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2011-01-12 03:06韩家彬于鸿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年12期
关键词:偏向差距城乡

韩家彬,张 震,于鸿君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2.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94;3.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非均衡发展战略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韩家彬1,张 震2,于鸿君3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2.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94;3.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运用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理论框架。利用2005—2008年中国省级的数据资料,建立了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偏向城市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均衡发展战略所衍生的一系列偏向城市的制度和政策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逐步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

省级面板数据;非均衡发展;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 言

2010年,收入分配改革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林毅夫认为中国贫富差距甚至比许多发达国家还悬殊,且越来越大[1]。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农村绿皮书》预期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将扩大到3.35,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过大的收入差距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负面结果,也是中国当前承担的成本,它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从劳动生产率还是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中国的效率都是极低的,而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德国、日本等)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效率都远远高于中国。此外,收入差距过大会使低收入群体“相对剥夺感”显化[2]。这不但影响社会心理,诱发社会不满情绪,生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而且影响社会秩序,诱发犯罪活动,危害社会治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和统一。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研究归纳起来分为以下七种观点,Krueger和蔡昉等从偏向城市的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了解释[3]102-105[4];Hertel等人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了解释[5];陈宗胜从二元结构、城市化的角度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6]154-189;Zhai等人从对外开放的角度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成因[7];章奇和陆铭等人从金融发展的角度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8-9];杨新铭和罗润东从城乡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10];周瑞明等人从城乡生产方式差别的角度解释了城乡收入差距[11];胡宗义和刘亦文采用中国县级截面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12]。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为我们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大部分学者在探索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时,没有区分内生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本文将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一外生性因素入手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论是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还是在收入分配等领域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在该战略影响下,相对农村而言产生了一系列偏向城市的制度和政策。本文将以非均衡发展战略为理论依据,把一系列偏向城市的政策纳入非均衡发展战略框架下,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做出解释。

三、非均衡发展战略视角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分析框架

改革开放前,政府选择和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即赶超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吸收农业剩余,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对城市进行补贴,其目的就是迅速完成工业化,主要实施机制可以概括为一个制度“三套马车”,包括: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这三项制度安排奠定了城乡二元体制。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为了支持工业发展,大多数国家都会把农业部门的剩余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等方式转移到工业部门,为了保证剩余转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支持城市优先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这种制度安排在中国表现为城乡二元体制,这种体制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它是计划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户口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户口,一种是农村户口,于是农民就降到了二等公民的位置[13]。城乡二元体制是政府歧视农业部门的政策结局,而政策又是既定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内生结果[14]。林毅夫和刘明兴等从中国经济的赶超发展战略出发,证明了“偏向城市”政策是内生的,论证了中国由于选择了赶超战略导致了偏向城市政策的内生性[15]。这些偏向城市的政策安排决定了改革开放后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非均衡的,这也是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性原因。

非均衡发展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平衡、不均称的状态。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收入分配领域的体现;第二,优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陆,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体现;第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组成部分则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所有制领域的体现。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城乡地区间的发展上表现最为突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乡地区经济的发展上实际上实施的是城市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导致一系列偏向城市政策的产生,非均衡发展战略衍生出一系列偏向城市的政策,换句话说偏向城市的财政、金融、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是内生的。

改革开放初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经过30多年的非均衡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不论在收入分配领域,还是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从非均衡发展的角度探索城乡收入差距成因有可能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根据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本文提出一个假说,即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性成因。我们把非均衡发展战略作为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级指标,把非均衡发展战略下的偏向城市的财政政策、偏向城市的金融政策、偏向城市的就业政策、偏向城市的贸易政策、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偏向城市的公共物品供给等作为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我们又细化出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体系表

(二)指标的量化和数据来源

我们用城乡收入比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偏向城市的财政政策用财政支农力度来表示。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地区,这客观上剥夺了农村居民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利[16]。财政投资偏向城市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越多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现状,而财政支农的投入可以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因此,一般情况下财政的农业投入占比越大,城乡收入差距会越小。偏向城市的金融政策主要通过金融支农和金融发展效率来表示,金融支农指标用农业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金融发展效率用存、贷款比来表示。由于改革开放前的赶超战略,决定了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向城市行为,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动员农村储蓄以提供城市工业化资金的一个渠道[17]。一般来说金融发展效率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大。偏向城市的就业政策主要通过城市化率来表示,一般来说城市化率越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越快,城乡收入差距一般会缩小。偏向城市的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和市场化指数来表示,工业和农业产品的不平等交换、农业的弱质性和工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别造成城乡交易权利的差别,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来表示。偏向城市的公共物品供给可以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教育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是不明确的。

本模型回归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8—2009年)和《中国经济年鉴》(2006—2008年),数据范围为2004—2007年,包括全国32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共有128个观测数据。

(三)模型设定和回归

国内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相关回归模型已经非常多,计量模型形式也较为稳定,因此本文采用通用的线性模型对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检验。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dstit是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taxit表示偏向城市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cai)和财政支农(atr)表示;finit表示偏向城市的金融政策,通过金融支农(afin)和金融发展效率(fineff)表示;empit表示就业政策,用城镇化水平表示;tradeit表示偏向城市的贸易政策,用市场化指数(mkt)和工农产品剪刀差(jian)表示;secit表示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pubit表示偏向城市的公共物品提供政策;e是误差项;c是常数项。本文构建的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回归,采用了固定效应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对于t值过低的变量从模型中删除,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表

(四)模型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1.变量的显著性检验。通过p值检验可知,在10%的水平上采用随机效应估计的回归方程(1)中很多变量不显著。回归方程(2)是采用固定效应进行估计的,由结果可知模型各变量的显著性明显提高,从变量的显著性判断模型回归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方法。

