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2010-12-31 00:00:00张景伟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1期


  摘要: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擅长描写中产阶级的婚恋故事,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给了人们重要启示:真爱在婚姻中尤为重要,它是婚姻幸福的关键。本文分析小说中几对人物的不同婚姻,从而揭示作家自身的婚姻观,评述造成这些婚姻幸福与不幸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婚姻中的影响。
  关键词:傲慢;偏见;婚姻观;真爱
  
  简·奥斯汀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她以细腻的笔调和逼真的描写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作品,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的构思非常的巧妙,描述了几对年轻人的婚姻,这些婚姻也是奥斯汀本人对完美婚姻的诠释。同时她也从主人公的不同角度,如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等方面,展示了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以及完美婚姻的必要条件。
  一、婚姻中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故事以班纳特夫妇的对话展开,从而揭示出整篇小说的主题:配偶选择和婚姻选择——“凡是富有的单身汉总是想娶一位太太,这已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作者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一种嘲讽:事实上,举世公认的真理其实是——当时的小姐们关注的是要嫁给一位富有的男人。她们真正关注的是男人的财产,而非感情。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重要线索。
  刚搬来的新邻居扰乱了平静的乡村生活,这位新邻居名叫宾利,是一位十分富有的未婚男子,贝内特先生认为这样出色的男子应该会成为他的某个女儿的丈夫,他也开始盘算着宾利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因此,全文都是围绕着贝内特先生的这一愿望而展开的。
  奥斯汀的爱情小说多数都发生在英国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她的作品通常都会对人物的财富进行细致的描述,她所有的小说都会谈论个人收入。她之所以如此重视经济因素,是因为在她所处的时代中,经济基础在婚姻中的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当时的男性来说,财富尤为重要。正如小说的第一句话所说:凡是富有的单身汉总是想娶一位太太,这已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像小说中达西和宾利这样富有男人的妻子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也要拥有财富。因此,那些并不算富有的女人就特别希望能找到一位富有的丈夫,即使没有真爱也无所谓。金钱是作者所处时代的重要要素。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因此,婚姻中的两个家庭在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上是否对等就成了当时衡量婚姻的重要指标,每个人在选择配偶之前都必须要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因此这就成为了青年男女之间在婚姻方面的一道障碍。双方家庭更关心的不是两人感情基础而是两人社会关系的结合是否有助于彼此的家庭发展。
  在英国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在当时的英国,男女的社会地位完全不平等,女性想要得到稳定的生活就必须要依附于男人,这使得当时的婚姻成了一种商业交易,特别对于贫穷的女性而言,婚姻是她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简·奥斯汀小说的主题明显的都是婚姻问题,而这些婚姻问题实质上则都是经济问题。这在《傲慢与偏见》的第一章中就有体现。然而,在本书中,奥斯汀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二、十八世纪的主要婚姻观念
  18世纪英国人的爱情是用来交换贵族或上层生活和经济支持的物品。女性不断展示自己的外表和成就来吸引富有的男士的眼球,不惜把自己当作商品来交换婚姻,当时的社会环境鼓励女性尽量去展现自己的女性气质来赢得男人的欣赏,这也是被金钱所驱使的。
  从小说中不难看出,尽管奥斯汀本人追求的是理想中的完美婚姻,但是她的经验告诉她,现实中一桩美满的婚姻是多么的难得。奥斯汀的父亲去世后,她的生活开始变得十分拮据,因此她十分清楚婚姻对一个贫穷的女孩意味着什么。
  奥斯汀在她的作品中暴露出了在现实生活中,谈情说爱时还要考虑经济因素这一社会现象,这是一对矛盾,但这一矛盾并未影响她向广大读者展示她对爱情的重视,她真正追求的是以真爱为基础的婚姻,反对为金钱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婚姻,其实奥斯汀深知金钱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要改变现实唯一的方法就是嫁给一个富有的丈夫,但她依然拒绝仅仅为了成家立业而结婚,正如作品中的夏洛蒂曾经说的,我从来不追求浪漫,我所追求的只是一个舒适温暖的家。事实上,正如读者所看到的,在奥斯汀的时代,幸福完美的婚姻是一种极大的奢望。
  其实,奥斯汀对心目中完美的婚姻要求极高。她认为完美的婚姻中既要有美貌、爱情和智慧,同时又要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她本人也意识到想要达到这样完美的婚姻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小说的较为完满的结局只能认为是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妥协,这一结局既包含了广大读者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了她本人的强烈愿望。
  小说中的伊丽莎白是个浪漫主义者,因此她无法理解夏洛蒂仅为了安稳的生活而结婚,讽刺并断言说夏洛蒂不会得到她想要的幸福,然而作者对夏洛蒂婚后生活的描写却反映出她对婚后的生活非常满足,就连伊丽莎白都不得不承认,夏洛蒂在处理夫妻关系时,处理得非常好。
  尽管伊丽莎白从未向金钱低头,但她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更准确地说是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她逐渐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性,当她去彭伯里庄园时,非常崇拜达西的品味。伊丽莎白通过达西的管家得知,虽然达西拥有权利和地位,但他却十分关心自己的妹妹、佃户和仆人,为他们做了不少的事情,由此伊丽莎白清楚地认识到财富作为权力的象征,在社会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在十八世纪,年轻的女孩们每天都在读书、缝纫、弹钢琴,就是为了能在舞会中遇到一个富有的男子并且向他展示自己所有的才华。然而,对于贫穷的女孩子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婚姻的竞争中把自己推销出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伊丽莎白的恋爱故事仅仅只是一种奢望,她的婚姻只是一个完美的憧憬,而夏洛蒂的婚姻才是当时的婚姻观念的真实反映。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严厉的批评夏洛蒂的婚姻观念,相反的,却表现出极大的同情与理解,因为这种婚姻也是当时像夏洛蒂一样的女孩子的唯一选择。
  三、小说中以真爱为基础的婚姻观念
  小说中,有几对年轻人真诚的对待爱情,也正是因为对彼此忠贞不渝才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完满的结局。
  首先,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反映了他们的正确的爱情观念。在故事的开头,伊丽莎白一直都对达西的过度骄傲有很大的偏见。然而最终,伊丽莎白意识到了自己判断的错误,并且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达西。达西的傲慢和威克姆的不合适宜的评价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渐渐消除了,也渐渐发现了达西的变化和他的成就,偏见也就完全消除了。伊丽莎白在爱情上的自尊观念不允许她用自己的爱情来交换金钱,她一旦爱上达西,为了追求爱情,她就会毫不犹豫的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两人之间没有感情基础,伊丽莎白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他。
  达西也非常重视爱情,这一点从他对宾利和简之间爱情的关注就不难看出。当他知道简对宾利的感情之后,达西抓住每一次机会近距离的观察简。当达西确定了简对宾利的感情之后,他便告诉了宾利,促成了这段美好姻缘。
  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观点上,他们一直认为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基础。爱情赋予了这对年轻的夫妇反抗传统观念的力量,在母亲的压力下,伊丽莎白也没有屈服,坚决的拒绝了一位求婚者的求婚;达西也没有与凯瑟琳女士的女儿结婚,冒着断绝两个家庭间一切社会往来的危险,继续寻找着自己的幸福。这个贵族年轻人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就是因为他对伊丽莎白的深深的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对彼此深深的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彼此身上。
  
