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的关系

2010-12-31 00:00:00万禹慧邹晓燕
学前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摘要]对自主性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与儿童自我主张之间相关显著;心理氛围与儿童的自我控制及自主性总体之间相关显著;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自主性总体及其各维度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
  [关键词]自主性;独立性;家庭文化;家庭行为文化
  
  一、问题提出
  
  自主性(autonomy)又称独立性(independence),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和愿望的能力。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是构成儿童自主性的三个要素。自主性作为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儿童个体方面的差异,外部因素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包括不同国家、社会及家庭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儿童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要研究儿童某一方面的具体发展,就必须将其放在家庭这一小“生态系统”中加以研究,而家庭文化正是这一系统的全面表征。
  家庭文化包括家庭资源文化、行为文化和意识文化。在这三者中,家庭行为文化是家庭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家庭资源文化和意识文化都是通过影响家庭行为文化而发挥作用的。目前国内仍缺少关于家庭行为文化结构及其与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家庭行为文化的结构,研究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的关系。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本研究将家庭行为文化分为家庭规则、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三个维度,而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大连市普通幼儿园3~6岁幼儿的家长,分两次发放问卷。第一次发放412份,第二次发放388份。实验对象为4岁3~9个月的幼儿共33名,男女比例相当。
  
  (二)研究工具与材料
  1.家庭行为文化问卷。
  本研究将家庭行为文化分为家庭规则、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三个维度。其中,家庭规则指在家庭生活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家庭氛围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关系。在阅读大量文献以及对家长访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有关家庭规则、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的问卷形成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包含由McCrae和Costa在1992年修订的新五因素量表(NEO-FFI)中的部分题目以及家庭环境量表(FEV-CV)中的相关题目。
  2.自主性实验材料。
  采用的实验材料包括:形状盒(一木制盒子,四面有各种形状的洞口,容许相应形状的积木通过);一些新颖玩具(太空精灵、玩具吊车、模拟厨具等);一张斑点图(一张临摹的斑马图,但斑马的细节被删掉了,只有用短线连接起来的轮廓线,该图可以被看做是马或鹿或驴)。
  
  (三)研究程序
  问卷调查:初测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2份,将之分为样本一和样本二两部分。对样本一进行项目分析,删除部分项目。对保留下的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再次进行删除,形成再测问卷。然后用再测问卷对样本二施测,对其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保留23个项目,形成正式问卷。
  实验:采用邹晓燕的自主性研究模式。此实验设计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自我依靠实验、自我控制实验与自我主张实验。其中,自我依靠实验要求被试把各种形状的积木放进盒子里,主试在被试的对面做初始引导,并观察记录被试的反应,按出现行为的次数累加计分,分数越高,求助水平越高,自我依靠水平越低(见表1)。
  
  自我控制实验由被试与母亲一起进行。实验开始后,母亲从玩具箱中拿出玩具,与儿童一起玩,5分钟后结束游戏,母亲发出收拾玩具的信息,并开始计时5分钟,用摄像设备记录。该实验三个环节累计积分,分数越高,自我控制水平越好(见表2-1,表2-2,表2-3)。
  自我主张实验是主试拿出斑点图,问幼儿图上画的是什么?待被试说出来(马、鹿或驴)后,主试看图画说是“狼”,而后问被试谁说的对?观察记录被试的表现;主试再仔细看图画说是“牛”,再问被试到底谁说的对?观察记录被试的表现。按行为出现的次数累加,分数越高,从众水平越低,自我主张水平越高(见表3)。
  
  
  (四)数据处理
  问卷采用五等级评定方式,而后用SPSS16.0和AMOS5.0软件分析,得出信度和效度以及问卷的结构。对于家庭行为文化及其各维度与4岁儿童自主性总体以及与自主性三个维度——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之间的关系,则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行为文化的结构
  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此问卷的再测信度为0.827,信度水平较高。同时采用A1-pha同质性信度检验,分析结果共同说明了家庭行为文化问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
  效度: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各分量表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内部统一性。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删除题总相关和多重相关的平方小于0.3的项目,保留56个题目。再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8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7282.657,六因子共解释总变异63.534%,P=0.000,因素载荷呈显著性水平。经过多次反复的因素旋转,最后提取6个因子,保留25个项目,得出六因子因素载荷矩阵。根据所含项目的具体含义,分别命名为:教养方式、情感连结、行动氛围、行为习惯、行为准则和心理氛围。
  3.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使家庭行为文化问卷结构更合理,题目更具有代表性,又进一步采用AMOS5.0软件对再测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25个项目的六因素模型拟合度指数见表4。
  经进一步调整后删除2个题目,保留的23个题目的拟合度指数(见表5)明显优于前者,六维度的模型参数(见图1)表明该模型较为理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证明,家庭行为文化由教养方式、情感连结、行动氛围、行为习惯、行为准则和心理氛围六个维度构成。
  
  (二)心理氛围和教养方式与4岁儿童自主性总体及自我控制相关显著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氛围与儿童自主性总分的相关(r=0.550,P<0.01)、教养方式与儿童自主性总分的相关(r=0.447,P<0.05)最显著。心理氛围与自我控制的相关(r=0.396,P<0.05)、教养方式与自我控制的相关(r=0.411,P<0.05)也显著,即在心理氛围和教养方式两个维度上得分高的家庭,其孩子的自主性总分及自我控制得分也高;反之,这两个维度得分低的家庭,其孩子自主性总分及自我控制得分也低。可见,教养方式和心理氛围理想和谐的家庭,其孩子的自主性总体水平及自我控制能
  力发展水平较高(见表6)。
  
