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卫东
“生态街道”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以人类生活的健康、舒适为起点,对街道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设计;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共生存的环境设计观,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街道设计理念[1]。街道生态规划遵循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系统活力、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意味着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正常和完整,还包括街道人群的健康,它是街道中特有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人类行为和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5]。关于街道生态建设与规划的研究和探讨,无论对生态学本身,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利用其原理和方法对厦门市湖里街道的生态建设问题加以探讨。
湖里街道是厦门市湖里区所辖的街道,也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位于厦门岛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24°25’,东经118°5’左右,东毗厦门火炬高科技开发区,西至东渡港区西海岸,南倚狐尾山、仙岳山,北邻厦门火车货运北站。湖里工业区、象屿保税区坐落其间,福厦公路、疏港路环列两侧,岛内西通道——海沧大桥就从辖区起步,辖区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4 km。湖里地处北回归线偏北,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亚热带中的最南带,为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带,具有热带气候的某些特征,受海洋的影响较为显著,如气温年差较小、秋温高于春温、相对湿度大等,属海洋性气候。湖里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长而无酷暑,秋春相连而无冬。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雨量1 143 mm。
图1为2004~2006年湖里区的几项经济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2004到2006年区域生产总值、区域工业总产值、商贸营业额都是逐年增加的,其中区域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最快,这说明了湖里区工业发展速度很快。
图1 2004~2006年湖里区的几项经济指标
湖里街道均为建成区,辖区内没有农业、自然保护区,近自然生态空间主要是公园、市政绿化、工业企业绿化等。到2007年,湖里街道建成区面积11.5 km2,园林绿地总面积400.78 hm2,其中公共绿地270.45 hm2,道路绿地49.50 hm2,单位附属绿地41.84 hm2,居住区绿地 34.75 hm2,生产绿地4.23 hm2,风景林地 28.81 hm2,建成区绿地率34.5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3.22 m2。虽然街道建成区的绿化面积已达到了生态街道建设的要求,但是生态街道建设的制约因素还是存在的。
湖里街道现有常住和暂住人口超过16万,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低。湖里街道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在特区建设后,大量投资工业和厂房建设,土地紧缺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土地短缺严重制约着湖里的进一步发展。
湖里街道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近年来有较显著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当地的工业对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但同时由于粗放式经营,所付出的却是沉重的环境代价,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陆、海域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餐饮、娱乐业,维修加工业等噪声、污水、油烟扰民问题还未根本解决,餐饮集中区建设步伐缓慢,少数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屡禁不止,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环保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特区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工业企业,湖里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绿地主要集中体现在公园和山体绿化,城区绿化率不高,加上中心城区高密度的人口以及大量流动人口,对湖里中心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城市建设用地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向城市边缘蔓延,加上湖里街道独特自然环境特征,造成功能、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中心城区职能日益复杂,“负荷”过重,难以承受。
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型产业发展不快,资源集约利用率较低,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建立,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表现在:工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优势;服务业比重偏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仍处于培育阶段,产业档次有待提高。因此,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全社会生态意识薄弱,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生态人居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小区绿化、美化的层面上,并未涉及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必须考虑对人体健康和舒适的影响,以及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和再利用资源,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以创造舒适的社区,创造健康的住宅。
生态街道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立足于实际,遵循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街道建设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生态经济的模式代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树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生态街道建设的目的是营造最适宜的人居环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与和谐,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的同时,让人们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建设生态街道,就是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使生态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整体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以人为本,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重视生态人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街道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街道生态建设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的。由于街道各种客观情况差异性,不同城市、不同城市区域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途径都是不尽相同的[6]。
(3)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4)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规划目标与措施应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5)生态文明的原则。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根据《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结果,湖里街道属于本岛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小区。其主导生态功能:城市商贸生活生态环境辅助功能;城市交通干线视阈景观、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工业及污染物消纳生态环境功能。其主要任务是尽快完成市政污水管网的铺设、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和垃圾处理站的建设;环岛绿化环、仙岳山、狐尾山公园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残丘坡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厦门市湖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明确定位,湖里街道在“十一五”期间,借助海空港、厦门现代物流园和火炬高新区辐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物流楼宇经济,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和临港型服务业。推动湖里老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凤湖商贸圈,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提升餐饮、娱乐、居住品质,提高教育、卫生、公园绿化、城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湖里街道的主要生态功能是借助湖里街道西面临海的空间优势,依托周边海空港、厦门现代物流园和火炬高新区辐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现代的物流楼宇经济和临港型服务业;以仙岳山公园、狐尾山公园、凤湖商圈、福隆体育公园的发展为基础,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提升餐饮、娱乐、居住品质;以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为主导,提高教育、卫生、公园绿化、城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水平。
依据湖里街道的发展规划,根据区域内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区域经济特征,以保持一定行政区完整性原则为基础,进行地域上的生态单元划分。可以将湖里街道划分为四大风格鲜明的区域功能单元:
(1)以现有湖里大道两侧区域为物流、高科技功能单元,为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物流总部、高科技产业为中心的“总部经济”,吸引高新企业研发基地、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大型宾馆酒店业、大型商场和大型展示基地等入住原有的旧工业区厂房。但作为区域特征,这一单元将突出企业的“总部经济和研发基地”为聚群特征。
(2)以现有东渡港和国际油轮码头为中心,为临港经济园区。建设临港经济服务区的功能单元,吸引仓储企业、物流服务企业进入临港片区。但作为区域特征,这一片区将突出“临港经济服务”为聚群特征。
(3)以发展“凤湖商圈”为中心,包括南山路两侧的居住区,为生态人居区。吸引餐饮业、办公用品销售、休闲娱乐业,建设生态社区,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以提高绿化建设为基础,发展生态人居。但作为区域特征,这一片区将突出“餐饮‘一条街’、生态文化和生态人居”为聚群特征。
(4)以仙岳山公园、狐尾山公园、湖里公园及规划中的福隆体育公园为中心,打造仙岳山国家级文化品牌,建立生态旅游休闲区。建设生态休闲旅游服务单元,以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以多元化、多样性,进行景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根据环境条件之不同处理为带状(廊道)或块状(斑块),与周围绿地融合起来。充分考虑系统构成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选择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等)以及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
通过生态街道的建设将使湖里街道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促进湖里街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生态街道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和壮大生态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优势,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并将为保障厦门市本岛的生态安全和促进厦门生态市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湖里生态街道创建的细胞单元,完善了生态创建体系框架,对城市生态创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并将成为生态厦门的一大亮点。
[1]孙良辉,鄢泽兵.现代城市“生态街道”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4,30(10):5-6.
[2]王祥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2002,4:12-15.
[3]胡希军,阳柏苏,马永俊.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浅议[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2):79-82.
[4]陈万年.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6):68-70.
[5]吕一河,付博杰,陈利顶.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J].生态学报,2006,26(11):3891-3897.
[6]司马宁,吴亚伟,董睿.浅议城市生态建设的原则和思路[J].山西建筑,2007,33(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