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华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福州350108)
集群企业知识联盟的静态博弈及协调策略
郑春华
(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福州350108)
集群企业知识联盟有利于提升集群的整体实力。知识联盟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利互惠基础之上的,企业是否加入联盟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构建共生型产业集群知识合作的静态博弈模型,可为成员企业在参加知识联盟时提供策略选择。平衡企业之间的知识贡献和收益、提高吸收能力、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整合是促进集群知识联盟形成并良性运转的基本策略。
产业集群;知识联盟;静态博弈
企业联盟是基于成本、效率以及竞争优势而建立的企业组织关系网络。入盟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和其他资源的共享,迅速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实现单个企业难以实现的目标。知识联盟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联盟的高级形式,是企业之间建立的知识创新联合体,其核心在于学习和创造知识,最终获得以知识为基础的长期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由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内组成的集聚体。国家发改委将我国产业集群分成三类:一是古典的产业集群——“马歇尔产业区”,二是“龙头+网络”的形式,三是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1]从产业组织结构看,第二种和第三种产业集群都属于产业关联的大企业和众多中小企业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笔者将其称为大中小企业共生型产业集群,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建立知识联盟可以给产业集群带来降低知识获取成本、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和扩大集群竞争优势等效用,但产业集群必须对知识合作进行有效的协调。由于成员企业在集群内的地位角色和影响力的差异,且合作过程中各自的投入产出也有差别,因而对知识联盟的态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以致影响到知识联盟的形成和运转。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对集群企业在知识联盟方面的决策和收益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产业集群协调和促进知识合作的策略措施。
1.相关的博弈假设。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决策及均衡的理论工具。集群知识联盟的实现过程,可以用博弈论分析工具来解释。博弈论有两条基本假设:其一,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其二,个体交往中的行为相互影响。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概念,即由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即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积极地去打破这个均衡。[2]
产业集群是具有超网络性质的自组织。集群企业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往来中,将其生产技术、产品知识、管理知识、研究成果、市场信息等外溢到整个企业群中去,这种内部溢出反映了集群主体之间的知识互动。[3]大中小企业共生型产业集群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其运行介于市场和企业两种组织之间,所以在博弈分析时应增加两个假设:第一,集群中存在一家或多家核心企业,是对知识联盟起关键推动和维护作用的协调者;第二,核心企业有能力根据知识贡献大小对其他企业进行充分的激励,比如给予更多的订单、资金补偿或精神奖励等。
2.博弈模型的构建。知识联盟是企业根据成本收益比较而做出加入或是否加入的一个决策过程。中小企业希望能够与别的企业结盟以共享资源和技能,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培育核心能力,但这是一个比较自己成本和收益的过程。因此,当企业通过知识合作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代价时,就会产生加入知识联盟的意愿。
为简化分析,假定知识联盟只有两个成员企业i(i=1,2,下同),企业自身已积累的知识水平为Ki;不进行知识合作时这种知识水平为企业带来的原收益为P0i;如果参与联盟,成员企业有资格分享彼此的知识资源并学习其创新技能,从而增进自己的创新能力。假设一家企业通过学习吸收另一家企业的知识技能而增加的知识水平为△Ki;一般情况下,△Ki的大小与对方所提供知识的质量和自身的吸收能力密切相关。相应地,企业也必须向对方转移自己拥有的知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竞争优势,同时企业为获得这些资源已经做了先期投资,这些就构成了其参加知识联盟所付出的代价Ci。Ci的大小是由该企业所提供知识的数量和重要性程度来决定的。为鼓励企业积极加入知识联盟,集群的核心企业会根据各成员企业的表现提供多种形式的激励。假设其给成员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为△Pi。
每一个企业将通过比较自己选择合作与否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是否加入集群的知识联盟。根据上述模型的基本假设,则有下面集群企业围绕知识联盟展开博弈而形成的收益矩阵(见表1)。
表1 知识联盟参与企业的收益矩阵
由表1可知,在产业集群实施知识联盟的博弈过程中,企业选择何种策略与各项成本收益的参数大小直接有关。
1.企业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首先,当成员企业2的策略一定时,成员企业1的可选对策为:(1)当企业2选择不参加联盟的策略时,企业1的收益为P01(不加入)和P01-C1+△P1(加入),可知企业1参加集群知识联盟的意愿取决于△P1-C1的值;(2)当企业2选择联盟策略时,企业1的收益分别为 P01(不加入)和 P01+△K1-C1+△P1(加入)。只有当P01+△K1-C1+△P1>P01,推导得△K1-C1+△P1>0时,企业1才会做出参加联盟的决策。
