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避难广场规划探讨——以旺苍为例

2011-01-06 06:36项爱枝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功能区场所广场

鲁 昭 项爱枝

(中国中铁二院,成都 610031)

地震应急避难广场规划探讨
——以旺苍为例

鲁 昭 项爱枝

(中国中铁二院,成都 610031)

本文对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分析计算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编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以旺苍县城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应急避难广场 服务半径 综合指标

引言

应急避难广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坦用地,同时规定各类应急功能区,配套建设经济救援设施或者在地震后相关设施可以进行相应的功能转变,储备应急物资,设置标识,具备接收避难市民临时或长期疏散避难(生活)的基本条件,并确保避难市民安全,避免震后次生灾害的危害,它可方便政府部门开展各项救灾工作,在我们这个自然灾害爆发频繁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广场建设现状及必要性

据地震部门统计,截止2007年底,我国68个大中型城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大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但很多城市都是零星试点,并没有系统规划(高孟潭,2003)。2002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与北京市地震局共同编制了“北京中心城区地震及其他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并在2001年率先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元大都城遗址公园(李耀东,2007)。2004年,天津市着手组织编制避难场所规划,并进行了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指标取值研究(吕元,2004)。2006年,深圳市龙岗区编制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苏幼坡等,2003)。2008年,重庆市从符合自身山地城市的特殊情况出发,正在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张丽梅等,2005)。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需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级以上)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面积的2/3(林晨等,2007;周晓猛等,2006)。地震发生后,抗震能力差的房屋将遭到破坏,大量避难人员需要救助。因此,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的地震应急避难广场进行规划评估和建设很有必要。

2 地震应急避难广场编制内容及方法探讨

2.1 综合评价指标合格性要求

借鉴李刚等(2006)的研究成果,避难场所可选用以下7个因子来构成固定场所评价体系:q1为地质环境;q2为地形;q3为救灾道路宽度;q4为可利用面积;q5为场所安全状况;q6为基础设施状况;q7为场所主要类型。而每个因子又可分为以下5个等级:极好(5分);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极差(1分)。表1为避难场所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

表1 避难场所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standards of grading of emergency shelter

(1)安全性要求

避难所选址时,应避让地震断层、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仓库储存地、核辐射地区、砂石液化地区、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及塌陷地区、洪水泛滥区、泄洪区及高压线走廊等区域。

(2)可通达性要求

避难人员可以顺利抵达并进入避难所进行避难活动,利于疏散,路线通畅。 设置开阔平坦的大面积空间具有疏散安置灾民的作用,也可作为救灾物资的集散地。

(3)面积要求

一般情况下,紧急避难场所面积以不低于2000m2为宜,长期避难所面积以不低于4000m2为宜。

(4)人均综合用地指标

综合用地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用地、宿棚用地、紧急物资储备供应用地、应急卫生防疫用地等。紧急避难场所的人均用地标准为1—1.5m2;长期避难场所人均综合用地为2m2,最少不得低于1m2(杨文斌等,2004)。

(5)服务半径要求

服务半径是指避难所主要接纳的周围市民的范围。依据就近布局原则,紧急避难所服务半径为500m,步行5—15min到达为宜;长期避难所为500—4000m,步行0.5—1h内到达为宜。

(6)配套设施建设要求

紧急避难所一般应划定宿棚区,安排应急厕所等,以满足受灾市民临时性生活需要。长期避难所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划定其他功能区,如:应急指挥区、应急卫生救护区、应急厕所区、紧急救援队伍驻扎区、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区等。同时还应建设应急供水设施或者系统;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广播系统;配建封闭式垃圾集中收集用房;规划和建立雨水、污水排放系统;储存消防器材和设备等。考虑到长时间内市民避难生活需要,有条件的场所还可配建洗浴中心设施、划定应急停机坪区等。

(7)功能区设置要求

标志设置要求:场所周边主干道、路口、入口均应设置标志。场所内各类配套设施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抗震性能要求:地震应急避难所内的建筑物,以及利用周边建筑物作为配套设施用房的建筑,都应达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的抗震设防要求。

