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意文化经济是一个全面反映人类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创造行为和理论思维的新理念。它所指称的是一种以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技术为主导要素,对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使生产和消费环节获得极高附加值的、具有创意密集型的高端文化经济发展方式及实践活动。
关键词:创意 文化经济 理念 阐释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59-04
一、创意文化经济理念是文化产业崛起之源
现代文化产业是一个由创意理念为支撑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实践和创意文化的理念支持。创意理念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源头,它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受知识产权的保障,以一种条约增长的发展新理念。完成品牌提炼、形象塑造、内涵发掘、亮点展示等一系列创意活动,为下一步的具体策划、设计、生产提供依据,为体现文化产品的唯一性、独特性和新颖性提供文化条件。
1.创意文化经济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创意文化经济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特剐应该指出的是,当创意形成产业时,就能够有效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而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创意产业向传统制造业进行渗透,使传统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向高增值行业迈进。
创意文化经济集中体现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在当夸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出现了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的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的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开始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所谓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是指国家在经济垒球化时代背景下,结合自己的国情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使中国从革命走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体现出中国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印证了创意文化对其产业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创意、知识、精神和道德的力量,创意与知识不仅是一种精神需求,使人愉悦心情、提升品质。更可以激发人们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理念,甚至可以革新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甚至还可以获得某种”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创意理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的意念。创意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性思考的意念,是一切创新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它比一般宽泛意义上的创新更深一层,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创新或理念创新。从更深层次上讲,创意能力,就是特指一个民族的整体智力水平。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意念的形成,也意味着整个民智的创造性理念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思考就是原创性思维和理性思考。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指出:“创造性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或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思想。”
创意文化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性思考在产业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有机产生作用的动态运用过程,其实质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增值手段,去挖掘财富增长的空间。2001年,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定义:“创意经济是植根于个人创造性、技巧和才能之中,而当利用这些因素对知识财富进行挖掘和发挥时。就可呈现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局长周一平认为,创意经济是以传统和现代文化为基础。通过现代通讯工具为手段。在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下的各个行业充分参与,个人和群体充分发挥创造力,不仅创造经济财富。还创造社会财富的新兴经济。企业要发挥创意文化的优势,必须投入大量的文化资源,包括文化的创意、知识、信息等,用心设计,让消费者接受创意文化并在体验中为之付费,因为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创意将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文化服务有机融合,赋予了商品文化要素,为消费者创造出来的高品住文化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3.各国政府注重对原创性和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创意文化经济与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说明。只有政府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创意文化经济,制定适宜的创意文化经济及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创意文化经济厦其产业才能够发展壮大。
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文化产业在未来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与市场竞争相关的体制、资金、资源、人力等一切因素必须具备之外,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和制定有关扶植政策。是一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固本之策。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理念的推出,创意文化产业在全球的蜂起。创意文化阶层的茁壮崛起,对于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叉。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国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较少的发展中大国,资源消耗大,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这就为我国未来从制造到创造的历史性飞跃和战略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平避国际摄影大展”连续成功举办,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山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山西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晋商为主题的一批影视、舞台作品,唤起人们对山西这个曾经“海内首富”省份的记忆,也带动了山西文艺精品创作的新一轮高潮。
二、创意文化经济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创意文化经济这一新概念,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着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具有极强的相关的产业关联性。创意文化经济就是以创造性思雏和独虫性思考的意念及创意投入和创意资本化为主导的文化经济行为。囊括所有创意经济和文化经济创意化的经济活动,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过程,最富有现代意义。
1.创意文化经济的本质。从普遍意义上讲,在创意文化经济理论的建构中,要自觉增强学术创新的实用性与普适性,必须把广大的社会人群和生活空间纳入自己的学术创新视野。创意文化经济的真实本质,就是通过创意去捕捉满意和幸福,创造“关爱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和价值观念,以促进人类发展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GNH(国民幸福总值:是指人们对社会提供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而表达出的主观评价或心理感受,一般分为微观日常生活满意度和宏观社会环境满意度两个层面)转变。在研究和探索创意文化经济中,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才是学术创新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创意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捕捉潜在的市场文化消费需求,不断的长期的为人们配置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潜在的各种文化消费需求。在这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在文化成为经济的时代,文化消费成为了真正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能牢牢抓住市场消费的时代特征,谁就能掌握创意文化经济的主动权。
2.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综合的经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的一种主观能动的经济社会综合文化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文化卖践过程中,经过创意者独立性的思考和原创性思维,对创意文化经济的特,点、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探索。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创意文化经济更加凸显出它的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创意文化消费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需求。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创意的最大功能和作用还在于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层次和价值认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同时还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更多的新创意提供持续的动力。
创意文化经济是人类在文化经济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生产力,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能够独立存在并持续创新的新的文化生产力。