同理,当企业1的策略一定时,企业2的可选对策为:(1)当企业1选择不联盟策略时,企业2的收益为P02(不加入)和P02-C2+△P2(加入),因此△P2-C2的值也决定着企业2是否选择合作;(2)当企业1选择联盟的策略时,企业2的收益为P02(不加入)和P02+△K2-C2+△P2(加入),只有当P02+△K2-C2+△P2>P02,即△K2-C2+△P2>0时,企业2才会选择加入联盟。
2.成本收益参数对企业策略的影响。由上述讨论可知,对企业1而言:(1)若△P1-C1>0,一定有P01-C1+△P1>0,则无论企业2是否选择加入,企业1都会选择参加知识联盟。这是因为集群协调者所提供的增量订单或其他奖励可以补偿企业因知识扩散而付出的代价,足以激励集群企业选择知识联盟。(2)若△P1-C1<0,但△K1-C1+△P1>0,则只有在企业2选择加入联盟的策略时,企业1才会相应地也加入联盟。这说明产业集群给企业所提供的激励还不足以补偿其付出的代价,知识扩散者的积极性会受挫。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来协调知识提供者、模仿者以及整个集群源于“知识扩散”的利益分配。如果集群有良好的协同氛围,知识合作频繁而深入,能使群内存在广泛的知识流动而提升能力,企业就有了实施联盟的积极性。(3)若△K1-C1+△P1<0,则无论企业2选择什么策略,企业1都不会加入知识联盟。这是因为两个企业的知识落差很大,企业1可能拥有核心能力或关键知识。企业1一旦为他人提供这类知识,就会严重削弱竞争力,其成本代价很难得到补偿。
同理,对企业2而言:(1)若△P2-C2>0,一定有P02-C2+△P2>0,则无论企业1是否选择加入,企业2都会选择参加知识联盟,因为从主导企业或协调机构获得的奖励足以补偿其付出知识成本,(2)若△P2-C2<0,但△K2-C2+△P2>0,则只有在企业1选择联盟策略时,企业2才会加入集群知识网。这表明,此时产业集群为成员企业提供的建立知识联盟的奖励还不足以补偿其付出的代价,但集群企业广泛地开展知识协同,这种深度的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知识能力,从而完全补偿其联盟的成本。(3)若△K2-C2+△P2<0,则无论企业1选择何种策略,企业2都不会加入知识联盟。因为企业之间的知识落差很大,企业2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或关键知识与人共享,将得不偿失。
综合分析,可以得到集群企业由于不同的成本收益而演变出来的策略集(见表2)。
表2 知识联盟参与企业的策略与收益组合
由上述博弈分析可知,产业集群建立知识联盟有如下两个困境:一是参加知识联盟的代价不一,有的企业贡献了大量而优质的知识,有的企业没有这种意愿,甚至乘机“搭便车”;二是企业的基础条件不同,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乐于知识合作,学习效率低的企业则缺乏内在的动力。产业集群要破解这些难题,既要合理协调成员企业在知识合作中的付出和收益,又要完善知识联盟的运行规则,营造整体提升的共赢机制。
1.平衡企业之间的知识贡献和收益。如前所述,企业加入联盟的代价Ci取决于其知识贡献的数量和知识的重要性程度。知识创造的难度不同,对竞争力影响的重要程度也不同,这就意味着一项知识能够创造的竞争优势和经营效益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一项知识扩散对该企业构成了巨大的能力削弱,而对其他企业却获得能力上的巨大飞跃,则该企业所贡献的知识的重要性系数就高,其参与知识联盟的代价(即Ci)就很高昂。由表2可知,对参加知识联盟的企业利益进行协调是必不可少的。来自协调者的激励△Pi对企业提供更多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意愿有直接的影响。核心企业应对企业在知识合作中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基于成员知识贡献的数量和质量指标来相应地核定△Pi,通过经济方式或非经济方式对知识付出者做出必要的补偿。成员企业能够得到经济上和声望上的满足,就愿意做出知识扩散的决策。如果没有这个推动力,集群内几乎不可能形成知识联盟。所以,产业集群应建立科学的知识贡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形成知识付出和收益的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知识联盟可持续地运转。
2.提高中小企业的吸收能力。知识不是一座矿藏等着让人开采。企业吸收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从联盟合作者那里迅速获得并学到有关技术和知识,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产出。由表2可知,知识增量△Ki和外部激励△Pi都可以补偿参与联盟而付出的代价Ci。企业在评价回报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要求以经济的形式得到补偿,从其他企业学习获得新知识是更大的报酬。因此,基于吸收能力而获得的知识增量△Ki比核心企业提供的补偿△Pi对企业的激励更内在而且持久。但是中小企业的学习吸收能力有较大差别,导致它们从知识共享和转移中获得的增量知识△Ki出现分化。这会打击部分后进企业的积极性,所以核心企业还应该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提高吸收能力。人力资本是一个企业吸收能力的主体因素,核心企业要努力为后进企业提供知识技术援助,比如生产指导、管理支持和人员培训等,向后进企业输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它们建设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稳定的人才团队。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员工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奖励激励机制都对吸收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因此,后进企业也要增加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采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奖励创新行为、实施技术交流与合作等举措来改善吸收能力。