棚宿区分区要求:应急棚宿区应进行分区,每个应急棚宿分区不应超过1000m2;每个应急棚宿之间的间距应大于2m的人行道。

无障碍要求:各类设施都应考虑无障碍要求,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1)的规定设置。

2.2 应急避难广场的建设类型确定

根据我国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工作的特点,通常将避难场所划分为3种类型,如表2(杨培峰等,2008)所示。

表2 避难场所类别划分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

2.3 避难场所规划原则

(1)综合防灾、统筹规划原则。依据现有地形,综合考虑各功能区相互协调配合,提高防灾救灾效率。

(2)人性化原则。水体、路边有车辆出行的地方都应设置防护栏杆和警示牌,道路坡度尽量平缓,还应专门设置盲道。力求做到最方便、最安全地服务于灾民。

(3)通达性原则。避难人员可以顺利抵达并进入防灾广场进行避难活动,防灾广场的布局要灵活,要利于疏散,路线通畅。

(4)平灾结合原则。将有一定规模的已定防灾开放空间建成具备2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休闲娱乐和健身并配备救灾所需设施和设备;当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

(5)步行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避难路线甚至城市道路一般都很拥堵,居民到防灾公园避难一般步行而至。

3 旺苍县避难广场规划实例

3.1 避难场所综合指标评价

大中坝与通往县城的省道直接由旺苍大桥相连,交通方便,属于有利地段;地势平坦;救灾道路主要为宽20m的普陀寺大桥和宽30m的省道;可利用面积5.1km2;地段安全,基础设施也在本次规划中得到完善;场所类型属于广场。

旺苍避难广场位于其县城大中坝,综合指标评价见表3。

表3 旺苍县固定避难场所综合评价表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mergency shelters in Wangcang county

由表3可见旺苍避难广场的综合得分为28分,满足避难场所规划综合评价指标合格性要求。

3.2 责任分区半径计算

根据目前责任分区的计算方法(李刚等,2006),其计算情况为:

其中,R为避难场所责任分区的覆盖半径;R1为避难场所自身半径,根据场所可利用面积s折算,(其中s=36333.52m2);R0为步行或者使用简易工具在1小时内可以达到避难场所的最远直线距离,一般设为2km;qi为每个因素的权值,按照表4选取;pi为每个因素的评价值,按照表3得分值与表2标准值比较得到(0≤pi≤1),计算结果见表5。

表4 影响因子权重Table 4 Weight of effected factors

表5 各因素的评价值Table 5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each factor

根据上述各影响因子值及评价值,可得到:

同时,经过计算旺苍的责任区覆盖面积为:

综合以上所述,旺苍县适合于修建固定应急避难场所。

3.3 功能分区

旺苍县避难所规划面积为 54.5亩(36333.52m2),根据地形并结合救灾需要,将其分为17个功能区(见图1)。

图1 避难广场全景图Fig. 1 Evacuation square panorama of Wangcang county

3.3.1 应急棚宿区

应急棚宿区主要位于功能区2、7、9、12、13的部分用地区,用于设置帐篷、活动简易房等临时居住用房,占地面积约为15000m2。

图2 应急帐篷样图Fig. 2 Emergency tent

图3 应急宿棚区标志Fig. 3 Emergency accommodation area sign

3.3.2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区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区主要位于功能区 8,配备有用于紧急处置的医疗和防疫设备,规划面积约为1500m2。

3.3.3 应急供水区

应急供水区主要位于功能区 6,设置有供水管线、蓄水池和饮用水净化设备,另外,还应配备供水车,以便于在供水管网出现供水困难时临时应急用。同时按照每100人设置1个水龙头,每250人设置1个饮水处,生活用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的要求。规划面积约为2000m2。

3.3.4 应急供电区

设置保障照明、医疗和通讯用电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同时接入城市电网,应急供电区约为700m2。

图4 应急供电图Fig. 4 Emergency power supply

3.3.5 应急排污系统

避难所周围的大中坝滨河路和广场巷都设置有排污管线,同时在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内,设置临时性紫外线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污水经过消毒后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移动式厕所产生的粪便污水可以采取直接收集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设置的污水收集和初步处理系统占地约为1000m2。

