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木:
1978年生。1998年发表作品,2000年习诗。现居银川,在中国银行工作,业余坚持写作。
创作谈:沉默降临的那些日子里,我紧闭嘴唇,挥赶一片片浮游而过的词语,直到脑海中只剩下一两个词语,如离群的大雁般毫无意义地盘旋。我并不是没话要说,但我丧失了对语言的所有冲动……尽管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往昔诗歌的思念。可是当我开始写上几行的时候,我就感到了虚无,虚无让它显得令人厌恶。于是,我又毫不犹豫地让它们消失,希望的蠹虫生生不息……
重要的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并没有走远——我以为自己走了很远的路一我只是走到了门的另一边。当我在门后枯坐时,它们——语言与诗歌,并没有弃我而去,它们在门的另一边低声交谈,它们一直在等我。那些雨天里高翔的燕子、濡湿的青草,傍晚蛐蛐的鸣叫……曾经,它们组成了我的诗歌,这群患难与共的老朋友,曾和我一起酿过金色的酒。我在想,我需要一条往回走的路。
“唯有艺术才能把对悖谬可怖的厌恶想法转化为能令人活下去的想象”。我知道自己依然相信诗歌,在内心沉默地保持着热爱。这信任和热爱像极了一个孩子在傍晚迷途的哭泣。我明白,但我不会承认。
生活
有些时刻,需要深夜的
一场风,呼啸过屋顶,远处
有雷滚过
有时候需要一场轻风
它吹向某个方向的时候,我认清自己
草一样卑微的灵魂
——要给它一个合适的位置
要始终怀有对某人忠诚的爱
好比一首诗
陪自己静坐,要在心底感谢它
春风
当我写下它们
水环绕在水塘冰冷的四周
仿佛夜空,闪烁着光芒
字幕下的疼痛
像房间里
隐秘的小偷,费尽心神
而那曾折磨着我们的冬季正接近尾声
腐叶、迎春花金色的蕾,
正在积雪中大口大口饮下
最后的美味
面对春风,疾病与低沉的琴音
都不能走出一个
环形花瓶
站在那儿慨叹的人,站在那儿迎接春天的人
都渴望自身,像一个惊喜
这些……
黑暗中,有我的父亲、母亲
和多年来各处的生活
现在,最终
我感到孤单,如黑色大海上的小舟
树送来沙沙声响
和微风——
我不情愿,来自一种发明的光线打断
黑暗——
我的大自然的眼睛,它超过了我的心
好像远处有我的父亲母亲
站在黑暗中,等我
石头里的浪花
这是一次悲伤的旅途——
贺兰山的色泽与硬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铁
越往高处,越是褚红的规则的铁
古战场血的温度,这唯一与我具备血亲的纽带
叫我体会到贺兰山积淤的悲伤
每两座山之间,都有巨大的石头
泛起白光
它们在深深山谷把自己流成,静止的大河
我在石头间爬动,多像一朵微小的
破碎又溅起的浪花
如果此刻,我想我哭了
我的泪水,也只是一朵白色的小小的浪花
七夕
——致D
这天,我提着水走进
每个房间
理顺蜷曲的花叶
你悬挂多年的油画,我从墙上
摘了下来
我把耳朵放在你的耳朵上
你的耳朵变成了一只小鸟
一只海螺
我从那儿听到森林在歌唱
我从那儿听到了大海的琴音
而我不能大声歌唱
亲爱的,那些被生活筛选过的人
都变得沉默
没有一行诗,能比得上平凡的生活
今夜,我写下这些句子
我不期待
它是诗——它是石头
是,沉默的火焰
我有一双眼睛
给我两颗露珠,我就能看见光明
曾经,造物主把我从宇宙的黑色波浪中
带到这个世界
一半时间,我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
另一半时间,我努力从黑暗中找到光亮
现在,从窗户照进来的光线
折射在我的后背
又在桌上
打开一扇时间的窄门
大鸟
有时候
它
沉默
在罂粟的舞台上演奏
小提琴金色的弦
结构成波浪
被手指
展示在纸上,它们
才会像一只鸟,从天空飞过
我们执意要找到
一块石头
填进
自己的心
它被覆盖,又被
反复唤醒
它是什么呢
最终,它是一首悠长的挽歌
——我们都借助了形式
白光下
一只,孤独的大鸟
像生活
和我们,本身
雾
在窗外,形成了
另一个世界
美妙,深不可测
带着
易逝的特质
有时候,它们凝结
在玻璃上
挡住黑
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
我们拥抱在一起
站在一起
与世界,各执一词
雾在窗外
形成了
另一个,虚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