3.构建共同研发,利益共享的机制。中小企业为核心企业提供某一配套产品或服务,往往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些特殊知识对产业链的价值不一定相同,有的是关键性核心技术,有的是辅助性外围技术。表2中,当△Ki-Ci+△Pi<0时,拥有较强知识优势的企业必定没有加入联盟的动力。要让掌握先进或关键知识的企业加入联盟,必须在合作形式和利益分配上做出妥善的安排。从知识联盟的形式来看,可以选择股权形式的联盟,如建立合资企业;也可以选择非股权形式的合约联盟,如项目联合研发、交互许可等。一般而言,公共技术的研究可以采用合资企业形式,借助层级制来协调各自利益。新产品技术的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可以采用合约联盟。核心企业应与参与各方共同制订有关共同研发的规章制度,约定共有知识产权的归属及收益分配的办法。基于知识联盟形成的技术突破会形成一定的壁垒,产业集群要通过专利的形式在法律上确定其垄断地位。核心企业要根据该技术成果的关键程度和成员贡献的大小,确定共享的范围和程度,比如知识产权由参与研发的企业共享,并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分配知识产权带来的各项收益,以此吸引先进企业积极参加知识联盟。
4.推进一体化整合,增强集群凝聚力。整合散布于价值链上的专门知识和能力是集群创新的一个基础条件,只有打破企业分割和封闭的运行模式,才能建立集群的知识创新系统。表2显示,当Pi-Ci<0,△Ki-Ci+△Pi>0,即核心企业的奖励不足以补偿企业为知识合作所付出的代价时,任何一方的行为都将导致对方采用同样的行为。如果一个企业不愿意与对方开展知识合作,另一方也一定不会对外扩散自己的知识。只有集群内维持广泛密集的知识交流和合作,让成员企业从中取得短期收益或增强长期潜力,加入知识联盟才会成为彼此的选项。集群中任何一方都很难单独完成创新的全部进程。为此,核心企业应努力推进产业链的整合与互动,形成基于供应链、技术关联以及信息共享的一体化机制。具体说,协调者首先要努力向知识联盟的参与企业作出长期的承诺,通过明示或暗示合约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使它们认识到知识共享的收益大于不共享的收益,从而提高其加入联盟的积极性。第二,建设以Intranet/Internet为基础的知识共享平台,实现不同成员企业的内部知识系统与集群知识平台的动态互联。[5]各成员企业及其员工都能方便地通过这个平台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知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产业链上的成员企业一旦拥有了相对均衡的知识技术力量,知识联盟自然就“水到渠成”。第三,制定一套共同遵守的协定,以推动各个企业之间信誉机制的建立。
综上所述,集群企业沿着价值链分工协作,具有构建知识联盟的先天优势。知识联盟形成的初期,企业之间会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而展开博弈。核心企业应正视成员企业的策略选择,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协调,以引导企业开展知识合作。在持续发生的知识交流中,集群企业在经历了多次博弈后,逐渐培育出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零和博弈也将向正和博弈转变。这种基于彼此认同、互利合作的知识联盟,无疑是产业集群应努力实现的合作境界。
[1]尤振来,李春娟.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综述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3):161-163.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6-57.
[3]王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知识转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246-248.
[4]徐二明,陈茵.中国企业吸收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9,(2):14-23.
[5]陈一鸣.供应链中成员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0,(2):113-116.
Static Game in Knowledge Alliance between Cluster Enterprises and Coordination Strategy
ZHENG Chun-hua
(Economy and Administration College,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08,China)
Knowledge alliance between cluster enterprises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luster.Knowledge alliance is built on mutual trust and mutual benefit among members.The enterprise’decision to join the alliance is a course of comparing its gaining and giving.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tatic game model for knowledge cooperation in the medium and small enterprises symbiosis industrial clusters,which provides the strategic choices for members to join the knowledge alliance.Based on the model,the paper gives the basic strategies for industrial clusters to form a knowledge alliance including benign operation.The strategies include balancing knowledge contribution and income between each other,improving absorptive capacity,constructing mechanism of sharing benefits and promoting integration.
industrial cluster;knowledge alliance;static game
F062.3
A
1672-3910(2011)06-0069-04
2011-08-28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JBS07080)
郑春华(1972-),男,福建闽侯人,讲师,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产业集群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