3.3.6 应急厕所

应急厕所采用移动式厕所,按照人员分布情况进行统一部署和管理,有专门人员负责卫生工作,以方便生活需要,不污染环境为标准。

3.3.7 应急垃圾储运

设置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收集设备。

3.3.8 应急通道

应急通道主要位于功能区5、11、13以及蓬舍区周边和场所内,并按照防火、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

图5 应急厕所标志Fig. 5 Emergency toilet

图6 应急通道标志Fig. 6 Emergency path logo

3.3.9 应急标志

避难所每个功能区及通道、入口处、拐弯处均设置明显的标志牌。

图7 应急避难所标志Fig. 7 Emergency shelter sign

3.3.10 应急物资储备区

应争物资储备区主要位于功能区 4,并根据避难所容纳的人数和生活时间,在避难所内设置储备应急物资处,面积约为2000m2。

图8 应急物资储备样图Fig. 8 Storage of emergency material supplies

图9 应急物资储运标志Fig. 9 Mark of emergency material supplies

图10 应急指挥部标志Fig. 10 Emergency command headquarter

3.3.11 应急指挥管理区

应急指挥管理区主要位于功能区14,配备有广播、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图像监控等,覆盖面积可达到整个避难所,以便于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偶发事件,其面积约为800m2。

3.3.12 综合设施配置区

避难所设置有临时停车点和可移动式洗浴设施,主要位于功能区11、2、9、12、13,其面积约为7000m2。

3.4 地震应急避难广场应急聚散

整个地震应急避难广场外围增设环形人行道,以增加城镇交通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可使行人分别通过3个入口进入广场更加便捷。地震应急避难广场的设计则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机动车除紧急状态外不得进入广场内部的空间,以保证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按照李刚等(2006)的应急广场划分类别,该广场为固定型避难场所,能通同时聚集1320m范围内的灾民,并同时使灾民得到妥善安置。人流可以通过几条主干道进入广场。为方便灾民和伤员的转移,人员可以通过如图11所示的线路做人流疏散及汇聚。北边和东边的人流、车流,可以通过宽30m的202省道以及宽20m的普陀寺大桥进入避难广场;西边和南边红旗坝片区的人流、车流,则可以通过规划的宽20m的桥梁进入宽18m的大中坝滨河路之后进入避难广场。

图11 灾民疏散及汇聚图Fig. 11 Direction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4 存在的问题

要建成上述规划设计的地震应急避难广场,还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避难广场还应该考虑和论证不会受到洪水的危害,但是由于资料的不足,该项工作还未能开展。

(2)没有计算投资额。

(3)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避难广场规定,因此避难广场的管理运营以及后续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不知道属于哪个部门,还无法进行定员方面的规划。

高孟潭,2003.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 地震学报,25(6):630—636.

李耀东,周长兴,荣博,2007.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以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例.

李刚,马东辉等,2006.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3(10):32—35.

林晨,许彦曦等,2007.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规划师,(2):58—60.

吕元,2004. 城市防灾空间理念解析. 低温建筑技术,(5):36—37.

苏幼坡,刘天适,刘瑞兴,2003. 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进展. 世界地震工程,(6):151—155.

杨文斌,韩世文,张进军等,200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 自然灾害学报,(2):126—131.

杨培峰,尹贵,2008.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 城市规划,(9):87—92.

张丽梅,许倩音等,2005. 天津市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指标取值研究. 城市规划,(3):30—32.

周晓猛,刘茂等,2006. 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7):118—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图(GB 18306-2001).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Discussion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Square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Wangcang County

Lu Zhao and Xiang Aizhi
(The Second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Chengdu 610031, China)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for urban area of China, analyze the type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and discus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in plann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Then, a case study of Wangcang county is performed, and our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urban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city of China in future.

鲁昭,项爱枝,2011. 地震应急避难广场规划探讨——以旺苍为例. 震灾防御技术,6(3):326—334.

2011-01-28

鲁昭,男,生于1980年。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工作。E-mail:xaz19820722@126.com

Κey words: Emergency shelter square; Service radius; Composite index

猜你喜欢
功能区场所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在广场上玩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远离不良场所
广场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