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志明
(首钢地质勘查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144)
西藏自治区措勤县的磁石地区位于中国西部6个富铁矿成矿远景区之一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富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内。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仅做过基础性的1∶20万地质调查及航空磁测。现已发现尼雄、磁石、恰功等铁矿床,尼雄铁矿的远景资源量约为5× 108t,磁石铁矿在尼雄铁矿西北方向约50 km处,铁矿远景资源量达1×108t。本文试图通过现有资料的分析及对比,预测磁石地区铁矿的成矿有利地段。
磁石地区地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属达拉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之革吉—措勤晚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
冈底斯板块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呈近EW向横贯西藏中部,为一条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岛弧型火山-岩浆活动带。冈底斯板块的基底主要是新元古界念青唐古拉群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盖层为古生界地台型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三叠纪中期开始出现复理石沉积,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为复理石和类复理石建造,夹少量火山岩,厚度达万米以上。至晚白垩世该区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始新世—渐新世出现了磨拉石建造。带内构造十分发育,多以走向断裂为主,一系列近EW向的逆冲断层常把老地层逆冲至新地层之上。板块内中新生代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构成规模巨大的火山岩浆弧。中酸性侵入岩多呈复合岩基产出,主要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组成。
冈底斯板块受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的影响,在尼雄—阿索地区形成了NWW向带状展布的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白垩纪岷千日残余海盆、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它日错—当雄燕山期岩浆弧、邦多晚侏罗世—白垩纪弧后盆地、窝藏古隆、宁果白垩纪弧后盆地、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等大致平行展布的地质单元(图1)。
磁石地区地处革吉—措勤晚中生代复合弧后盆地中部的窝藏古隆构造单元内,具有良好的地层-构造-岩浆-航磁异常组合,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十分有利于铁矿及多金属矿的形成。
2.1 地层条件
区内出露地层(表1)自下而上为①二叠系下拉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②侏罗系-白垩系则弄群:火山-碎屑岩组合,局部夹中厚层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③白垩系捷嘎组和竞柱山组:巨厚的碎屑岩夹中厚层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④古近系林子宗群:酸性-中酸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熔结组合。地层受区域构造线的控制,呈近EW走向。
图1 区域地质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区内斑状二长花岗岩、环斑花岗岩、各类斑岩和玢岩体发育;地表矿化热液蚀变比较强烈,目前已发现了夕卡岩型磁铁矿点和岩金矿化点多处,铁矿点与灰岩关系密切。
2.2 构造条件
表1 区域地层划分表Table 1 Regional stratigraphic column
区内构造由F22深大断裂及一系列韧-脆性断裂组成,近EW向延伸。F22深大断裂沿走向分支复合,由数条次级断裂组成,形成网格状断裂带,具多次活动特征,将二叠系下拉组、侏罗-白垩系则弄群、古近系林子宗群切割成透镜体状,沿断裂有闪长岩、花岗斑岩出露。岩石具有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现象。F22深大断裂与班公湖—怒江构造俯冲带有关,为深部岩浆提供了上升通道。一系列脆性断裂则为含矿热液及矿浆提供了通道和容矿空间。
中新世以来,本地区经历了4个强烈活动期。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磁石地区断裂、挤压片理化带、糜棱岩带发育,分布有数条EW向的挤压片理带和糜棱岩带,它们的长度有数十千米,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是SN向强烈挤压构造变形和动力变质作用的结果。多期次、多成分的岩浆沿深大断裂及脆性断裂侵入,并伴随着强烈的热液活动,这些条件对成矿十分有利。含矿热液沿张性断裂或挤压片理化带充填、交代,形成矿(化)体。
2.3 岩浆岩条件
区内的岩浆活动强烈,并具有多期次、多成分的特点。分布有磁石潜火山岩、尼则超单元、吉松单元等岩体。在窝藏古隆带内还有众多的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等。