2.拟合优度检验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方法进行,其调整后的R2=0.29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而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重新估计并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所得到的调整后的R2=0.448,又有所提高。由模型显著性检验的F值可知,回归方程(2)所得F值为75.62,模型整体上非常显著。

3.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选择性检验。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可知,模型回归过程中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估计,为进一步证实该判断,我们采用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来判断在模型回归中是选择固定效应方法还是选择随机效应方法进行估计。通过豪斯曼检验的卡方值为30.17(P=0.000 4),可知该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我们拒绝了随机效应的假设,表明回归模型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估计。

(五)模型的回归结果和解释

由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可知,采用固定效应方法估计的模型通过了各项检验,而用随机效应方法估计的模型中有多个变量不显著,因此,对回归结果的解释参照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

由回归可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为0.133,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方向变动,表面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所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区域选择上具有主观性。财政支农的回归系数为-0.000 18,表明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可以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农两个指标的验证,结果表明偏向城市的财政政策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金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资源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在中国推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相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投资收益率高的地区一般是城镇地区,这必然导致有限的货币资源向城镇地区流动,偏向城市的金融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回归系数为0.032,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同方向变动,即金融发展效率越高,农村资金向城镇流动越快,农村可利用的资金就越短缺,必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金融支农的回归系数为0.069,与城乡收入差距也呈同方向变动,表明农业贷款并没有有效的支持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这与中国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吻合。由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和投资的资金很难从银行获得,因此,偏向城市的金融政策限制了农民利用金融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和投资的能力,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到城市就业成为解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城镇化的回归系数为0.101,这表明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并没有有效缩小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影响,虽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了城市,但在城市他们大多数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而且不能享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因此,在中国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拉大了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前,受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影响,国家为了支持城市工业的发展,增加工业的物质资本积累,实施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城市转移农产品。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虽然工农产品的不平等交换有所改变,但由于城乡居民初始资源禀赋的不平等,市场的交易成本越低,交易越充分,农村居民在市场交易中所遭受的损失越大。模型中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在回归中应予以剔除,市场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058,这表明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被拉大,也就是说偏向城市的交易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为了研究偏向城市的社会保障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以农村居民参加“三保”的比率作为衡量指标,其回归系数为-0.117,表明随着中国农村社保覆盖率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在缩小。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类型较多,而教育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物品,回归模型中教育的系数为0.063 2,这表明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教育作为最基本的公共物品应该在创造机会平等、缩小收入差距、防止贫富分化出现恶性循环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中国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居民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偏向城市的公共物品提供制度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和选择指标对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各类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量化,并运用这些量化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均衡发展战略下各类偏向城市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研究假说。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本文分析了各类偏向城市的政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造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源。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政府选择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的一种否定,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初期压力集团①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是指那些致力于对政府施加压力、影响政策方向的社会组织或非组织的利益群体。不是偏向城市政策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是随着情况发展变化,压力集团也可能成为选择偏向城市政策的一个重要力量。目前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的转变已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既得利益集团正在成为维系城乡收入差距并使得这种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重要社会力量。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回归农村居民应有的各项经济发展权利,保障农村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话语权,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

[1] 林毅夫.增加农村收入需要农村基础设施的牢固[J].调研世界,2000(7).

[2] 孙辉.论贫富差距对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5).

[3] Krueger Anne,Maurice Schiff,Alberto Valde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gricultural Pricing Policy[M].Baltimore,Maryland: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2.

[4] 蔡昉,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5] Hertel,Thomas,Fan Zhai.Labor Market Distortions,Rural-Urban Inequality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s Economy[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455,2004.

[6]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7] Zhai Fan,Li Shang Tong.The Impact of WTO Accession on Income Disparity in China.China and Its Regions-Economic Growth and Reform in Chinese Provinces[M].Cheltenham:Edward Elgar,2002.

[8] 章奇,刘明兴,等.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学,2003(4).

[9]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10]杨新铭,罗润东.技术进步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机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

[11]周瑞明,蔡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评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8(3).

[12]胡宗义,刘亦文.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0(5).

[13]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中的10个问题[EB/OL].[2009-03-05].http://www.china_b.com.

[14]杜鹏.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2).

[15]林毅夫,刘明兴,等.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3(8).

[16]韩家彬,于鸿君,等.经济权利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0(6).

[17] Mckinnon R I.The Rules of the Game:International Mone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3,31(1).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Rural and Urban Income Gap: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HAN Jia-bin1,ZHANG Zhen2,YU Hong-jun3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Huludao 125105,China;2.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3.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This article used 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set up a theory frame of analyzing the caus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China.Then,the panel data models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provincial data from 2005 to 2008,to analyze empirically the impact of the policy leaning to the urban to the income gap,including the finance policy leaning to the urban,employing policy leaning to the urban,trading policy leaning to the rural,social security policy leaning to the urban and the public goods offering policy leaning to the urban.The result indicates:the series of the policies leaning to the city is the root of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reforming the household register system,breaking the duality system,and bal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nd the urban,is the base of reduc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China.

province level-panel;non-equilibrium development;the rural-urban income group

(责任编辑:李 勤)

F014.42

A

1007-3116(2011)12-0054-05

2011-07-02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低收入群体收入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L10BJL019);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失业群体就业保障问题研究》(2006B050);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权利视角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研究》(09XJ790006);辽宁工大自然基金前期资助项目《资源支配能力、体制变迁与收入均等化问题研究》(G0301)

韩家彬,男,山东泰安人,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张 震,男,山东枣庄人,博士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

于鸿君,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统计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偏向差距城乡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城市偏向性与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