  作者在所有人的婚姻中,极为偏爱达西和伊丽莎白二人的婚姻,并把他俩的婚姻作为所有年轻夫妇的典范。
  其次,简和宾利的结合与当时的婚姻观念极为相符。这对年轻情侣证明了真爱是不受傲慢和偏见阻碍的。对于他们来说,美貌、财富和温和的性格都不足以使他们陷入爱河,因为他们深知婚姻中爱情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故事的结尾收获了幸福,他们的婚姻体现出来的爱情和幸福的力量足以战胜当时的阶级观念的束缚。虽然是贵族男士与中产阶级的女孩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没有受到达西和宾利姐姐的反对,在经过十个月的分离后,他们仍然相互吸引而且爱的如此的刻骨铭心,正因为他们是为爱情而走到一起的,所以作者对这对情侣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坚信爱情才是婚姻的坚实基础。
  简与宾利和伊丽莎白与达西这两对情侣正是遵循了首先确定彼此正是自己理想的伴侣,然后为婚姻扫清一切障碍,最后喜结连理这一规律。从中读者也不难发现,作者在书中体现对婚姻的观念就是:婚姻一定要以真爱为基础,而不是以财富、外表和地位为基础。
  四、小说中缺失真爱的婚姻观念
  首先,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婚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婚姻就只是以财富而非爱情作为婚姻的前提。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柯林斯很快就与夏洛蒂结婚了。很显然,夏洛蒂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是为爱情而结婚的人,她只想要嫁给一个富有的男人,从此过上稳定的生活。而柯林斯呢,他在三天之内向两位小姐求了婚,所以,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婚姻中完全没有真爱,他们之间甚至连共同的兴趣爱好都没有,他们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然后继续生存而已。
  其次,班纳特夫妇的婚姻暴露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理智婚姻的种种弊端。班纳特先生年轻的时候被妻子的年轻美貌所打动,但后来发现这个女人愚蠢之至极,和自己结婚只是为了过上稳定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自己和妻子之间毫无爱情可言,这种婚姻对孩子们毫无益处。这对夫妻长期的不和谐的婚姻与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幸福婚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只看重外表和金钱的婚姻中,他们永远都不会拥有幸福,只有永无休止的折磨。
  五、结论
  从上面提到的不同的婚姻观念不难发现婚姻中爱情的重要性,婚姻以爱情开始,也会以爱情结束,可是仅仅为了金钱、财产和社会地位的婚姻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的。爱情是独立于社会的一种自然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充满爱的婚姻才是最完美的。
  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婚姻应该是双方在精神、身体、灵魂、名誉和行为举止上的结合,共同面对未来人生的风风雨雨,这才是人类婚姻的真谛。从这一点上看,奥斯汀还是有一定的现代意识的,她的观点远远超越了她所处时代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她的婚姻观与现代的十分接近。在现代的婚姻中,金钱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爱情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
  小说发表于十八世纪,小说中的爱情观念引起了所有读者的共鸣,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它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奥斯汀反复强调:婚姻中没有爱情就毫无幸福可言。纵观全文不难发现,小说的标题说明了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傲慢与偏见的障碍,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完美的展现了作者的爱情观。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2]朱琳:奥斯丁小说主题意义初探 [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三期。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