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国,韦 燊,付 健,李 驰,袁朝晖,李 强
●研究报道
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
刘卫国1,韦 燊2,付 健1,李 驰1,袁朝晖1,李 强3
分别利用特制比赛、多球计分、三维图像解析等方法,对不同运动等级、性别的20名网球运动员正手攻球的比赛成绩、成功率、准确度与球速进行实验测量。主要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与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性别、运动等级与球速对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球单项技术稳定评价标准具有球速快的条件性,并对运动等级具有选择适应性(成功率有利于评价初学者技术的稳定性而高水平运动员更适合用准确度评价),但无性别区别性。
网球;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
稳定性是技术型项目竞技能力的基础,也是优秀运动员单项技术的基本特征[1-2]。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员整体技能的表现与发挥,所以对单项技术稳定性进行评价是网球教学与训练中用以检验阶段性教学与训练成效的常用手段,更是网球运动继续训练进行决策的前提与基础[2-6]。其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当前竞技能力评估的有效性与未来继续训练决策的科学性[3-6]。目前关于网球技术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甚少,其评价标准尚未有明确的报道,大多数教师与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中都是利用击球的成功率或准确率来评价[4-6]。然而网球技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单项技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可能具有多重适应性,即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评价标准的评价效果可能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2,4-5]。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假设提出来的,旨在探索不同运动等级、球速与性别对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效果的影响及其对评价标准的选择适应性规律,以期找出适应于具体人群的评价标准,为网球教学训练提供可能的实践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完善网球的训练理论。
网球高水平运动员(一级以上)10名,其中男女各5名,年龄(16±2)岁;网球训练中心初学少儿10名,学龄2~3年,其中男女分别为6名和4名,年龄(9±3)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健康检查,排除常见身体疾病、肥胖与运动障碍。
本研究3个实验设计了4个指标的测试:正手攻球比赛成绩测试、正手攻球成功率测试、正手攻球准确度测试与球速测试。首先将20名测试者进行编号,10名高水平运动员编号为1~10,10名初学者编号为11~20。第一步正手攻球比赛成绩测试:在5片绿色标准网球场上,组织20名受试对象进行正手对攻单循环比赛,要求前三回合不得发力,每次回球进入对方的正手半区(回球错区或其他技术回球均记失分),采用下手发球一盘决胜负,记录比赛成绩并排名。第二步正手攻球成功率测试:成功率即正手击球落点到达指定区域成功个数与击球总数的百分比;实验选取后场右半区作为指定区域(见图1阴影部分),让20名受试者以指定区域为目标进行每人50个球(Wilson训练球50个)的正手攻球测试;为了消除人为发球的误差,统一采用TUTOR-04型号发球机发球,选取上旋4档速度,频率为14个/min;同时采用两台摄像机(索尼型号为HDR-HC5E)对击球落点进行三维拍摄,通过专业软件解析出落地前网球速度,记录成功个数并通过计算得到正手攻球成功率。第三步正手攻球准确度测试:准确度即正手击球落点到达指定点的距离;实验选取成功率测试指定区域的中心点作为基准点A,并贴红色醒目标签(见图2);让20名受试者以基准点为目标进行每人50个球的正手攻球测试,同样利用发球机按统一速度与频率(上旋4档速度,频率为14个/min)发球;与第二步一样采用两台摄像机对击球落点进行三维拍摄,并解析出落地前网球速度与落点偏离基准点的距离(若击球失败,如落网、出界等,则记为从球网中点到指定点的距离9279mm),计算个人50个偏离距离的平均值为其正手攻球准确率。第四步球速测试:球速是指落地前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实验统一选取落地前一帧的球速,计算个人二、三步中测试的100个球速的平均值(缺失值用平均数替代),为了消除运动员绝对力量差异的影响,实验将球速均值除以个人体重进行标准化,并定义其值大于1.5 km/(h·kg-1)为快速球而低于1.5 km/(h·kg-1)为慢速球。
本研究对测试指标(成功率、准确度与比赛成绩)值进行排序,并分别将评价指标的排序相对比赛名次作秩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法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性别、运动等级、球速对评价标准的影响。
图1 成功率测试现场示意图
图2 准确度测试现场示意图
对受试者正手攻球成功率与准确度进行排序,并分别相对其比赛名次进行秩差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总体上成功秩、准确度相对比赛名次的变化趋势一致性不高,而初学者的成功秩与高水平运动员的准确秩相对比赛名次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初学者的成功秩差明显小于高水平运动员而准确秩差明显大于高水平运动员;快球的成功秩差与准确秩差都明显大于慢球;性别对成功率、准确度及其秩差影响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成功率与准确度作为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可能具有运动等级选择性与球速限制性。
表1 评价指标及其秩差相对比赛名次的变化情况 (n=20)
秩差是指两相关定序变量的等级距离,可以反映定序数据间的一致性程度。就本研究而言,秩差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待选指标与目标属性之间的差异程度,其值越小说明待选指标对目标属性的代表性越强,其值变化的影响因素正是待选指标作为目标属性评价标准的限制条件[7]。分别将成功率秩差与准确度秩差对受试者的性别进行Mann-Whitney U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性别对成功率秩差、准确度秩差大小的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无性别选择性。
表2 评价指标秩差关于性别的秩和检验分析表
运动等级往往是技术属性差异的重要因子,研究分别将成功率秩差与准确度秩差对受试者的运动等级进行Mann-Whitney U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运动等级对成功率秩差、准确度秩差大小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初学者的成功率秩差大于高水平者,而其准确度秩差小于高水平者(Mann-Whitney U分析中的研究对象的均秩反映了其秩差的变化)。结合评价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秩相关(Spearman)系数分析(见表4),发现初学者的成功率、高水平者的准确度对比赛名次的相关程度都有所提高,且都具有非常显著性,相反初学者的准确度、高水平者的成功率对比赛名次的相关程度都大幅下降,且均相关不具有显著性。说明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具有运动等级适应性,成功率适应于初学者,而准确度更有利于评价高水平者的技术稳定性。
表3 评价指标秩差关于运动等级的秩和检验分析表
表4 不同人群(性别与等级)、球速评价指标与比赛名次的Spearman相关系数比较
网球是典型的力量型项目,速度是其技术属性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利用Mann-Whitney U法对评价指标秩差的球速差异进行了检验(见表5),同时利用Spearman系数对评价指标与比赛名次相关性进行分析(见表4),结果发现:球速对评价指标的秩差大小影响有显著性,快球小于慢球(见表5);快球的评价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相关程度增大,且有显著性意义,而慢球的评价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相关程度减小,且不具有显著性。说明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具有球速限制性,成功率与准确度都必须在球速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评价其技术稳定性。
表5 评价指标秩差关于球速的秩和检验分析表
