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还记得,2008年8月11日,中国体育代表队的林跃、火亮组成的“月亮”组合,从起跳、打开,那飘逸的空中动作,以及像针一样插入水中的完美入水表现,把我们带到了尽善尽美的技术和艺术境地,也征服了全场的评委和观众,续写了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辉煌。
在竞技跳水比赛中,“压水花”是一项非常基本而又关键的技术。运动员入水时,溅起的水花越小越好,越能取得高分。“压水花”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为世界各国的优秀运动员所掌握,但仍然是各国跳水运动努力研究的课题。
为减少入水时溅起的水花,专家对人、水碰撞过程进行简化和计算机模拟,对水花的形成进行力学分析。他们将运动员两手臂上举伸直合拢、两手合掌成尖锐状的入水动作,简化为“楔形体”(如A);把两手臂上举,顶肩翻掌以手掌成平面状的入水动作简化为“方形体”(如B):把具有翻转速度平掌撞水的动作简化为“翻转方形体”。通过实验,对不同形状固体,在不同条件下撞击水面时溅起的水花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
数据分析显示,水几乎是不可压缩的。当受到挤压或撞击时,水会朝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当楔形物入水时,沿楔形物斜面向上流动的阻力最小,因此溅起的水花大。而当方形物撞击水面时,水主要向四周横向运动,因受周围的压力,无法升腾起来,所以水花较小。
因此,跳水运动员在入水时,两臂用力伸直,在将要入水的一瞬间手掌上翻、掌心朝下,身体与水面成90°或接近90°的入水角度时,溅起水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