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2010-12-31 00:00:00李连杰
经济师 2010年9期


  摘 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会计准则之一的公允价值准则成为颇受争议的话题。文章主要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同观点以及经济危机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2-01
  
  一、公允价值的含涵义
  
  在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最大的变化是重新列入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发展源于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此二者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函数,相关系与可靠性二者不可或缺。上世纪初,历史成本计量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属性顺应而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并于2006年9月份公布了SFASl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成熟的资产或负债交易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正常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以上表述都包含了一个意思,即公允价值的客观内涵是不受限制的市场条件下的交换价值,也即均衡的市场价格。它反映了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价格。理解公允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强调“公平交易”是取得公允价值的必要条件。二是持续经营,公允价值概念中的交易必须本着自愿原则进行,清算等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交易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是公允价值。三是完全市场,“熟悉情况”看做是获取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重要条件,要求参加交易的各方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尽可能缩小,而且交易时他们都已经将各种交易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并据此确定交易的价格。四是价格估计,公允价值的突出特点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的重新计量,有时在缺乏市场价格时还要应用现值技术。这种计量因为有各种条件的约束,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绝对准确,只能是一个估计金额,即相对公允价值。
  
  二、当前形势下对公允价值的主要看法
  
  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处于危机中心的美国的一些金融界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了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贷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然而,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一直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157号准则本身没有问题,由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相关人士认为,公允价值才是摄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品。在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次贷危机更快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真实情况。笔者认为,不能将资产的大幅减值怪罪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只是一个工具,它需要的是不断完善和改革。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公允价值计量能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然而,在现实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却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公允价值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公允价值的认定由三种方法: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为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所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近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且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容易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进一步应用,加之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估计假设和判断,一些去也就会利用公允价值估量模式认为操纵利润。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难以有效执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公允价值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近年来,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虽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职业判断能力较弱。而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或职业判断能力,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些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完善市场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信息的质量。
  
  四、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反思
  
  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后,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公允价值的准确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公允价值?如何对公允价值的恰当运用加以合理的监督?因此有人建议以资产的内在价值或经济价值作为公允价值适当的替代物,特别是在非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如价格大幅波动或跳跃性变动,缺乏流动性的市场情况下和不存在活跃交易的市场情况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讨论并加以明确的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成为最受争议的一个,作为会计界人士,如果我们理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会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只是影响了资产市价,虽然对危机的扩大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并不是引起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危机往往能带给人们更大的思考动力和更多的思考空间。人们在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可以进发出更富创造性的思考,解决更复杂更棘手的问题。正如这次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扮演了放大风险的恶魔角色,一下子使会计界直面了一直被忽略的问题。揭开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必然能更真实的显现金融衍生品的面貌,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救市中,图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表示公允价值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本情况,我们不可能回到历史成本法。虽然公允价值的计量的确存在着一些缺陷,但也暂时找不到比公允价值更合适的计量方法。笔者相信,在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更大的危机我们也能顺利度过,而会计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