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具有球速限制性——无论成功率还是准确率都应在球速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评价网球技术稳定性。一方面,相对于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网球是一个强调力量的技术型项目,其技术由速度、角度与深度3要素构成[8],其中深度与角度强调落点而速度是力量的表现,所以作为网球技术基本属性的稳定性不仅应包含落点元素(本研究成功率与准确率主要反映的是技术落点元素)还应具有速度特征。另一方面,在网球运动实践中,球速越慢落点越准[9]——成功率与准确率越高,所以运动员击球时有意识地改变运动节奏、降低击球速度会致使评价指标(成功率与准确率)失真。可见,无论从技术属性的本质还是从评价指标测量的科学性看,球速快是有效评价网球技术稳定性的基础,即球速快是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前提条件。
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具有运动等级选择性,成功率有利于反映初学者技术稳定性,而准确率更适应于评价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具有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10];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力的发展与神经活动的变化规律(自不稳定到规律的自动化过程)相适应,具有从分散转变到集中的特点[11]。网球初学者处于运动技能的泛化与分化阶段,在此阶段皮质抑制得以发展但尚不完善、肌肉协调工作能力提高但并未定型、动作控制顺利连贯但常有反复;而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技能发展已进入巩固与自动化期,神经兴奋与抑制高度集中、肌肉工作协调程度高、动作控制精确而稳定[10,12]。可见,运动技能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无论在本质内涵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作为网球技术基本属性的稳定性当然也不例外——在技能形成初期可能由于动作反复稳定性只能体现为落点集中于特定区域的程度,而在其晚期因为动作自动化稳定性可以表现为落点集中于特定点的程度。本研究结果(见表2、表3、表4)——网球初学者稳定性的评价标准选择成功率而准确率更适应高水平运动员恰恰反映了网球技术的这一发展过程。
网球单项技术稳定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首先,从事物逻辑角度分析,理想的评价标准值与事物属性状态应构成一次函数关系,使评价标准在变化方向与变化程度上与事物属性保持高度一致[13],因此理想的评价标准在各因素上表现的差异性本质就是事物属性在相应因素上差异性的反映。其次,从训练学角度分析,稳定性作为网球单项技术的基本属性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心理与运动智能等主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主要包括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与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几个方面)[2,14]。比较而言,运动员的这5种主体因素中性别差异最大的是体能,而在不出现体力透支条件下体能相对其他4种因素对网球技术稳定性影响又是最小的,这样网球技术稳定性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可能并不大。因此,由于性别对网球技术稳定性影响不大,其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正如表2显示性别与网球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无关。
(1)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具有球速限制性,成功率与准确率都应在球速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评价网球技术稳定性。(2)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对运动等级具有选择适应性,成功率有利于评价初学者的技术稳定性而准确率更适合用于评价高水平运动员。(3)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22.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37-239.
[3]杨旭东.对网球比赛质量高低评价方法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137-138.
[4]陶志强.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189-191.
[5]张学军.现代网球运动实用手册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03-107.
[6]李惠兰.网球教学刍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59.
[7]刘学贞.体育用数据处理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32-133.
[8]王家正.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32-36.
[9]李又琴.怎样打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2-36.
[10]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43-245.
[1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00-203.
[12]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3-85.
[13]徐明强.基于属性的技术评价方法匹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49-52.
[14]张忠秋.网球心里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6-39.
Experiment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Stability for Individual Technique on Tennis
LIU Weiguo1,WEI Shen2,FU Jian1,LI Chi1,YUAN Zhaohui1,LI Qiang3
(1.School of P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2.Dept of PE,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3.Dept of P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Using a particular game,more balls scor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alysis,the race results,the success rate,the accuracy rate and the ball velocity of the 20 tennis forehands were measured.The validity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n technique stability was analyzed with multip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ank correlation,and the distinction with coefficient variation and the full range disti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technique stability was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high-speed ball,and also had adaptive selection to the campaign levels(the success rate being adapt to the beginners while the accuracy for high-level athletes),but without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tennis;technique stability;evaluation criteria
G 845;G 808.14
A
1005-0000(2011)05-0457-04
2011-03-23;
2011-07-16;录用日期:2011-07-20
广西教育厅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0911MS49)
刘卫国(1973-),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技术分析。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体育部,广西桂林541004;3.中国海洋大学体育系,山东青岛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