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健全内部控制,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失真 控制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76-01
一、完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报告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实际上,人们最初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控制,各部门和会计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约,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资产提供者往往不亲自参与对企业的管理,而是将企业交托给专门的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这样,经理人员与股东等资源提供者之间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受托人必须如实地向资源提供者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得隐瞒、欺骗。单位领导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单位领导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股东会聘请独立的第三者一注册会计师对单位领导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加以验证,并发表意见。但单位领导也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保证交易的发生都经过了必要的授权,并进行了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按照会计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编制财务报告。这不仅仅是审计的需要,更主要是单位领导受托责任本身的需要。因此,合理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单位领导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是企业的控制环境。事实上,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来看,关键往往不在于会计人员本身舞弊,而是由于制度的原因,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管理人员,不得不屈从于单位领导,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
一些领导对会计信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不懂法律,也不学习法律,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利,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漏报,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论其他控制要素是否存在,管理部门缺乏诚实性或对内部控制不感兴趣,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事实上,许多企业之所以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甚至自己随意破坏有关的内部控制。从我国的许多案例来看,内部控制失效、会计信息失真的症结点往往出现在权力层。因此,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决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导致缺乏明确的控制程序和标准。即使建立了但很不健全,如较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经济往来中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无法实行等等。有些企业虽然制定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不执行、不落实,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制约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实践中,或企业领导自身不注重遵守有关控制规定,或对员工的违规隋况一味宽容,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频频使用例外原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导致控制制度失效。
2.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有的单位连必要的账都没有,或设立多本账,直接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虚假业务资料进行核算,人为捏造、篡改会计数据,乱挤乱摊成本,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使得员工相互勾结;有的单位很少进行财产清查,账实不符,大量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3.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账务处理极度混乱。表现为对会计制度的误用,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技术上的错误等,会计人员对工作不是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而是缺少职业道德有意提供失真的会计资料。另外有些会计人员不重视继续教育,业务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因缺乏会计核算管理知识,或对有些会计业务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只求一知半解,错误地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了错误的会计信息。
4.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甚至有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实际上与财务部门重合;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如会计准则不完善,财政、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与管理当局合谋等,但内因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混乱,同样不能忽视。
四、健全内部控制。根治会计信息失真
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1)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特别应当加强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企业领导的责任,同时也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教育。(2)全体会计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应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会计人员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会计人员都树立控制观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才能防止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
2.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并公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第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第四,作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ZT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了解有关控制,才能自觉遵守。
3.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改进业绩评价模式。建立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模式。对企业业绩评价,除了进行财务评价,也还要依据非财务的指标对企业内部的经营过程、企业外部的顾客满意程度和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前景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责编: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