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2010-12-31 00:00:00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国外优秀电影作品被引进了我国。《辛德勒名单》就是其中的一部很优秀的影片。本文通过分析《辛德勒名单》的电影音乐,获得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内在特质与本质属性、地位及重要性,进而扩展音乐形象的表现功能之目的。 它的意义在于对电影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拓宽电影音乐欣赏思路,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电影作品;运用
  
  一、引言
  电影《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List)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6项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二、主题音乐分析
  1.配乐的创作背景
  约翰·威廉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此相反,在过去的所有影片中,比如《印地安纳·琼斯》、《第三类接触》等等影片里大多用的是一种与画面密切配合的戏剧性效果。 与约翰合作的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他也是犹太人,这次两位巨人的共同奉献在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正如斯皮尔伯格所说,威廉斯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与过去那种力求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它所着重表现的不再仅仅是画面本身,而更多的是人物,同时还是一个民族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在风格上,他采取了浪漫派音乐的传统写法。
  2. 主题音乐曲式分析及影片中的运用
  《辛德勒名单》配乐的主题(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结构较完整,4∕4拍子,采用ABA的再现结构,调式为d小调,是常见的复三部曲式。
  在简短而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10小节的主题之后音乐进入高八度的重复,以明亮的音色反复和扩充之后,进入中间段。小提琴在低音区继续倾诉着,听众可以想象演奏者此刻灌注在弓弦上的激情——小提琴家帕尔曼所属的整个犹太民族的那种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在短暂的离调之后主题在高音区上转入a小调热烈的再现,音乐进入高潮,以前所未有的悲伤感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最后小提琴以a3音消失在竖琴深情的主和弦分解音型上。
  影片里有代表性的配乐段落,除了最富于感染力的主题以外,还有一大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在威廉斯所有作品中可以称得上“超凡脱俗”了。这段音乐跨度很大,长达10分钟,定名为“辛德勒的劳动力”(Schindler′s Workforce)。其主要部分是从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在党卫军监视下搬出家门,而辛德勒同时迁入“新居”开始的。它几乎不为人知地悄然响起,在镜头不断地切换,场景也不断更替的过程中,音乐始终在相对固定的节奏上反复变奏着一个动机。独奏单簧管呜咽般的音色在不时地插入。这里,音乐在进行中与画面保持了一种平行发展的非同步关系。正是这种不落窠臼的写作手法,使音乐始终游离于画面之外,在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之后,得以更深刻地揭示画面内涵。观众所看到的一切——犹太人受到的非人待遇和他们面临的悲惨处境;德国纳粹的嚣张气焰与横行霸道;作为个人的犹太人会计施泰恩为了同胞而忍辱负重、积极斡旋;和同样作为个人的德国人辛德勒想利用战争大发横财,为建立自己的工厂费尽心机等等,这一切都是在当时那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而作为民族与个人,都无法逃离命运的轨道。音乐里那固执的、显得不近人情的呆板节奏,正像历史的沉重无情的脚步,在驱使人们无奈地一步步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在这里,音乐已经高度概括化了。
  三、结论
  电影音乐的出现无论是在技术上、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创作思路上都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凡是成功的影片一定有成功的音乐,电影与音乐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当然,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形式和方法各具特色,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和艺术目的也不尽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现代电影艺术中音乐的手法也更加趋于多元和多样,随之带来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享受也必将是多种角度和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态势。
  
  参考文献:
  [1]宁佐良.《音乐欣赏入门》,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8年8月。
  [2]詹薇、詹莉.《音乐基础与欣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3]张凤铸.《音响美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4]李南.《 影视声音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年。
  [5]金桥.《动画音乐与音效》, 中国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6]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10月。
  [7]曾田力.《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播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8]韩锺恩.《音乐存在方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