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春
(西安财经学院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西部与华北地区的比较分析
周艳春
(西安财经学院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在界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8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得出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两个公共因子。对西部与华北地区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进行了排序,发现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区域;创新
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区域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只是为其本身提供发展空间,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带动关联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1]。运行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可以通过整合产业内各单位的优质创新资源,从整体上改善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立一个有利于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因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已成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北、东北、西部是中国主要的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区。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新疆、陕西、甘肃和青海四省区石油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6%,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重庆、四川六省区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2%,西部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然而现实中,西部的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并没有引发相应的创新集聚,以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们认为,缺乏规范而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油气资源富集区域从产业集聚向创新集聚的转变,克服“资源诅咒陷阱”,有必要从实证角度探讨这些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支撑区域经济的作用现状及问题所在。
本文将以石油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油气资源富集的华北及西部区域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将平台的运行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实践中,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已经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成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然而,从大量相关文献的梳理中可以发现,极少有文献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准确的定义,这将导致评价体系和指标的构建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
平台,泛指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平台的本质在于“聚合”与“屏蔽”:一方面,平台无视地域的分割,实现了对需求、信息及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平台实现了对底层实现方式的屏蔽,能够产生网络效应,业务具有足够的差异性,拥有标准接口与框架结构,便于客户使用[3]。因此,可以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定义为通过政策支撑、投入引导,汇集产业内具有科技关联性的多主体创新要素,形成产业层面上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的、集成的支撑体系。该平台的作用在于能够为某一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群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4]。
在《新华字典》中,对“能力”的定义包涵两个方面:其一,做事的本领;其二,完成某项任务的条件。结合笔者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内涵的分析,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其一,平台内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其二,支撑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条件建设。因此,本文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定义是:某一特定产业内的各个技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创新环境条件下,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水平。
目前,国内对创新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创新平台的功能、结构、运行模式、运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计量和定量化研究则较少。崔滨选取了环境支撑、资金支持、人力资本以及成果实现四个核心方面来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5];王立剑等从资源投入、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四个方面评价了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6];王雪原等则基于多主体的视角,分别从服务效果、集聚效果及自身运行效果等方面对创新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7]。总结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如下局限:有的研究只考虑了效率、效果类指标,未考虑平台建设所依赖的基础;有的研究只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并无检验分析;有的虽选取一定量指标进行检验,但指标选取与分析结果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本文在对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即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及创新成果的实现能力)和创新条件建设。因此,本文主要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条件建设及创新成果实现的角度出发,设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创新资源投入类指标主要是为了分析一段时间内平台在财力及智力方面的投入能力;创新条件建设类指标主要是为了分析为该区域石油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条件支持的机构,包括产业内的研发机构、所在区域的高等院校数及产业内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创新成果实现类指标主要是为了分析一段时间内平台科技成果的实现能力,包括发明专利申请数、科技论文发表数等。
表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利用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以提取原有指标绝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8]87。当因子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化时,可以通过因子旋转使因子解的实际意义更容易解释,同时使用因子得分函数可以对样本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排序。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X= (X1,X2,…,X p)′为 原 指 标,F= (F1,F2,…,Fm)′为X的公共因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ε为特殊因子。本文将使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方法,其特点在于可以用方差贡献值βi衡量第i个公因子的重要程度。
因子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原始变量标准化,仍记为X;第二步,求标准化值的相关矩阵;第三步,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当累计贡献率不少于80%时,取前k个主成分代替原来m个指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第四步,对A进行最大正交旋转变换;第五步,计算各因子得分Fi=aix,以方差贡献率为权,对Fi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用综合因子得分结果作为运行能力的综合水平进行排序或评价分析。
本文将石油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数据来源于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各地方统计年鉴、中国期刊网、中国专利数据库等,样本选自中国油气资源富集的华北(包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及西部(包括陕西、甘肃、新疆、青海)两个地区8个省、市、自治区的指标数值。