磁石潜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燕山期石英闪长斑岩、喜山期花岗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出露面积约7 km2,花岗斑岩呈脉状产出。
尼则超单元分布于尼则—雀穷一带,侵入于下白垩系则弄群荣纳组、古新统典中组,由古新世时期的尼则、雀穷2个深成岩体组成,受EW向断裂控制,呈岩株状产出。雀穷岩体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尼则岩体由数个岩体单元组成,主岩体为中粒钾长花岗岩,后期侵入了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细粒文象花岗岩、花岗斑岩等5个侵入体。另外,在尼则超单元西侧还分布着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花岗斑岩脉。
吉松单元分布于当惹雍错东岸吉松一带,由2个始新世侵入体组成,出露面积61.83 km2,呈岩株状产出。侵入下拉组、郎穷组、典中组及拉东单元。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斜长环斑二长花岗岩,岩石中的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等,磁铁矿含量达1%~2%。
值得注意的是,在磁石潜火山岩、尼则超单元体和吉松单元内,岩石的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特别是尼则超单元的磁铁矿占副矿物的67%以上,而吉松单元的磁铁矿含量达1%~2%,为形成铁矿提供了良好的矿源。这一地区的磁石铁矿、尼雄铁矿、日阿铁矿均分布于岩体边部,与侵入岩体关系密切。
2.4 航磁异常特征
从区内现有1∶25万航磁异常图来看,尼雄—磁石地区位于邦多—查拉波动变化磁场区的北部,强度变化于-50~20 n T之间,在相对平稳的负磁场背景中叠加有许多的局部异常。
将1∶25万航磁异常与地质图叠加后可以看出,在磁石地区航磁异常沿古隆构造呈带状展布,磁异常排列与岩体分布基本吻合,特别是高值异常中心往往分布于岩体边部。从宁果白垩纪弧后盆地、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更大范围来看,情况也是如此。本地区航磁异常具有3个特点:①异常值高、梯度大;②异常形态规则,正负异常配套出现;③在低缓异常背景或负值背景中出现孤立异常。
2.5 已知铁矿地质特征分析
磁石地区及周边分布的已知矿床(点)有尼雄铁矿、磁石铁矿、日阿铁铜矿等。
2.5.1 磁石铁矿
矿区位于窝藏古隆构造带。地层主要为则弄群和林子宗群。则弄群为一套安山-英安质的中酸性熔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酸-酸性火山岩。古近系林子宗群为一套酸性-中酸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熔结组合;酸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夹沉积碎屑岩组合。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显示,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既有燕山期的石英闪长斑岩、辉绿岩,也有喜山期的花岗斑岩、辉绿岩脉。闪长玢岩分布较广,出露面积从数百平方米至数平方千米不等。它们与矿体的关系极为密切,是矿体的围岩和夹层。花岗斑岩脉属喜山期古新世侵入体,均呈脉状产出,近EW走向。主要分布于F2断裂旁侧断续出露,与矿体成因关系密切。
区内EW向断裂较为发育,区域性F22断裂从矿区穿过,区内5条矿体沿次级F2断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与磁石铁矿体对应的航磁异常编号为2001-3,位于负背景场中,形态规则,强度300 n T。轴向EW向,范围7.5 km×2.5 km。经地面磁法测量分解为2个磁异常,ΔT正异常最高值为6 300 n T,负异常最低值为-3 600 n T。
2.5.2 尼雄铁矿、日阿铁铜矿
(2)外贸供给侧改革可以促进广州外贸企业在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帕累托”。广州外贸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进一步深入理顺广州粤区域内的内生价格机制,盘活广州外贸的一系列沉淀资源,促动广州外贸资源实现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这一路径,激活广州外贸企业的活力特别是提高MMR(Motivation Morale Rate)。
矿区位于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西段。出露地层为石炭系碎屑岩,二叠系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侏罗系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白垩系碎屑岩、安山岩、英安岩、鲕粒灰岩,古近系中酸性火山岩。
矿区构造总体上呈近EW走向,表现为一系列EW向构造挤压带,由2条多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组成,其次为NE向、NW向和SN向等小规模次级断裂。
矿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岩体分布于加不勒、滚纠、尼雄、日阿一带,统称为尼雄岩体。岩石类型有细粒石英辉石苏长岩、中细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尼雄铁矿、日阿铁铜矿均与中酸性岩体有密切关系,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的外接触带。
与日阿铁铜矿对应的航磁异常编号为99-293,位于宽缓升高磁场的边缘,形态南缓北陡,强度430nT。轴向NWW,范围10 km×2.5 km。日阿铁铜矿位于多组断裂交汇部位,中心部位对应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地表伴有Cu,Pb,Zn组合化探异常,东侧有铜多金属矿化。
