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模糊角度析《雷雨》的对话艺术与效用

2010-12-31 00:00:00冯秀红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0期


  摘要:《雷雨》高度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是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本文从语用学的语用模糊的视角,从微观表达层面(刻画人物、揭示心理活动等)和宏观的戏剧结构方面(悬念制造、发现与突转等)分析了其中的对话艺术成就及效用,为理解和欣赏该部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语用模糊;《雷雨》;对话;效用
  
  1.引言
  话剧《雷雨》因其深刻的主题、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成为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严格遵循了“三一律”(时间一致、地点一致、题义一致)的戏剧创作原则,将四幕戏的时间在安排24小时之内(从上午到深夜),地点在周鲁两家的范围内,集中描写了周、鲁两家8个家庭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复杂纠葛和大悲剧。在这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作品将伦常矛盾、阶级矛盾、个人与时代、社会不协和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剧中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集中而严密的情节结构 。各种矛盾线索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扣人心弦。对于上述艺术成就,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语用模糊理论,对宏观的戏剧结构艺术和微观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为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2.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俞东明,1993)。如: 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 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示邀请、请求或者命令等不同的言外行为或兼而有之。作为一种会话策略,语用模糊源于说话人不愿意明确表示与其话语相关的言外价值,而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其目的是说话人为了在谈话中处于有利和主动地位,采用模糊话语既能实现自身的交际目的,又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并且不承担该话语引起的后果任何责任。如在《雷雨》中,蘩漪为了赶走四凤,便约四凤妈来周府商谈此事。蘩漪首先介绍家里的情况,“我家里的女人很少。我一个人是个女人,两个少爷,一位老爷,除了一两个老妈子以外,其余用的都是男下人”。言外之意,这样的环境对女人不利。接着她询问四凤的年龄,说道:“哦,她才十九岁,是不是?就这样年青的孩子,在外边做事,又生得很秀气的。” 这些话很容易让听者作出到四凤行为有不检点的地方的理解。随后,蘩漪说道自己比四凤小一岁的十分不懂事的儿子想娶四凤,并加上一句:“四凤比我的孩子大,四凤又是很聪明的女孩子,这种情形--”。言外之意,四凤想嫁少爷攀高枝并主动勾引了少爷,你必须将其带走。蘩漪的语用模糊策略,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且显得十分礼貌。至于言外之意那全是听者的理解,她一句也没有讲,不用负任何责任。
  3.《雷雨》中的语用模糊在微观表达层面的艺术效用
  3.1 刻画人物性格
  例(1)鲁贵为了向四凤要钱,便以指出四凤与大少爷有情爱关系为要挟。
  四:大少爷!大少爷!您疯了!--我走了,太太就要叫我呢。贵:别走,我问你一句,前天!我看见大少爷买衣料,--
  四:怎么样?
  贵:(打量四凤周身)嗯--(慢慢地拿起四凤的手)你这手上的戒指,(笑着)不也是他送给你的吗?
  鲁贵表面在谈论大少爷经给四凤买衣料、戒指,实质暗示四凤她与大少爷是什么关系他一清二楚,赶快给他钱,否则得罪了他,他就将这当事揭露出去,让她没有好下场。鲁贵的贪财和作为父亲的无耻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3.2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例(2)周萍想到矿上去工作以避开蘩漪。
  蘩::我怕你是胆小吧?
  萍:怎么讲?
  蘩:这屋子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