基于前述五个步骤,应用因子分析对油气资源富集的西部与华北8个省份的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进行评价。使用SPSS15.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因子分析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系数矩阵。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值都比较大,除了有一个相关系数值小于0.3以外,其余的都大于0.3,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而KMO测度值的计算结果值为0.809,表明对观测量做因子分析具有较好的效果。旋转前后的矩阵特征值及方差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可见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2个因子为综合因子,提取了89.202%的数据信息,大于一般要求的80%。
表2 矩阵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
由于初始因子载荷阵结构不够简明,各因子的含义不突出,为此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变换,使各变量在某个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而在其余因子上载荷较小,得到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科技论文发表数、产业中R&D人员数、产业中R&D经费投入、产业内有R&D活动的企业数、产业内研究机构数、拥有发明专利数、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区域内高等院校数与第一个因子高度相关,这些指标反映了创新平台形成的基础,我们将其命名为基础因子;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与第二个因子高度相关,它反映了研发投入的强度,我们将其命名为强度因子。该结果表明,基础因子与强度因子提取了研究数据中89.202%的信息,基本上涵盖了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关键因素。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4 因子系数矩阵
表4为经方差最大法旋转后的因子值系数。因子值系数乘以对应变量的标准化值就得到了因子值(即各个因子在每个案例上的得分值),以旋转后的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分别为72.679%和16.524%,对每个省份两个因子得分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到各个省份的综合得分,并依此对它们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进行排序,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到,山东的排名遥遥领先,这主要得益于山东在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条件建设方面比较突出,因此成为油气资源富集区域最大的专利论文产出地区。华北各省除河南外,排名均靠前,地理位置优越,创新环境较好,因而整体处在一个较有力的竞争位置上。西部地区中,新疆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较强,陕西次之,甘肃、青海则处于较差水平。从表5还可以发现,除山东、新疆外,其余6个省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得分均为负,说明中国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还有待提高。
表5 华北及西部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分值
接下来,采用通用方法来探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用各地区2010年GDP总值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①本文对研发平台运行能力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各地区总量值,因此GDP也采用总量值而不是人均值。,选择Pearson法,通过Correlation过程计算两者间相关系数得到表6所示矩阵。
表6 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Pearson相关矩阵
从表6可以看出,某一地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得分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6,双尾检验的概率值为0.014,小于0.05,即相关程度是显著的,说明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以2009年西部与华北地区8个油气资源富集省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为研究对象,按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指标框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两个公共因子,即基础因子和强度因子。两因子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总体贡献分散,累积贡献率将近90%,且其表达意义较为明显,基本涵盖了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评价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助于简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石油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得出了西部与华北8个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能力的排序。该结果有助于掌握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状况,并对其运行能力做出综合判断。从评价结论来看,目前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能力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欲使中国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建立和健全石油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一方面需要政府重视,加大对石油产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的投入力度,并力争向西部地区倾斜,引导石油产业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进驻到西部地区进行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同时应营造有利于石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的良好机制,使创新平台的投资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另一方面,依靠行业内的企业、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和市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和制度的建设,培养创新主体间的交流、互动,构筑产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1] 倪自银,徐梁,季凤仙.对苏北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1).
[2] 汪秀婷,胡树华.面向自主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
[3] 洪晓军.创新平台的概念甄别与构建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4] 许正中,高常水.产业创新平台与先导产业集群: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10(4).
[5] 崔滨.长春市科技创新平台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王立剑,刘佳.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
[7] 王雪原,王宏起,孙晓宇.多主体视角下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7).
[8]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An Evaluation on Running Ability of Oil Industry Innovation Platform: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We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ZHOU Yan-chun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On defining running ability of industry innovation platform,the paper sets up an index system of oil industry innovation platform capacity.Applying factor analysis for 8 provinces rich in oil and gas resources,this paper compares oil industry innovation platform capacity of western and north area of China and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ustry innovation platform capac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t last,some advices are proposed.
oil industry;innovation platform;regions;innovation
(责任编辑:杜一哲)
F204
A
1007-3116(2011)12-0059-05
2011-1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我国能源产业成长战略研究》(11AJL007)
周艳春,女,辽宁锦州人,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战略。
【统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