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和骄傲:《中国佬》中的华人劳工

2010-12-31 00:00:00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0期


  摘要: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详细描述了早期华人劳工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修筑铁路的艰苦经历。他们为家庭呕心沥血,却与家庭成员日渐疏离;他们作为太平洋铁路的主要参与者,却被排除在美国历史之外。早期华人劳工在美国的悲惨经历不是其后代的耻辱,而是他们的骄傲。正确认识早期华人劳工为美国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会让其后代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华裔后代身份建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华人劳工;缺失;身份认同
  
  
  2010年3月8日美国洛杉矶官员在东部“常青公墓”揭幕一堵纪念墙,纪念早期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5年前在附近发现的100余具早期华人遗骨将移入公墓内。[1] 太平洋铁路建于19世纪中后期,资料显示,“在1863年到1869 年之间,一万四千名被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雇用的中国劳工中的四分之一因为事故或疾病死亡。” [2] 当年多数华人劳工遗骸或骨灰在人死数年后由亲人带回国,部分贫穷华工死后因家人无钱买棺材,遗体被直接埋入地下。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才渐渐了解早期华人劳工的故事和他们对美国建设所作的贡献。
  汤亭亭认为:“《中国佬》反映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那个时期女性被从美国驱赶出去,而男性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旅程。”[3] 当早期移民刚刚到达美国这应许之地的时候,对安全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恐惧就时刻缠绕着他们。作为进入美国的第一站,天使岛见证了许多中国人的死亡,但大多无法考证。汤亭亭在《中国佬》中描述的内华达山上的祖父们就是这样一批早期到达美国的华人劳工。小说详细描述了以祖父们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劳工在内华达山脉修筑铁路的经历。他们艰苦奋斗,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这一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为他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后代所了解。对早期华人劳工的认识在美国华裔后代的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具有非凡的寓意,有助于其正确理解自己的历史,增强身份认同。
  一、悲惨的历史:劳工祖父们的死亡
  《中国佬》(1980),《女勇士》的姊妹篇,通过讲述家族中男性成员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男性在美国的经历。美国移民政策最初同意中国男性作为劳工进入美国,但阻止他们在美国定居或在这里建立家庭。[5]人们常说将死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内华达山脉的祖父们在美国修建铁路时正是处于这样一种随时面临死亡的焦虑中。他们就像引文故事中的杜诗春一样,为了家人过上好生活,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经历了各种苦难,死亡就像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们。为了加快修建铁路的速度,炸药被广泛使用,但这更是增加了死亡的几率和更多的死法。他们几乎天天都能看到那些下到篮子里的人被炸药炸晕或炸死。
  雪地上没有埋葬的尸体记载了死亡。当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丢失的工具、解冻的尸骨,伴随着亮闪闪的铁路显现出来,然而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华人劳工在修建铁路时死亡,没有记录记载有多少华人劳工为修建铁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被埋在自己曾经修建的铁路的最后一节。中国人能做的就是轻声在他们的坟头呼唤,希望他来生不要再受苦。对于那些死前有时间交待后事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不想被留在冰天雪地里,他们希望自己的尸骨被烧成灰埋掉或者装在骨灰盒里送回家乡。他们用数字标注每一段铁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痕迹,但是他们害怕被家庭遗忘,淡出家人的记忆。
  二、 相片中的缺失:家庭和新世界
  尽管祖父们生活的意义就是让自己的家庭过得更好,但长时间远离家庭,使他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远。 “牛郎和织女在铁路修好之前就见了六次面”。[4] 在1850年和1852年之间,大约有十多万来自中国的移民,却只有8848位中国女性进入美国。在1860年,也就是祖父们开始修建铁路的前三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移民的比例是19比1。导致亚洲女性在美国比例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对整体亚洲人的种族歧视;美国自身对女性的传统观点;美国人对亚洲女性的旧观念;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雇主消减成本的欲望。[6] 美国社会只需要华人劳工,并不需要他们的家庭。为了生计,华人劳工只有忍受孤独、寂寞,独自一人在美国赚钱。
  祖父们为家庭呕心沥血,但长时间远离家庭,使祖父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当所有家庭成员摆出姿势准备照相时,没人关心祖父是否参加,家人已经习惯了祖父的缺席。能够提示祖父存在的只有祖母的耳环、手镯和镶了祖母绿宝石的戒指。即使是母亲帮祖父穿戴整齐把他安排在照相机前,祖母也要把他赶走,说,“别浪费胶卷了。”阿公曾经是早期在内华达山脉上修建铁路的早期劳工中的幸存者,但是当他的家庭再次负债后他又被送到美国。当祖父们在美国历尽磨难失去为家庭赚钱的能力后,他们在家庭中就愈发孤独,越来越不重要。
  在家庭相册和铁路照片中的缺失表明了他们身份的缺失。他们因为常年在外工作与家人疏离,又因为是外来劳工被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驱逐,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载。但事实是,美国内战以后,中国人用交织的钢筋连通了北部和南部,东部和西部。 [4] 照片是符号、是证据,能够直接记录早期华裔劳工的历史和现在,但遗憾的是,在家庭照片和美国铁路照片中的缺失表明他们被自己的家人淡忘,他们对美国的贡献也真正被抹去。
  三、我们的骄傲: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
  在夏威夷和美国太平洋沿岸,亚洲移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是美国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工作经历填补了中国人在这个国家历史中存在的空白。汤亭亭在与帕夫的一次访谈中也描述了美国社会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无知。[5] 对华裔美国人历史无知的背景是种族歧视、民族偏见、排外势力和对华裔美国人事物的漠视和不关心。顿肯认这种漠视不仅贯穿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将华裔美国人以有意义和变化的方式记录到美国历史中意味着改变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历史中的行为。[7] 汤亭亭强调了华裔美国人生活和工作经历记载的重要性,这是与驱逐他们的主流历史相对抗的历史。
  如果对于华裔移民而言,沉默表示缺席和隐退,是一种生存手段,对他们美国人身份的认同不仅是对他们为这个国家所作贡献的肯定,而且能够证明他们在这个国家拥有自己的位置。然而在汤亭亭的《中国佬》中,阿公最终不是靠在内华达山脉上的努力,而是在一场大火中获得了美国人身份。对祖父们工作的肯定是对早期在美国工作的逝者最基本的尊重,而对那些修完铁路后仍然活着的劳工,认可他们的美国居民身份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和生活的基础。华裔后代在讲述前辈的故事中认识到早期的华裔劳工不是后代的耻辱,而是骄傲。华裔后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根。正如美国洛杉矶“常青公墓”纪念墙正面主体上书写的那样“前人勇拓基备尝苦难、后进应奋发敬慰英灵”。[1]
  
  参考文献:
  [1] 美国建“华人遗骨”墙纪念华人劳工[N].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