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初步研究

2011-01-01 00:00:00张国强
物理教学探讨 2011年1期


  摘要:通过对多媒体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方面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实行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全面展现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最大程度的丰富物理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可以模拟物理教学实验,增强实验探究效果;可以全面整合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多媒体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教学;作用;效果
  中国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1(S)—0053—2
  
  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深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对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所发挥作用的认识,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我们从2009年秋季起专门成立了课题组,以初中物理教学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效果评估等方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对坚持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物理课的兴趣爱好情况,以及多媒体教学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相关度。然后,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座谈评估。
  ,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看到,“经常运用多媒体’上课”是产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相关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经常有实验(实践)活动”是产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相关度达百分之八十一;而“学习成绩好”占兴趣相关度的百分之四十,“老师讲得有意思”占兴趣相关度的百分之六十二,“在生活中有很大用处”占兴趣相关度的百分之三十四。
  在同实验班学生座谈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多带领他们参加实验探究活动,经常利用多媒体上课。他们之所以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几乎全部与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关。在问及为什么喜欢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学生更是情绪激动,气氛热烈。有的说可以看到很多书本上没有、平时看不到的现象,从多媒体课件上第一次看到了“海市蜃楼”;有的说可以听到很多美妙有趣的声音,第一次听到了用“编钟”演奏的歌曲;有的说从中学会了进行物理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了一些难题。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深深感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实行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展现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是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可以给学生提供过去从未涉及的事物环境和自然现象,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多媒体,全面展现物理现象,让学生去看看美妙的大自然,去听听悦耳的声音,去感受一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正如一名中途转入实验班的学生所说:“过去上物理课只是听老师讲这现象、那现象,我们一点也看不到,真没意思!现在我们不但可以从多媒体上看到各种自然现象,还可以学到很多物理知识,比过去上物理课有意思多了!”
  
  2 最大丰富物理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讲就是从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综合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充足的学习材料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材料融为一体,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把静态物体动态化,宏观物体微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快速运动缓慢化,运用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模拟知识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课时,我们首先利用课件把“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水中的硬币上升”等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让学生探究什么是光的折射,发生折射需要什么条件;再通过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模拟放大图像,让学生分析总结光的折射规律。从而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
  
  3 模拟物理教学实验,增强实验探究效果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不易观察的、复杂而费时的物理实验设计成多媒体课件,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轻松愉快地归纳出实验规律。例如在讲授《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一课时,如果仅仅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学生很难想象出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由两个小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制作成实物电路连接图,从电源正极开始,将连接导线设置成阶梯状、缓慢变色出现的方式。当开关闭合后,便可看到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通过两个小灯泡;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成两条支路通过两个小灯泡,最后回到电源负极的情况。这样,电路中的电流犹如透明管中流动的血液,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不需要老师多解释,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结论。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4 整合物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系统教学后,我们需要对每一章、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课堂容量大,重点难点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很难做到细致全面,高效率复习。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每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知识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系统地展现出来,既不需大量的板书,又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在平时上课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和图文并茂、视听结合、仿真性强的特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把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演示出来。例如在《探究萘的熔解》一课中,我们把实验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屏幕把温度计示数放大,通过模拟图像把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很快就总结出了萘的熔解规律。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为深化教育改革插上了翅膀,为广大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7
  [2]方小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机整合,考试周刊,2008,5
  [3]于成,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9
  [4]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栏目编辑 王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