物流教育,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1 重视物流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目前紧缺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根据余绍军等人对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的调查,65%的物流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有74%的企业要求物流人才具备“项目规划、策划能力”。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都有不同的要求[3]。我国现行的物流教育以培养满足某一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普遍缺乏系统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树立物流人才教育新观念,提高物流高级人才乃至全部物流从业人员的物流素质,使其成为具备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念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员。

企业最需要的是既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有独立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能力的物流人才。物流专业人才不单是对应某一岗位,而是对应着一个岗位带。物流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从事物流业的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需要物流人才具备商务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物流教育目标应该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具备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3.2 建立项目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的课程设计[4]。设计各种团队合作项目,共同完成一个物流任务,用任务驱动目标的实现。这种项目教学从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有实际背景的项目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实施项目的主体,教师起咨询、指导和答疑作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

传统培养人才模式是以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为标准,无法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等学校与企业的互动来培养物流人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学生参与企业的物流运作过程,企业参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的制定,校企互动。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企业把个性化的人才需求信息传递到高校,高校将这些信息综合分析,作为调整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的重要依据[5]。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中来。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项目的目标要求组织教学,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统一。

3.3 完善课程体系,基础与应用并重

国外较为成熟的物流教育,既重理论基础,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既设置战略性课程,又设置功能性课程。以美国大学的核心课程设置为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点(见表3)。

其中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包括战略学、商务谈判、商务伦理等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或拓展其他领域的创业机遇,值得我国借鉴,以拓宽专业的广度,提高专业基本素质。美国的物流教育同样重视学生物流技能的培养,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实际观摩物流过程,操作物流设备和设施[6]。基于我国物流教育的现状,借鉴西方先进的物流教育理论和技术,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三个层次、两大目标”的要求。

三个层次:一是职业专门技能;二是行业通用技能;三是核心技能,即基于大类的要求,反映劳动能力的共性,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7]。

两大目标:一是实践能力,掌握有关物流信息、物流技术与设备、企业资源规划、物流仓储配送、国际物流与报关等的实际知识或运作过程,形成一定的物流操作技能;二是创新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物流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8]。

在体现“三个层次,两大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建立结构合理、知识完整、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物流课程体系,是实现物流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4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企业对物流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物流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唯有发展和创新,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要。只有立足于市场需求,合理设立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型物流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物流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08)和专业规范(2010)是我国物流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也是我国物流教育领域发展和创新的指南。

[1]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0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3]余绍军,吴向东,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117-119.

[4]杨兴,文林莉.高职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0,(5):155-157.

[5]谭丹.论高等学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0,(3):51-54.

[6]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内外物流教育对比分析[J].物流技术,2008,(7):133-134.

[7]朱美虹.物流教育如何接轨当前企业物流人才需求[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1):87-89.

[8]谢如鹤,张素芳,周耀旭.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工程化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14-117.

Roadmap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Education in China

CHEN Xue-yun,FENG Chun-m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Management,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239000,China)

Though,through annual upscales of logistics education in China,the supply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can meet the market demand in quantity,the quality,however,is still plagued by a lagging training mode in relation to the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al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necessitates it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More specifically,the paper argues,emphases should be placed up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calibre to develop composite talents;upon adopting project-centered teaching modes to encourage practical skills;and upon establishing an all-round course system that stresses the fundamental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logistics education;development;innovation

G642

A

1005-152X(2011)03-0154-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1.03.049

2011-02-10

陈学云(1965-),男,江苏淮安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冯春梅,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物流人才
人才云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