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朝圣者的中国驿站

2011-01-05 02:00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露丝

陈 薇

2010年外国人眼中中国最好的酒店是哪家?

根据美国著名旅游网站Trip Advisor中文网发布的“中国口碑酒店榜”,高居榜首的竟是一家佛禅客栈,位于四川成都文殊坊附近。有网友理解,这是因为其地理位置,“老外就是喜欢神神秘秘的东西”。

“东方总是给他们带来某种异国情调,某种神秘感,”清华大学教授、《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主编刘东表示,“其实建基在先秦理性主义之上的中国文明,反而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它很可能在西方未来宗教文明不断式微的情况下,指出将来应该有个什么。”

也许正因为此,背起行囊到中国的比尔·波特,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或禅或道,或抚慰或启迪,众多来自国外的心灵朝圣者们最终收获的是中国体验。

因《庄子》而来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比利时男生王诗文(Seppe Van Grieken)第一次读《庄子·齐物论》时,还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的大一学生。在看过那么多“跟数学一样特别无聊”的古典汉语后,他眼前一亮,“意识到一些原来已经感觉到的东西”。

比如,他曾困惑于对与错、好与坏的区别。对于父母认为坏的一切,处于叛逆期的他总是会尝试。抽烟、酗酒、吸大麻,做“欧洲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做的、觉得很酷的事情”。

类似生活方式再往前推几十年,还是西方世界嬉皮士的标签——而禅宗正被他们推崇。英语为“Zen”的禅、禅宗,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被解释为:“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强调以静坐沉思企求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

禅客诗人寒山因此走红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日等国。有学者分析其原因称,这一形象“是一种东方式的生命境界——物我同一,万象于心却了无忧烦,意味着绝对的灵魂自由”,因而在意欲从社会桎梏中解脱出来的西方年轻人中得到理解与追慕。

与禅宗颇有渊源的老庄哲学,以同样的方式启发了王诗文。“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对就没有错,原来我尝试解决的问题,它突然让我明白,这个问题不一定是有的。”他形容《庄子》的影响是,“原来一个很复杂的生活和世界突然变成特别简单的了。”

他不再因为父母的好恶,而因为自己认为的意义去做事。他不再和朋友們一起吸大麻了,努力学习,四年后成为汉学系仅存的8名毕业生(入学时为25名)之一。2008年,他申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奖学金来到中国。

这一年,外国来华留学人数首破20万大关。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们,在中国600多所高校里学习。“留学生”,这个起源于唐朝的群体,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

初到北京,王诗文没有选择学校的留学生公寓,而是租住在便宜的胡同平房里,零下二三度,没有暖气、没有热水,生活捉襟见肘。他曾沮丧到想回家,但还是从来没有放弃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梦想。研读庄子4年,他不希望成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人,也就是“不怕当你真正里面的这个‘人”。

韩国留学生金真,同样选择了一个中国学生都深感艰难的专业:古代文学。“那些韩国古代文献,包括诗作,都是以汉字创作的,”金真说,“现在的韩国几乎没人能读得懂这些文字,所以必须有人把它继承下去,要不然就会消失了。”

汉语言、中医、法律、经济等学科,仍是留学生首选。教育部的数字是,这些文科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占到来华本科生总数的8成以上。作为唯一没有中断发展的文明,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部分)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让王诗文深以为然的这句话说,只要不受制于“物”,心便不会被牵累。“现在在中国,有很多人特别不自由,为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在改变他们自己原来生活的方向,”王诗文越来越感受到写于2400多年前的《庄子》在当下中国的意义。“今天看《庄子》这本书,它还是非常新鲜、特别有力量,我现在的生活是完全被这本书所影响了。”如今,他已经在一家图片社得到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份因《庄子》而来的、对自我的坚持最终有了回报。

来自东方的精神守护

“对中国的兴趣,从19世纪到20世纪,一直在持续”,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到中国来完成身体与精神“清修”之旅的外国人其实非常普遍。

早在18世纪,作为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掠夺品之一,东方的印度教、佛教、道家、儒家等即被介绍进西方,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养料。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给出赞语“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德国学者利奇温甚至认为“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中国的儒学富含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学”,法国文学批评家居斯塔夫·朗松(Gustave Lanson)曾经指出,中国儒学之所以在18世纪的法国广受欢迎,“主要是其道德观迎合了当时法国人的精神需要——那是一种既非宗教教条强加于人、又非由超验原则演绎而成的道德观。”

当时间继续向前,剥削、殖民、政治纷争与两次世界大战,伴随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挑战着西方自文艺复兴确立的理性精神。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精神荒芜、焦虑不安,使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等东方国家,为超越工业文明的困扰寻找解决之道。

“在新加坡工作时,圈子里的朋友都很喜欢做比较,”新加坡女孩露丝对城市人群的复杂颇为头疼,“谁买了一辆什么车,今天谁在哪家花哨的餐厅吃饭了……就连健身房也要分档次。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你赚那份工资,但是你还去那种低档次的健身房?”

