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考官最想听什么?

2011-01-01 00:00:00胡旋
职业 2011年4期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我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思考自己要说的话,花三分之二的时间来思考对方想听什么话。”同样,在应对考官的提问时,面试者也要首先想一想,考官为何要问这类问题,他想听什么,如果你是考官,你想通过这类问题了解对方哪些方面的信息。只有将这些问题事先考虑清楚了,在作答时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最终获得考官的青睐,迅速脱颖而出。
  常见问题一:你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吗?
  这个问题看似普通,但是很多求职者回答时,都是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学历等基本情况。但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觉,考官通常是看过简历后进行面试的,如果我们再将上面的信息重复一遍,不就没有意义了吗?所以,他们并非需要这类回答。其真正目的是想通过面试者的回答了解其个性特点和相关条件,以及是否符合这份工作的相关要求。
  例如,你去一家公司应聘售后服务人员,那么不妨这样介绍:“非常乐意向贵公司介绍我自己。我的基本情况在求职信上已经写明,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我要强调的是,从小,母亲就告诉我一句话:干活累不死人。所以,我本着这一条,踏实做事,并且比别人做得多得多,为此赢得了不少朋友和客户。加之我性格豪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些都有助于我在售后服务工作中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
  这一番自我介绍,言简意赅,符合对方提出的“简单介绍”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整个答案围绕着“做事从不耍滑,且比别人卖力,从而积累众多人脉”展开,使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品质展示得很清晰、鲜明,而这又恰恰明确地给出了考官所想知道的答案——我的个性特点非常适合于这份工作。
  常见问题二:对于一些比较琐碎的工作,你怎么看?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于现在年轻人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照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即考官明知此而又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上。
  因此,可以这样回答:“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凡是成大事者,都是那些能把琐碎的事情干好的人。小事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一定会尽力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
  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它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的工作,又强调了对之所持的一种理性认识:“工作无小事,小事锻炼人,它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并且明确表态自己会认真做好琐事。回答简洁而又深刻,不仅坦诚实在,更是符合考官的用人心理。
  常见问题三:如果公司给你的薪水,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值呢?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即一方面考官确实想了解你的薪酬期望与公司能提供的酬金之间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也许他期望从侧面了解一下你如何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这两方面的心理,面试者应在回答时均使其得到满足。既使自己的薪酬期望与公司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又要表现出对自己的十足信心。
  不妨这样回答:“薪水的确是我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但锻炼和迅速提高个人能力更是我要考虑的。因为薪酬只是一时的,而能力是永久的。只有能力高了,单位才会给予我更高的薪水。一时的薪水高低,我不是太介意。只要我有能力,为公司带来了大的效益,我想公司是不会亏待我的。否则,我提出的薪水标准再高,也是不现实的,您说对吗?”
  既从公司角度出发,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职业态度,我想任何公司都会欣赏这种善于换位思考的应聘者。分析这一答法,不难发现,应聘者对自己、对公司均充满信心,而最重要的是,他能正确理解“薪水”和“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始终把“个人要为公司多做贡献”置于首位,哪个老板听后不满意?如此回答虽未明确点明薪水具体数目,但给老板和自己均留下了足够的回旋空间。
  总之,在短短的面试时间里,考官的每一句话也许都有其潜台词。因此,面试者须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看看他想听什么,尽最大可能将其所思、所想、所需置于首位,即可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而一旦你的答案满足了面试官的心理需要,便会很容易地被对方接受,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