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估算,假冒伪劣产品酿成的损失每年至少3000亿元。有关部门曾对近300家名优企业做过调查,这些企业约有650多种名优产品被仿冒,製假窝点遍及490个县市,其中相当一部分假冒品销售额是真品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从三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到2010年霸王洗髮产品含致癌物质的曝光,从两年前沸沸扬扬的卓越网“25元门”到淘宝网的“秒杀门”,从一年前媒体抖落出农夫山泉9种食品饮料二氧化硫超标到康师傅瓶装水用自来水作水源的劣行被举报,一桩又一桩令人咬牙而悲惋的故事正指向着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中国企业的诚信正面临着可怕的亵犊与破坏。
正在流失的诚信
人们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湛,仅诚信之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於信。”一代圣人孔夫子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民无信不立。”如此这般的优秀文化当然熏陶出了许许多多诚而守信的中国企业。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不仅仅是两句妇幼皆晓的口头禅,更是人们对中国两个传统企业的高度褒扬。“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这幅掛在同仁堂店内的对联见证了它的主人300年风雨不倒的辉煌历史,也造就了国药第一品牌的赫赫声威。“凡百贸易尤为万不可欺……,採办务真,修炼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庆余堂主人胡雪岩亲自立下的“戒欺匾”,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红顶商人”的美名,而且也道出了在那乱世风云中胡氏“国药号”越做越大的真谛。
优秀的东西总是会被传承下来的。当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上任之初面对着64台劣质冰箱时,这位敦实的山东汉子二话没说,轮起大锤就砸了下去,这一锤砸出了“真诚到永远”的海尔,也赢得了“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桂冠;“没有诚信就没有品牌”,当珠海格力董事长朱江洪在意大利考察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个客户抱怨格力空调噪音大而要退机的尴尬时,朱江洪旋即亲手打开空调检查,虽然当场发现只是由於空调外壳里的一块小海绵没有贴好而导致声音失常,但朱江洪却将这块小海绵看成“奇耻大辱”,回国后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产品质量整顿,并最终使格力摘取了中国空调行业第一块“中国世界名牌”的金子招牌……
然而,如同耶稣精诚传道却并没有使他的十二门徒全部皈依一样,中国企业践踏诚信的“犹大”却并非个案——假冒伪劣,如过街之鼠,儘管人人喊打,但却屡禁不绝,信用在制假贩假者面前变得那样的苍白。据估算,假冒伪劣产品酿成的损失每年至少3000亿元。有关部门曾对近300家名优企业做过调查,这些企业约有650多种名优产品被仿冒,制假窝点遍及490个县市,其中相当一部分假冒品销售额是真品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与假冒伪劣行径不敢见诸阳光相比,那些用各种营销技巧“忽悠”消费者的行为则明目张胆和招摇过市。淘宝为庆祝自己成立六周年而发起“一元秒杀”活动,然而该活动从第一天开始前就转移了货品,而且同一天的同一秒和同一个ID居然可以拍到两到三个货品,更令网友不解的是限量5台却拍出去十几台。与淘宝网如出一辙的还有卓越网推出的“500种图书25元价格”的“超大促销”活动,然而,当网友次日登陆卓越网准备下单时,几乎所有25元订单全部被撤销。结果其实非常地清晰。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机构发起的2011年“3•15网络购物大调查”表明,53%的问卷调查对象表示在网购经历中遭遇过“被忽悠”。
2010年,包括五粮液等10多家上市公司因为偷逃税和虚增利润等先后遭到中国证监会的责罚;无独有偶,国内企业上市造假之风也蔓延到了大洋彼岸。据悉,於2010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的大连绿诺国际,由於被投资者发现在招股说明书中财务造假,仅仅上市一个月后被美国证监会勒令摘牌,而另一家中国企业福麒国际也在日前因同样问题收到从纳斯达克摘牌的通知。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20多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被投资者集体指控欺诈,如果这一结果属实,中国企业将遭遇一场空前的信用危机。
高昂的成本与代价
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从哈耶克到塞缪尔逊,经济学家不断从市场经济成功与挫败的历史中反覆告诉着人们一个最为简单的游戏规则:守诚者得市场,失信者失人心。
温州人不会忘记他们为信用缺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20年前,温州冒牌劣质鞋充斥市场,导致上海、杭州等十几个城市火烧温州鞋,大小商场贴出安民告示:“本店无温州鞋”。温州一时成了假冒伪劣的代称,企业不敢打本地牌,只好与外地厂商联营。虽然后来温州人多次宣佈与假冒行为诀别,但其曾经失足丢失的市场却是留在温州人心中的永远之痛。
南京冠生园,一个有着七十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一个众口皆碑的著名食品企业,因为“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绿诺国际,一家通过近10年艰苦积累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环保设备製造企业,将15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做成1.93亿美元的纸面账目,同时大量伪造虚假合同和销售厂家而最后被无情地踢出资本市场,并且很可能将遭遇毁灭性打击……,也许这样的名单我们能够开出很多,事实警醒企业:欺诈与拐骗可能暂时蒙住消费者的双眼,但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诚信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非如此。世界银行副行长、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评论说,信用差是当前内需不足、消费不给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老百姓买东西时总担心买了假烟假酒毒米毒菜,炒股时害怕会碰上“郑百文”、“银广夏”那样的事件,出门旅游不知是否会上当挨宰,人们怎么会有安全感,怎么会痛痛快快地花钱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负责人、金融专家赵海宽说,由於信用关系不佳,企业不敢大胆投资,银行不敢正常放贷。