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自己发起的争取自由解放的文化运动。兰斯顿·休斯是这场运动中的中坚人物。美国黑人的历史是屈辱、受歧视、受迫害的历史。梦想是愿望的实现,黑人的特殊命运使得他们尤其多梦。梦是休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是黑人自由、平等的愿望。他的诗歌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在美国黑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兰斯顿·休斯;梦想;愿望;改装
一、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与兰斯顿·休斯
美国黑人自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以来的很长一个时期是作为种植园主的奴隶生活在美国这个号称“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里的。他们没有自由,没有人权,遭受着非人的奴役。在白人眼中他们是“劣等公民”,对他们的歧视和迫害反映在种族隔离,公民权利的剥夺以及私刑的实施。与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匹配的是黑人文化的边缘位置。在文学作品中,黑人或是以愚钝、野蛮的形象被贬低,或是以山姆大叔逆来顺受的形象来教育黑人们满足于固有的地位。黑人自己没有话语权。1920-30年在“黑人之都”哈莱姆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黑人文化运动,即“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第一次由美国黑人自己主动掀起的一场文学运动,推动了美国黑人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1]至此,黑人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整个社会,审视黑人民族的遭遇,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价值,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呼吁民众起来争取自由、平等。“许多人认为较小说、戏剧或其他的文学形式,诗歌是这次运动的中心,或者说是美国黑人作家试图创建的勇敢的新美国黑人文化的基础。”[2]
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作为美国黑人的一员,他自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家庭的破裂以及自己生活的坎坷让他充分体会到黑人生活的艰辛。他游历非洲和欧洲寻找自己的根和社会归属感,因此明了民族解放的重要性。“他怀着极大的同情描写美国黑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抨击白人种族歧视现象,唤起黑人群众的觉悟和自豪感。”[3] 他的诗歌创作对美国和非洲黑人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4]他一生创作颇丰,出版了17部诗集,2部长篇小说、10多个剧本等。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了哈莱姆桂冠诗人。
二、梦是愿望的实现
亚里斯多德说,梦是一种延伸至睡眠状态里的思想。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梦,不是毫无根由就产生的,同样也不是人们意识里混沌、荒诞的产物,它是人类思想里的一种有意识的精神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愿望的实现。”[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4)美国自诩为“自由之邦”,而就在这“自由平等”的国度里,黑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在种族隔离的阴影里。休斯在《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中指出:“平等从不曾为我享用”,“自由之都没有自由”。悲惨的命运,苦难的生活使得“自由、平等”成为美国黑人的最大愿望,也使之长期存在于他们的梦想。它可能是虚无缥缈的,但它表达了黑人内心的美好愿望,同时也给他们设立了奋斗的目标。休斯深知黑人的梦想,也明白梦想对人生、对社会格局的改革以及对黑人自由和解放的重要性。作为黑人的代言人他将梦想诉诸笔端,在他的许多诗歌就直接以“梦”为题。他期望通过这些诗句的力量唤醒黑人兄弟的斗志,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他以梦为题的诗中,《梦》、《梦的变奏》和《受挫的梦》最为受人关注。
诗人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忽而飞翔在蓝色的天空,忽而脚踏温暖的沃土。浪漫主义的情怀使我们感觉到了自由的无拘无束,它承载着多少代黑人的希翼。诗中飞翔的鸟儿和富饶的土地是黑人愿望的实现,它们象征着自由、向上、美丽和昌盛。诗歌意象简单,但寓意丰富,深奥的人生哲理在此表达得浅显易懂,对美国黑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同样具有启迪意义。“历史是追求和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前进的,没有历史的梦想就没有今天;每个人都是在追求实现他的梦想中度过他的一生的。那些连梦都没有的人,他只是‘一只断翅的鸟’,永远不能向上飞翔,他的生活只能是‘一片冰冻荒野’。”[6]
黑夜中黑人融入到了整个世界,与白人、上层人再也没有了差别,人人平等,黑人因而拥有了自由。休斯将黑人的梦的变奏梦想描摹得令人神往。
《受挫的梦》出自于休斯的组诗《受挫的梦的蒙太奇》或《哈莱姆》。《受挫的梦》言辞犀利、火药味浓烈。它似乎与弗洛伊德愿望的实现的理论相抵触。事实上我们日常的梦不仅有美梦,也有噩梦。美梦很显然是人们愿望的一种实现,噩梦则是愿望实现的一种间接方式。正如弗洛伊德说的“梦里的焦虑就代表着遭到抑制的原欲。”[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83)在美国历史上黑人以及进步白人发起过一次又一次反种族歧视,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的历次斗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希望的破灭如同噩梦般一次次的上演,但它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人们实现愿望的焦虑,这种焦虑必然导致更加强烈的爆发。层层比喻和步步逼问寓意着斗争的艰辛,实现梦想的阻力巨大,噩梦的后果也很严重。
三、 梦的改装
梦的显意或者说梦的具体内容与梦的隐意(即真正的意义)并不完全等同。梦的显意实际上是梦的隐意被改装后的结果。“梦之所以会被改装是由于梦里所反映的愿望在平日里就被自我意识强烈地压制着。”因此“梦是(被压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实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55)一个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道德、社会规范、主流意识等相抵触,而这诸多因素恰恰是作品是否能在社会上得以流传的审查体系。为了顺利地表现自己,作者必须对自己的意图、思想等进行改造或包装,使自己的话语改头换面,消除锋芒。这时作家就需要运用暗喻的手法来代替直接的评论。休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允许他直陈梦想,与白人社会,与压迫势力正面交锋。因此,他在诗中大量地运用到比喻和象征。首先在《梦》里,鸟儿和富饶的土地即象征自由和富裕;而折断翅膀的鸟儿和冰封的贫瘠土地则寓意梦想缺失的结果——受压迫和奴役的生活。《梦的变奏》中阳光是热烈的、正义的象征;夜晚是温存、平和的象征。也可以说阳光下的白日寓意白人,星光熠熠的夜晚寓意黑人。白天与黑夜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一天,白人与黑人的携手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就是休斯的黑人梦境。愿望是美好的就好像甜美的葡萄和糖浆、美味的肉食,如同人们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令人向往。但《受挫的梦》则是干瘪的葡萄干、留着脓的伤口、腐烂变质的肉、发霉变硬的糖浆,它们让人想起黑人的贫困、以及他们受到的歧视甚至私刑。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不由得让人愤怒,可能会因此突然爆炸。
四、 结论
梦的形成和文学创作都是精神层面的一种创作,梦和诗歌较之于其他文学形式有更多的共同之处。梦是思想的自由,梦是对目标的设定。多年的受压迫和迫害将美国黑人凝聚成一个独特的团体,个体的利益取决于,也依附于团体的利益。美国黑人苦难命运恰恰造就了多梦的民族,作为一个团体它们拥有共同的梦想。休斯用自己的诗歌描写自己同胞的梦想,激励他的同胞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新鲜奇特的巧比善喻使读者萌生了翩翩的联想,营造出了撼动人心的效果,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以休斯为代表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打造了新一代黑人知识分子,他们在西方传统观念分崩离析的时代中创立了独立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的美国黑人文学,成了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郭继德.20世纪美国文学 梦想与现实[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9.
[2]P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