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视觉导向符号设计的精神诉求

2010-12-31 00:00:00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0期


  摘要: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提高,设计也越来越趋于人性化,越来越以人为中心和尺度,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本文就从视觉导向设计的审美功能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来探讨新时期对视觉导向符号设计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视觉导向;符号;人性化设计;精神诉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视觉信息的感知不仅仅局限于各符号实体的观感效能,而是对于其符号的和谐认知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视觉信息不单纯只是符号、形体和结构,还应包括与人相关的一切物理的、生理的乃至于意识的因素总和。在传统的导向系统设计中单一的强调文字、图形与色彩符号的组合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何巧妙的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意识去体验、去感受视觉信息符号,将成为视觉导向符号设计的新视角。
  一、 视觉导向符号设计的审美功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设计生活”的时代,所谓设计生活就是指,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以设计制造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生活和围绕设计产品展开的生活。在设计生活的时代,人们周围不但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小到餐具、大到建筑;而且设计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满足和实现功能,设计越来越多的具有审美的成分,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设计,既是实用的,更是审美的。同样,观众也拥有不同的审美经验来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想象、理解。导向系统是一项功能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它充满文化艺术性,一方面它又要接受不同审美经验和不同文化欣赏者的检阅和考验。视觉导向符号设计的审美表现力是发挥信息传达功能和审美效应的途径。在审美效应方面,可以进行两级审美变换:一级审美变换是将物质因素转化为具有情感意蕴的符号,二级审美变换则是使产品富于秩序感。因此,导向视觉信息符号设计的审美表现力应具有兼容性,使其适应不同的个性气质和趣味,取得更大的环境适应性。这样,随着设计生活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成分越来越多;相应的,导向设计也必将表现出更多的美感和艺术性,在满足基本指示功能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趣味性。
  二、 视觉导向符号设计与人性化关爱
  1、 视觉导向符号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以不断满足自身各方面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它建立在符合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是获得使用者共鸣的直接途径。由于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社会分工等多方面的层次差异,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也应有不同的关怀角度。视觉导向符号的设计应突出对受众无微不至的关怀。人们一般认为目前用作视觉导向信息的各种符号语言只是一种单纯的导向符号,对它们没有投入更多的关注。但事实上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符号信息的接受不再是单向的线形接收而是非线形的循环接受,这也就意味着受众对符号信息的接收具有能动性,那些单纯的、刻板的符号信息很可能被受众忽视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而通过导向视觉信息符号的设计有目的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能使导向信息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受众在面对导向视觉信息符号的复杂情景下,同一受众在不同情境下观看同一信源产生的情感体验并不相同。因此要实现导向信息的有效传达就要利用设计的形式以及符号语言激发受众适当的情感。例如效率感、幽默感、亲切感等。促使他们在存在需求的情况下去接收信息。视觉导向符号的设计在提升其艺术性来带给受众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受众的社会需求、群体特征、心理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并结合实际的应用环境来给受众提供最为人性化的关照。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细节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相应的社会需求也突显出来。在导向视觉信息符号的设计中应对这些社会需求产生回应。
  2、 视觉导向符号设计对人文关怀的体现
  导向视觉符号的设计还应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社会中弱势群体也需要获得某些信息的认知,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他们对信息的感知的高度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设计中要考虑到是否有另外一些因素会导致信息传达不畅。
  视觉障碍(包括色盲、弱视以及失明),色盲是指那些不能从混合并置的色彩中分辨出某种颜色的障碍患者。具统计约有8%男性及0.5%的女性存在色盲或色弱现象,由于色盲人群所占比例不小,其视觉导向信息符号的可用性是设计中需要加以考虑的部分。克服色盲障碍的设计要点在于,使颜色不作为分辨目标物体的唯一途径,用户无需命名色彩或根据色彩名称辨别目标,例如使用不同明度的颜色或提供图形、文字上的注释。以此来达到指示的目的。对于弱视群体而言,因其视力很差所以在导向视觉信息符号的可用性原则上总点突出简洁、明确、较大尺度的视觉信息布局。对于失明者而言视觉信息符号对其不能产生有效传播,他们对方向和位置很难辨别,代之视觉的,是利用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获取各种信息。在行走过程中,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盲杖和脚下,所以很难得到来自上方的信息。往往一个小小的障碍物就有可能伤及到头、脸和肩等,应确保步行空间的安全。
  肢体障碍,在这里主要是指移动障碍,即影响行走或移动的物理障碍,例如坐轮椅者,在导向视觉信息符号的设计应用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群体需求。由于这部分群体的行走移动存在障碍,其观看视线的引导显的很重要。一般来说该群体最合适的观看角度是平视或是俯视。所以导向视觉信息符号的设计与应用要考虑该群体低视点的需求,有效的运用视觉信息符号在空间的延展和图形、色彩符号的不间断显示来达到该要求。
  智力障碍者是指由于先天性代谢异常、脑麻痹、精神分裂症、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等病症给大脑带来某种损害,导致智力发育不正常,在言语、空间认知、收集信息、社交等方面有困难的人。一般认为智力障碍者对环境的变化、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复杂建筑物内动线的理解有困难。同时,他们在识字能力、方向辨别、视力等方面也有障碍,所以建筑物中导向设施的设置应做到文字、音响、设计等统一化,并通俗易懂。他们有时还会出现身体状况不稳定或行走困难等情况。
  老人和儿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老中青三代出现了较大的断层,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年轻的父母们忙于工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带着儿童出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老年人的视觉功能逐渐下降。在同样的距离,老年人看的字必须比青年人大两倍才能获得信息。此外,老年人对声音并不敏感,腿脚也不太方便,所以标识导向必须设计得醒目并且易读易懂。儿童的判断力尚未成熟,会随意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同时他们又很活跃,随便的跑跳,容易撞车;生活经验少,不容易作出正确判断,对不常用的字或语言不容易看懂;兴趣变化快,调皮捣蛋不同意到达目的地;在走路时,对周围环境的识别、紧急状况的判断等比较迟缓。因此,在一些儿童活动的场所,导向标识很多都是设置在地上,或者标识高度适当放低,而一些标识宜用有色彩的或容易辨认的图形(花或动物)来表现,既富童趣,有易于儿童进行识别。
  三、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经济、文化、网络的各种信息无不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发展变化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应的设计也就表现出更强的交叉性,不再局限于功能和形式,而更多的表现为服务。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视觉导向设计越来越需要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而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为导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使导向设计能够真的做到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 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
  [2] 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4。
  [3]鲍诗度.王淮梁.葛荣等. 《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项目名称:大学校园视觉导向系统理论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项目编号:08QY075,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