通过对磁石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航磁异常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划分出具有寻找铁矿及多金属矿前景的地区是克马得果、尼则、吉松等地区。
3.1 克马得果地区
位于窝藏古隆带的北部,地表主要被第四系覆盖,南部有古近系林子宗群年波组火山碎屑岩出露,东北部有则弄群荣纳组中酸性火山岩零星出露,北部可见白垩系捷嘎组砾岩、泥岩、灰岩零星出露;在克马得果村的东侧见有数立方米大的灰岩滚石,推测滚石为捷嘎组的成分。
与克马得果地区相对应的航磁异常为藏C-2001-1,该异常位于负背景场中,形态尖锐,南侧伴有负值,变化幅值950 nT,轴向EW,正值异常范围7.5 km×2.5km。经地面踏勘异常“空地对应”、形态吻合,异常轴向为20°,ΔT最大值为4 200nT,以1 000 n T为闭合圈,轴向长度超过2 km。
由于该区位于窝藏古隆带与白垩纪弧后盆地的接合部位,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剧烈,并有灰岩分布等因素,结合地磁特征推断形成隐伏夕卡岩型(多金属)磁铁矿可能性较大。
3.2 尼则地区
位于尼则岩体的北部边缘,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系捷嘎组砾岩、泥岩、灰岩;则弄群荣那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古近系林子宗群典中组酸性火山碎屑岩、流纹岩、英安岩等。
尼则地区分布着藏C-99-289等7个航磁异常,异常总体呈近EW走向、带状分布,航磁异常强度一般在300~400 n T,最高值为500 n T。具有铁矿成矿前景的异常有藏C-99-289,藏C-2001-12等。藏C-99-289异常位于负磁场中,形态南缓北陡,并伴有负值,变化幅值达1 000 n T,轴向NWW,异常范围12.5 km×5 km;根据异常特征推断有由磁铁矿引起的可能。藏C-2001-12异常位于负背景场中,曲线尖锐规则,北侧伴有负值,变化幅值750 n T,轴向NE,异常范围7.5 km×2.5 km;根据异常特征推断有由磁铁矿引起的可能。
由于此区位于窝藏古隆带与白垩纪弧后盆地的接合部位,构造发育,火山岩及岩浆岩十分发育,地表伴有Fe-Cu-Ti-Co组合化探异常,同时分布有含灰岩的捷嘎组地层,结合地磁特征推断形成隐伏夕卡岩型(多金属)磁铁矿的可能性较大。
3.3 吉松地区
位于吉松岩体的南部边缘,出露地层为则弄群火山岩及白垩系竟柱山组砂岩、粉砂岩夹灰岩,与磁石铁矿的地质环境十分类似。
此区有藏C-2001-194,藏C-2001-195和藏C-99-290等航磁异常,异常整体呈侧倒的“L”型排列。藏C-99-290异常位于负磁场中,形态规则,强度400 n T;轴向近EW,异常范围25 km×5 km;北西侧伴有负值,梯度变化较大,异常可能由磁铁矿引起。藏C-2001-194和藏C-2001-195异常均位于负背景场中,都具有曲线规则、平面形态呈等轴状,异常范围5 km×5 km,强度分别达到300 n T和500 n T。
由于此区火山岩及岩浆岩发育,地表伴有Ni-Co-Fe-Ti-V组合化探异常;磁异常位于花岗岩与白垩系酸性火山岩的侵入接触带上,推测异常具有由接触交代型铁矿引起的可能。
磁石地区已知的铁矿床主要为磁石铁矿、尼雄铁矿和日阿矿体。尼雄铁矿及日阿矿体分布在岩体与灰岩的接触部位,接触交代特征明显,为夕卡岩型磁铁矿。而磁石铁矿区内岩性主要为火山岩,矿体周边未见有灰岩分布,磁石矿区内的5条矿体走向基本为近EW向,呈线性排列,明显受F2断裂控制。通过研究,我们初步认为磁石铁矿为岩浆晚期贯入型铁矿,理由如下:
(1)从图2可看到标本表面具有流动构造特征和气孔,在中下部还存在一个凸起的层面,在层面上下的矿石表面,其流动构造方向不同,二者夹角约45°。
(2)在标本表面见有很多的气孔,部分气孔被拉长,呈椭圆状。
图2 磁石铁矿区标本及其素描Fig.2 Specimen from Cishi Fe deposit and the sketch
图3 磁石铁矿区铁露头照片Fig.3 Photo of outcrop from Cishi Fe deposit
(3)镜下观察,部分矿石呈胶体状态,表明矿石是在快速冷凝下形成的。
(4)铁矿与围岩之间界线明显,且接触部位无蚀变现象(图3)。如果是热液交代形成,则应有各类蚀变现象。
(5)最近河北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在西藏阿里革吉县地区进行1∶25万区调时,发现了22条磁铁矿体,研究初步认为是超浅成火山型铁矿。形成时间为新近纪中新世,矿体与围岩的产出方式与本区相同。
从区域分析,铁矿与侵入岩体关系密切,如尼雄铁矿、日阿铁矿均产于岩体边部。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窝藏地区断裂、挤压片理带、糜棱岩带发育;多期次、多成分的岩浆沿深大断裂及脆性断裂侵入,并伴随着强烈的热液活动,这些条件对成矿十分有利。带有矿物成分的热液沿脆性断裂、挤压片理带上升、交代、充填。由于各地区的构造、地层等地质环境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类型的铁矿类型。例如,在尼雄地区含矿热液与灰岩交代形成夕卡岩型铁矿,在磁石地区可能是深部岩浆房演化晚期分异出的含矿热液或矿浆沿F2断层上侵,沿裂隙贯入成矿。
[1] 西藏地调队.1∶100万(日喀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北京:全国地质资料馆,1983.
[2] 江西地调院.1∶25万邦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北京:全国地质资料馆,2006.
[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西段1∶20万高精度航空磁测成果报告[R].北京:全国地质资馆,2000.
[4]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铁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R].北京:全国地质资料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