3.想象力是创意的核心元素。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创意者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想象,或想象力,也像思维一样,属于高级认识过程,其中明显地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如果没有想象出劳动的已成结果,就不能着手进行工作。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文化实践:永远保持精神独立性。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采”。创意者的想象力是决定能否创意出更加有价值的创意文化的决定因素,马克思向来认为艺术想象力是文化生产转换为物质生产的惟一途径,是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在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创意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创意能力是创意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古令中外的文化生产和文学创作中。都体现着创意者的非凡想象力。在各种文化生产和文学创作中强调和培养创意者的想象力和综合创造能力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意文化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并非易事,将创意转化成为精品力作更是不易。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因为它具有了太多的维度,它无处不在,比如,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管理的,乃至个性的等等……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件精品中不仅承栽着创意者非凡的想象力,还承栽着一种创意文化精神、理念和真善美。
三、创意文化经济是以智力为依托的经济形式
创意与智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意应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因素。从历史发展看,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借助生产资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技术和思维能力,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中进行的。没有生产力的生产是不存在的,而生产力必须是经过有创意的融入,才称其为生产力。
1.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意文化经济作为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经17c915d5da0a87178536e049b51b939f6feae18fd7d597b4ceb444c9fee7f5f3济,迫切需要在创新开发中增加对文化的大力投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挑战层面上,都迫切需要大量的文化投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注重“以人为本”的竞争理念、高度重视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活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共识。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创造力等于提升企业的基本资源。创意文化经济概念中涵盖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蕴。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作用。人的创意能力永远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主语。创新文化经济这一新模式,把文化和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创意性阶层的文化主体地位是实现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立足于创意人才培育,壮大创意阶层。创意人才是创意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是创意文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为,人是创意文化生产力的主体论断,揭示了创意文化只有转化为生产力,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表现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使用者和消费者。
实践证明,创意人才是创意文化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把壮大创意经济阶层作为政策鼓励的方向,一定会为创意文化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大量的所史文物资源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价值,通过创意发掘和创造出新文化价值才是创意的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范式的转换是改革开放、社会特型等客观条件与观念更新、理论创新等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党和国家倡导和实践推动与民间自发自觉力量相互作用、相互调适的结果。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这种变化。已经不是价值观的简单变化,不是价值观中的某些观念的变化,不是价值观的量变,而是价值观的质变、价值观范型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从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的失却到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确立的转换:是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化人格为中心到以人及其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的转换;是从以伦理道德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换。它的致思方向、价值诉求是人更好的生存、发展,是人的幸福,它的终极指向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很显然,这种变化、转换,较之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秩序,是一种颠覆和重构,是一种建立在对旧的价值秩序扬弃基础上的新的价值秩序的生成。
一个民族,有没有决心和能力进入创意文化经济,不仅关系自身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民族的基本觉悟,是一个民族自觉减轻地球负担从而减轻人类自担的大德之行。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是以牺牲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来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可以说,人类社会走向创意文化经济的过程,就是走向自身解放的过程,就是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由必然走向自由,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过程。
2.创意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资源。随着现代生产力由传统的“物质要素主导型”转向“智力要素主导型”,凝聚在物质生产力中的知识、科技、管理等文化因素,也由辅助地住上升到主导地位。从其种意义上说。现代生产力更是一种创意文化力。创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实体和智力资源。创意文化经济有两个根本前提: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二是文化(特别是原创性文化)的发展水平。
创意文化经济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变量,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主要以人的智力资源和现代科技为主要依托的注重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并凸显出更大效应的一个新的文化经济形式。在这里要更加强调的是在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人的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当然其它要素也决不可或缺,比如说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与技术和各种要素的组合,它是一个包括了更高层次上的哲学人文社会等科学的所谓的各种软硬件。如治国方略、施政纲领、管理模式、政策原则等这些软件,如果缺少了这些发展要素,就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发展体系。
3.创意人才培养和创意阶层的崛起。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教育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发扬,人力资本“创意阶层”是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创意文化经纪人力资本还相对缺乏,创意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重视和发展创意文化经纪人力资本,促进创意文化经济人力资本的开发,已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现阶段创意文化人力资本是否能够切实支撑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优化创意文化人力资本的配置已成为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创意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创意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复合型经纪人才都必不可少。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创意文化人才高等院校最有优势。高等院校输送的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特征。是创意人才群体的主要支柱。
原创、生产和营销三个环节应当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与构成最关键的产业链,应当培养一大批真正能够打通这三个环节的高素质的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只要有了人才,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优秀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创意不同于创新,就在于它强调了人的创造力、人的技能、人的天赋对文化艺术和其它知识产品、智能产品的一种智慧运用。创意的来源更依赖于创意者对文化资源的理解与把握,艺术形象的定位更取决于创意者对受众文化心理和文化市场的深入研究。
开发创意智力和培养人才是头等大事。创意教育必须教会人怎样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再分类。怎样判断它的真实性,怎样改变其类剐。如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如何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一如何去教育自己。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或怎样创意的人。学习如何学习是通向所有具体内容学习的桥梁。若学会了如何学习,那就可以在任何事物上运用这个原则。
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创意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为进入现实社会作应有的能力准备,使他们在由工业社会向创意文化知识社会转变的社会过程中,既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又有渊博的科学、社会和交流技巧等知识,对政治和社会有理解力和具有独创精神的思想者,能应付挑战、胜任及整合创意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复杂工作。创意文化教育对学校目前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也是一个挑战。学校教育的理想目的应该是逐渐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与自我综合竞争意识,即教授如何学习、如何创意,并不仅仅是学什么。人生学习的机遇是无穷无尽的。学校应当明确要教“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两个科目。学生必须学会怎样摒弃旧思想和如何在什么时候去求得新思想。所以现在的教育一定要改变传统教育那种只传授僵死的知识和脱离实际的教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