举个例子,据调查,在未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里,近50%是因这些企业资信程度差,未付银行利息及有逃废债记录,或是没人愿意为其作担保,使银行不得不“惜贷”。无独有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系统调查发表的中国企业信用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採购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极不放心,企业担心买来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不好,怕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佔了调查对象的77.9%。有62%的企业认为,在商务活动中,一定要小心防止上当受骗。而仅仅是因为我国一些企业信用不高乃至失信,导致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约6000亿元人民币。
据悉,由於大量中国企业涉嫌财务造假,美国证监会正在考虑抬高中国企业的上市门槛,未来中国企业进入纳斯达克将更加困难,可怕的是,美国监管机构极有可能对中国上市公司来一次彻查和驱赶风暴。
谁在扼杀诚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要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在马克思看来,暴利不仅是血腥的,而且是失德的。而当暴利和失德在一个社会同时找到了他们存活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其的谴责和批判上。
历来自诩为资本市场轴心的美国股市由於安然、世通以及麦道夫等一大批公司的造假丑闻而遭遇到严重的诚信质疑和挑战,经济学家们对於华尔街的病情诊断几乎是众口一词:股票期权制强化着企业经营者的贪婪,股东为王驱使CEO最后自我吹嘘。中国不少企业学着美国搞起了股票期权制,因此,除了像西方CEO那样通过造假等不正当手段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外,中国企业管理者还有着自己的很多无奈或者暗念。我们的企业与政府总是保持着“纠缠不清”的关系,这几年,“数字政绩”、“形象工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有一点大家明白,政府不会创造国民财富,钱从何来?企业就是政府的钱袋子。不少企业为了满足政府的需求,只好另辟生财之道。而一旦东窗事发,地方保护主义就成为护身法宝。这种企业与政府的“双赢”式契约几乎在各地心照不宣。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时常受到来自不同层次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打招呼、递条子,甚至有些贪官污吏动辄索贿,企业不应付就无法正常经营,以至相当数量有良心的公司领导人遭遇到不搞假账就无法生存的尴尬。假账之殇乃企业之殇,而企业之殇来自政府之殇。
然而,我们作出如上分析却并没有摸煞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对全国4695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CEO、厂长有关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六成多的“老板”不敢相信别的“老板”。从某些电视剧里我们多少能感受到“商场如战场”的险恶,从一些模糊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也会揣测企业家的“能力与魅力”,但最让人艳羡的,还是CEO们的风光与从容。可就在这个“企业家的内部圈子里”,CEO们都互不信任,我们还能去信谁呢?
让诚信回归
企业百年变迁的历史承载着市场经济许多不老的传说,从西方法律契约式企业制度到东方行政嵌入式企业治理的演变,东西方的企业文明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立身之本——诚信。也许这种求证会成为永远,正像哲学大师们围绕物质和思维谁为本原和谁是派生不能令他们释怀一样。因此,当我们今天重新拾起诚信话题时,心中泛起更多的是沉重与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走进企业,在厂区的墙上、会客室里、会议室里,诸如“团结”、“奋进”、“拼搏”、“开拓”、“进取”等等大字标语就会跳入参观者的眼帘,这些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作为企业文化,当然都是对的。但是,有一个应当注意的现象是,你很少能看到“诚信”两个字。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具要素,有著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诚信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向顾客传递的信息不止是产品形象、价值理念,它更能使顾客体会到被尊敬的愉悦,同时又反过来使企业受到顾客的青睐与推崇,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把诚信作为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为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应当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
我们常常会以财富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企业家的能力,“赚钱能力”似乎成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全部能力。我们常常为一些头头是道的“赚钱理论”而倾倒,各种各样讲述商海“智谋”、“战术”的书籍屡屡成为排行榜的畅销书,我们企业家几乎要成“阴谋家”。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企业家的个人品格,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智力标准”永远无法取代“做人标准”,企业家在公众或仅仅是在自己公司的员工面前,都有义不容辞的表率作用,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做人风范应该是首要的。
诚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企业诚实守信所必须。作为政府,应当努力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全国市场政策的统一和要素畅通,并从政策上堵塞企业短期内可能获得暴利的漏洞,引导企业维护诚信的自律行为,同时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切除企业短期性,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以及对公共与私人产权的有效保护。另外,诚信缺失与失信成本过低大有关系,因此,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