尽管不在乎这些东西,但露丝仍不自觉地被影响。工作压力大,加上父母感情问题,她一度感觉迷茫,甚至辞了工作,心情敏感忧郁到连电话都不敢接。

“我常常在想,这个世界已经发疯了,有时人是宠坏自己了,变得傻气了,感官都变得不敏感了。”为了找到答案,露丝开始迷上一个人的旅行,日本、柬埔寨、越南、泰国、尼泊尔……然后是中国。

美国人乔舒华(Joshua Wickerham)也在寻找一个让内心宁静的地方。他成长于密歇根一个只有150人的村庄。村子旁的森林春天有野花,冬天很安静,而秋天还有落叶腐烂的味道。尽管17岁就离开了家,但他一直在想办法,找到这种安静的地方和状态。2002年,他接到中国青岛一所学校的聘书,来到中国。

以工作、旅行等方式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是一个比留学生更为庞大的群体。来到中国前,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之于他们,可能还是好奇胜于好感,神秘胜于意义。他们大多没有设想,将从这里得到怎样的回应与馈赠。

他们的中国印象,来自于报章杂志、道听途说的种种片段,夹杂着公正与偏见、进步与保守。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通过美、英、加拿大等国网友的综合投票,评出了12大文化国家的各20个文化符号。在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汉语列第一位,接下来是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等等。这个结论被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评论为“有一定道理但整体有失偏颇”。

乔舒华在8岁时第一次见到受父亲邀请来家里做客的中国人时,一度害怕到以为他们是来吃自己的狗——好在那次会面新奇而愉快。新奇地发现在来到中国后仍在继续,直到2003年,他第一次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听到古琴。

“它的声音那么自然与宁静,以至于我当时就像超脱一样完全感受不到周围”,乔舒华决定学习古琴。他曾在印度学过瑜伽、打坐,也学会了园艺。在博客中,他写道,“我希望告诉别人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到达自己安静的地方,完成自我的精神修养。”

一个中国文明选项

露丝仍在中国一个人旅行。她到了浙江湖州的农村地区,发现当地人很容易相信别人,欢迎她到家里来,气氛很单纯朴素。露丝心生羡慕,“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很安逸地过生活,而我不能?”

心灵的宁静安逸,这也许正是包括禅宗在内的东方文化,能够为崇尚科学与法制的理性西方社会提供的润滑。“西方人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心的不安,禅能告诉他们安下心来。这也是这些年禅在西方大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余海礼曾如此表示。

时至今日,以比尔·波特为代表的一部分西方人还在持续地寻找“禅”。他在《禅的行囊》中说,禅属于“一切发愿见性成佛的人,一切心无所住、笑对如此疯狂时代的人”——于是我们也可以说,包括禅宗在内的中国文化,也属于一切希望在既有文化认识之外,开拓空间、寻找自我的外国人。

他們在嵩山少林寺学习传统武术,在五乳峰巅端坐冥想;他们还可能在尝试握紧毛笔或剪纸小刀,收集脸谱,学唱京剧;或者,他们也正在挤地铁、吃拉面,为了生存而努力……

“现在的中国文化已经变成一种构成。它不再是过去,中国是一种边缘,这种构成不是主流,而是说一个部分,已经是在世界里的一个部分,”张颐武教授如此表示。

而在清华大学教授刘东看来,这一趋向在全球化注定来临的今天,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全球化并不应是一个匀质的,以美国为单位、以麦当劳为特征的浅薄的全球化,而应该是多元、丰富、动态、交流的,“那么,中国文化理论上就应该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提供给其他形态的文明一个选项。”

“在商业海洋里泡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对《三国》入迷不返:新的上司是更像董卓呢, 还是更像何进?客户说话怎么跟张飞一个腔调? 在辞职报告里又想引用关羽的名言: ‘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一位外国人在中文博客中诙谐地说。置身于中国文化,究竟给外国人带来了什么,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在还没有来中国的时候,对那些不好的行为,比如喜欢推挤、用手机大声讲话这些,我都会非常苛刻,觉得这帮人怎么这么粗鲁”,已经在上海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露丝,某一天被火车上一位不知名的中国父亲触动。

这位父亲大声打完电话后,与露丝聊起了天。他告诉露丝,老家在什么地方,女儿在上海做什么。他去看女儿,女儿给他买了一个全新的手机。露丝觉得他完全没有用手机的概念,于是直接问他,“你刚才说话那么大声,是不是怕你女儿听不见?”

这位农村父亲开心地回答说,“是啊,因为隔得很远,我怕她听不见。”

“这个时候,之前那些反感的心完全消失了。”露丝说,“这个故事很实在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差别,但是即便世界每个人都在改变,人与人之间基本的感情还是在。理解了这些,你就能接受和谅解,也能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平和而不再挣扎了。”★

猜你喜欢
露丝
思辨式阅读任务
每一天都是初恋
Never Let Go
买啤酒还是买面霜
惩罚和保护都是爱
聪明的方向
109岁“老姑娘”的多肉植物花园
江布朗和夜半猫
伸出手去联系世界
投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