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1-01-05 03:40董怡华冯治宇林静雯王英刚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概论环境保护环境

董怡华,冯治宇,林静雯,王英刚

(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董怡华,冯治宇,林静雯,王英刚

(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研究了当前“环境保护概论”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方法。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适度开展参观实习、环保宣传活动等实践环节来巩固教学成果,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

在中国步入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征途中,绿色、生态和环保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准。顺势而动,贯彻和渗透绿色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构建绿色生态校园,则成为大学引领人类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责任。为了能够让“绿色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在优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沈阳市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的有力时机,2010年沈阳大学专门成立了“绿色教育”课程组,并在辽宁省率先将“绿色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学分,将“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列为全校本科学生公共基础课程[1]。

“环境保护概论”是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该课程不仅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存在较多新的概念和思想,对于非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因其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导致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对于更好地开展该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2]。

一、“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内容既有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围绕世界环境问题有重点地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物理性污染等单元内容进行论述。对于这样一门内容繁杂、分散、涉及学科及知识面极广的课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授课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勤实践”[3]的教学理念及学生对知识获取时“简洁、快速、高效、实用”的要求。

以沈阳大学为例,作为该校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在过去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培养的需求

采用由本校“绿色教育”课题组编制的教材《环境保护概论》,在整合内容时虽然对部分难度较大的内容做了删减,但仍以纯理论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内容抽象、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部分。而环境教育是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具有很强的“时尚”性。传统教学方式中,教材是教与学的根本。虽然授课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和改版,但仍然很难跟上环境知识的发展,导致教材中有些观点滞后、案例陈旧、信息量不足,无法呼应环境知识发展的“时尚性”。

2.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由于受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学上仍不能跳出以老师讲授为中心的旧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对其中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大都采用板书或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讲述,学生则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教”与“学”孤立,没有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和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僵化、教条,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由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于逻辑思维和理论知识的全面培养,没有实践教学的安排,导致学生参与动手的机会少,感性认识较差,而在初级高等教育这个年龄阶段(主要授课对象为本科大一新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与感性认识有关,因此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技能训练。

总结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本着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需对“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改革。

二、“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改革

1.整合“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环境保护概论”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4],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应用目的,其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该课程体系内容通过整合后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提出问题,在此部分把人类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对社会及经济所造成的影响等内容提出来,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第二部分为本课程的中心,主要是分析问题。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资源、能源利用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分别就各个环境要素的污染问题逐一论述。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如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同时为了避免过分专业化、非环境专业学生理解困难,把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简单化。第四部分是源头控制,主要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讲解,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合理保护环境。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环境保护概论”作为全校本科生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过程中不求在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上精益求精,而是直接面向实际问题,以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知识学习,以案例引发思索,在一个个具体的环境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案例的精心选择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我们选择的案例,除了选择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外,还关注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各种重大污染事件,如表1。

例如在开展“水资源及污染防治”章节的教学过程中,以“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和“吉林石化爆炸”这两起近年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水污染公共事件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在发生公共污染事件时,政府、当地居民和环境工作者的参与行为和最终的处理措施。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这些内容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关键是人本身,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了环境法规、政策、管理等社会和自然领域的范畴[5],由此起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表1 环境保护概论的主题和典型案例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对于多媒体教学,其优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其表现形式上还是从效率上较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还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6]。此外,可根据课程章节安排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网页等,或者是上述形式的结合。例如,在介绍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时,利用动画效果,就可以将处理过程的动画场景予以生动展示;在“生态环境与保护”章节播放纪录片“大地俯览——环境破坏和生态多样性的消失”,在“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章节播放纪录片“阴影下的切尔诺贝利人”等影像资料,使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较好地掌握了“环境保护概论”的基础知识。

(3)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教学的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双向联系与相互影响[7],可以使教学过程中的授业与受业两者能够相互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例如,在讲授完“绪论”章节内容后,给学生布置讨论主题“利用PPT讲述你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具体事例”。在下一次课开始时,围绕这个主题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由每组选取的代表上讲台将其所在小组准备的PPT进行讲解。讲解之后教师模仿答辩形式向该小组成员提问,问题包括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如何进行治理等。此外,还可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采风”。例如,在讲授“水资源及污染防治”章节时,安排学生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到户外,针对“地表水污染”专题进行“采风”。将“采风”到的照片粘贴在PPT中,附以文字说明。

通过互动教学方式可克服僵化、统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单纯地讲述环境污染问题转变到综合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互动,甚至以学生为中心;把教育行为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反思与行动、参与与实践的相互结合[8],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帮助他们改正,并从一个侧面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

(4)增加实践环节。①参观实习。教学大纲中虽然没有实践环节,但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易于理解的实地参观环节,以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感性认知和掌握。加强实践目的有两个,一方面,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素质,增强环境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把环保知识融入到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促使学生能从更新和更宽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在讲授“固体废弃物及其环境保护”章节时,除了进行理论学习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沈阳市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场讲解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和垃圾填埋过程。通过参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在丰富课外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基本知识。②让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活动。与当地社区互动,利用环保纪念日(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或者针对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限塑令”,开展相应的宣传。通过学生在收集、寻找相关资料,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学与做、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以及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公众素质、地方法律法规等。

三、结 语

实践证明,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提高“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切实可行的。其中关键在于能够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环境意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林静雯.环境保护概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1-2.

[2]万大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08(11):111 -112.

[3]周宏仓,郑有飞,汤莉莉.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112-113.

[4]张鸿郭,王筱虹,陈南.“环境学导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8(8):168-169,175.

[5]曾丽璇,张秋云,吴宏海.“环境学导论”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2):9-10,14.

[6]李胜利.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6):102-105.

[7]李庆祥.非化工类专业化工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5):126-127.

[8]魏建文,耿琳琳.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03-504.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eaching Reform of“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pectus”Public Basic Course

DONG Yi-hua,FENG Zhi-yu,L IN Jing-wen,WANG Ying-gang

(College o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pectus,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public basic course,th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ways of reform are expounded.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course content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the teaching effects are improved markedly.Meanwhile, teaching achievements are strengthened by means of a series of practical steps including visiting, practice,environmental propaganda,and so 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ims of teaching reform are to stir up th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studying interests,enhance students’comprehension and mastery of this course,as well as set up students’consciousnes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pectus;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practice

G 420

A

1008-3863(2011)05-0042-04

2011-04-01

辽宁省沈阳市2009年绿色政府建设项目。

董怡华(1979-),女,河北宣化人,沈阳大学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祝 颖】

猜你喜欢
概论环境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