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门贸促局如此不知所谓等

2011-01-01 00:00:00
澳门月刊 2011年2期


  为什么澳门贸促局如此不知所谓
  2010年澳门贸促局在澳门市民眼里是“最受质疑的部门”。其实,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更不用说该局每年例牌式搞所谓贸易展览,到底展示了些什么?又招揽了些什么?这些早就在澳门市民眼里见惯不怪了,用一句本土方言来说:那就是玩野。特别让市民最不顺眼的是,近年的贸促局玩得太傻,玩得让市民认为不知是其上司的管教无方,还是贸促局内部主事者根本就是不明事理。正如《澳门月刊》168期“最受质疑的是贸促局、财政局”一文所指出的:市民怀疑贸促局每年到底有多少合同额是兑现了的?这点基本要求多年来一直不敢向社会公开,这可能就是市民为何质疑政府不作为的问题所在。(澳门/梁伯)
  怎样迈入全民社保的新纪元
  澳门很快迈入老年化社会,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加上澳门的人口结构和文化质素相对比较落后,这也可以说是澳门回归前澳葡政府遗留下来的隐患。当年澳葡政府连续几次特赦累计近5万余名非移民人士定居澳门,而这批人当中基本上是文化比较低的。回归后随著澳门特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家庭团聚政策的落实,逐步又将他们的近亲以投亲依靠的方式移居到澳门。因此,对澳门今天整体发展和全民社保方面也增添着一定程度的负担。另外,澳门市民目前每月只需交45元的社保基金,与周边地区相比差额较大。从长远而言,不利於澳门社保基金的良性运作。据有关资料显示,澳门在2019年左右将有10余万居民依靠领取津贴维持生活,这将考验着未来澳门政府对社保制度的完善。(上海/韩青)
  
  澳门社团为何不公开支持政府
  在黑沙环设立戒毒中心
  2010年12月20日下午,几百名市民高举各式各样的抗议道具,在澳门街头反对政府在卫生医疗中心设立美沙酮戒毒治疗服务设施。沿途笔者问了20位示威者为什么要反对此项政策?他们几乎都有同一个理由:附近有市民居住,也有学校,考虑到对附近居民、学生出入有威胁。除此之外,似乎讲不出实质性的问题和理由。因此,我联想到,澳门是传统的社团圈子社会,因为没有政党监督,所以大凡小事政府都十分迁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团,让它们作为政府的代言人,特别是回归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相互依赖也相互连体。从某种程度而言,大的社团已经成为政府的太上皇。按道理讲,像这种不是站在整体利益角度著想的小区范围内抗议政府的行动,澳门具有代表性的社团是有能力也有义务出面向抗议市民予以宣传解释政府施政方针的,讲难听一点,就是应该为政府分忧讲话。但据组织该次遊行活动的负责人介绍,这些社团不光不会帮助政府解困,反而只会抓住这些问题向政府施压索要资源。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特区政府难处所在了。
  (北京/方向宁)
  
  澳门公务员膨胀之我见
  读贵刊168期陈明金先生关於澳门《公务员队伍膨胀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一文,让我感慨万千。说明时下不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地区,公务员的职业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澳门公务员从1999年的17,239人,增至2010年9月的22,777人,这还不包括所谓散位(即合同工),增幅已超过32%。按现时澳门55万人口,平均24位市民,就要供养一名公务员。按理说,政府的办事效率应该是非常高的,但恰恰相反,为何每次到澳门总见到市民拿着各种各样的道具高喊要求某某司长和局长下台?这说明不少公务员没有真正以民为本、为纳税人服务。正如陈明金文中所说,公务员要精简行政架构,科学用人,落实公务员中央统筹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位公务员的自身价值,多为市民做实事以积极的态度去消除民怨。
  (福建/简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