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是国家法律监督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档的重要环节,亦是档案法制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个别单位和个人侵犯了档案行政法规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有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形象。我们务必确立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地位,使档案行政管理由“弱”变“强”,更加规范化。
1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含义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档案法》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国家档案局在《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档案法规的机关,依法行使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权,并依法对违反档案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上述规定表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名副其实的行政执法机关,因此,它有权依法行使档案行政执法权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权。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是对档案执法活动的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审查,对档案执法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对违反《档案法》及有关档案法规的行为予以惩处,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执法活动的各方面工作加以正确的合法性指导。其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一是内部监督,主要指在档案行政管理系统内,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内部专门行政监督机构对档案行政执法的监督。近年来,随着档案工作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档案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防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内容与国家档案法律、法规性文件不统一,甚至相抵触的现象,档案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这些文件的审查。二是外部监督,是指档案行政管理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等对档案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2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从事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人员虽然熟悉档案业务工作,但大多数人员没有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执法经验,底气不足。再加上我国现阶段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配套立法体系,从而导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程序不清,遇到问题不知从何着手;执行不力导致一些问题屡次出现。因此,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培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档案法》与其他法规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影响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而且,还会削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执法监督的效果。
3加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几点建议
3.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监督意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成效,因此,要着眼于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强、作风正派、业务熟悉、精通法律知识的高素质档案行政执法监督队伍。要善于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不断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档案行政执法的渠道、创新监督方式,最大限度地把档案行政执法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并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曝光。
3.2保障执法监督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保障档案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经费,保障档案行政执法和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政府应加大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资金的投入,如购置执法车辆和违法取证所需设施、设备。
3.3 制定专门法律,使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法可依。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基础。目前,执法监督的程序法规不构成体系,削弱了档案执法监督的力度。健全具体条款、制作操作性强的法规、规章和相关监督条例,强化制约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根据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现状,建立健全条款较细、操作性较强的法规、规章,完善有关监督条例法规,强化制约功能。这就要求加强立法工作,加快有关监督条例和监督法的制定。要制定一系列专门监督法律,特别是研究制定执行监督的形式、程序和手段,依靠法制,解决监督难、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力、监督弱化的问题,实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
4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实施目标管理
要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各项程序,核发检查证件,做到监督检查有序、合法。同时,要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之中,加强档案常态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为依法治档、依法行政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监督,促进这项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来稿日期:20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