  (三)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与4岁儿童自我主张相关显著
  相关结果表明,家庭中情感连结与儿童自我主张的相关(r=0.419,P<0.05)、行动氛围与儿童自我主张的相关(r=0.374,P<0.05)显著,即在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两个维度上得分高的家庭,其孩子自我主张得分也高;反之,这两个维度得分低的家庭,其孩子的自我主张得分也低。可见,家庭中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和谐适度,孩子自我主张的发展也相对较好(见表6)。
  
  
  (四)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自主性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关结果表明,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的自主性总分及其各维度(自我控制、自我主张和自我依靠)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6)。
  
  四、讨论
  
  (一)家庭行为文化的结构
  对家庭行为文化问卷的因素分析得到六维度结构模型。维度一为教养方式,体现了不同权威程度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养育方式。维度二为情感连结,表现为家庭中情感联系是否紧密,情感交流是否充分等。维度三为行动氛围,描述了家庭中以行动为核心体现出的一种氛围,如家庭成员间彼此是否非常关心等。维度四描述了家庭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如睡觉、上班、回家的时间等。维度五描述了家庭中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其他人说话时不能随意打断,做了错事必须道歉等。维度六为心理氛围,描述了家庭中认知层面的整体氛围,如家庭成员间是否能够相互信任支持等。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这六个维度中,教养方式作为一个独立维度而存在;情感连结、行动氛围和心理氛围则可以合并为一个维度即家庭氛围;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可以合并为第三个维度即家庭规则。这个三维度的家庭行为文化构成与本研究最初的理论建构相吻合。
  
  (二)家庭氛围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儿童自主性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心理氛围与儿童自主性的相关最为显著,行动氛围和情感连结与儿童的自我主张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心理氛围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涵义。本文在家庭文化的范围内赋予心理氛围特定的内涵,即指家庭成员对家庭关系持久稳定的内部感知与评价,从认知的层面体现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程度。家庭中和谐的心理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彼此能够相互信任和支持,对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能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对家庭成员的号召和提议乐于响应等。在和谐气氛的影响下,儿童更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和指导,产生更多的约束性顺从行为,同时也展示出更多自身的能力,其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能力会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儿童也会更乐于接受规则,并自觉用规则约束自已的行为,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
  行动氛围是家庭中以行动为核心体现出的一种氛围,是家庭成员心理特征和内部关系的外部体现,代表家庭整体的行为方式。在良好的行动氛围中,家庭成员间彼此互相关心,做事有商量;烦恼时,家人都会劝解和安慰,这为儿童自我主张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而促进了儿童自我主张的发展。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沟通方式是行动氛围的具体表征之一。有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亲子冲突有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能提高青少年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但频繁、激烈的冲突则会给青少年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家庭行动氛围作为家庭氛围中最外显、最直接的因素,毋庸置疑会对儿童产生深远影响。在和谐的行动氛围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其自身行为会更加积极向上,行为表现会有很强的自控性,同时也更倾向于有自己的主张。
  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典型、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家庭中的情感连结主要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的程度,以及能否找到共同的兴趣、是否乐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等,稳定积极的情感连结是良好家庭氛围的最终体现,这里的稳定积极指的是和谐的、适中的、不过分紧张的情感氛围。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的情绪氛围会对儿童心理发展和个性的形成产生影响。家庭中的情感交流越多,对彼此呈现的接受态度越多,青少年的自主性也就发展得越好。另外,青少年与父母积极的情感联系对他们的自主性发展也很重要。有研究者认为,亲子间过分紧密或疏离的情感连结都会阻碍少年儿童自主性的发展。一些夫妻间感情不和的父母往往倾向于向子女寻求情感上的满足。从而过度地依赖子女,并鼓励子女对自己的依赖,从而剥夺了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连结处于疏离状态,会使子女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情感满足,转而向其他人寻求这种满足或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自我主张能力虽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孩子也更容易受到同伴或其他人的影响,走向自我主张的极端。因此,适中和谐的、积极稳定的家庭情感连结是促进儿童自我主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教养方式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总分之间相关显著,权威程度适当的教养方式可能最有利于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以往研究表明,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的不同发展状态,过分极端的教养方式如专制型和放任型显然都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在儿童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这是由于权威型的父母表现为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不过分苛求和限制,他们善于倾听孩子的观点,考虑孩子的感受,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儿童自我主张和自我依靠的发展。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也最有利于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核心特征是温暖和适当控制相结合,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过度保护、忽视或放任教养方式下,儿童都有消极的自我控制特征,易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控制问题。而母亲温暖的话语和体贴的关怀对儿童的依从和合作有很大影响,已有实验证明,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能给予有效的言语指导,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增强。
  
  (四)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家庭文化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的自主性总体及其各维度(自我控制、自我主张和自我依靠)发展之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尚没有家庭中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影响儿童自主性发展方面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作为家庭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对儿童的作息时间、生活制度、个人习惯和礼仪素质的养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本研究结果未发现家庭行为习惯和准则与儿童自主性的相关,这可能是与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相比,家庭规则的作用相对小些;也可能是题目编制的侧重有所偏颇,对父母特别是与孩子有关的行为习惯的关注较少。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五、教育建议
  
  (一)对孩子合理要求,但不过分干涉
  本研究结果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儿童自主性的发展。权威型家庭的教养行为最有利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因此,建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尽量给孩子留出适当的空间,不可凡事包办代替,对孩子的关心不要仅仅限于衣食住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应付出更多更全面的关注,特别是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将对孩子的支持、鼓励与适当的要求和限制相结合,把握好教育的适度性。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本研究结果发现,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儿童自主性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之间多一些时间相处,多沟通和交流,多考虑他人的意见和感受,给家庭成员以真诚的关怀,无论在心理还是行动方面,都给予充分的支持,并在切实了解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让儿童在温馨轻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