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010-12-31 00:00:00叶明芳
学前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摘要]故事教学因为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以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故事教学时,首先要注重故事教学作品的选择;其次应对原始作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符合幼儿的接受特征;第三应通过设置开放性的提问、充分挖掘作品细节及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实现故事教学的多元价值。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文学;幼儿园教学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蕴涵着丰富的认知、情感、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促进幼儿想像和思维能力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好的故事教学会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情景氛围中,为角色形象的命运遭遇牵肠挂肚,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心情起伏。幼儿需要故事,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幼儿喜欢故事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幼儿故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规律与要求。
  
  一、故事教学中作品的选择
  
  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证。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一)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
  传统的故事教学在作品选择上偏向于为道德与社会性教育服务,对故事自身的审美价值关注不多,这使幼儿的精神世界被塞满了太多的知识与道德,对幼儿身心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而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总是富有诗性,有着蓬勃的艺术感和浓郁的儿童情趣,如歌一般动听,如画一般生动。如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即是诗与画的结合体,在柔和、静谧的月光下,一句“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提问,引出了小兔子和大兔子诗一般的对话,优美的意境和爱的表达淋漓尽致,极富吸引力,适合幼儿欣赏和模仿。
  
  (二)关注幼儿的经验
  选择优秀故事作品时,还应关注幼儿的经验。在一次现场实录研讨中,主持人和执教教师通过再现幼儿活动情景,向大家展示了“动物出租公司”这一案例的具体活动过程。我们发现教师虽然为了引导幼儿理解作品而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系列提问,但由于幼儿对“出租公司”的经验较远,所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由此可见,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情感的迁移。在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何选择故事情节发展奇妙,能激发幼儿欣赏和阅读兴趣的《变色鸟》《古力古拉》;也可以选择故事描写生动有趣,有较多重复句式的《请你抱抱我》《小牙虫》;还可以选择故事语言丰富、刻画人物情感细腻的《搬过来,搬过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幼儿更容易与这样的作品共鸣,产生“愿说”和“想说”的心理需要,从而有助于推进教学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所选择作品作适当的处理
  
  故事教学是一种能动的教学活动,是对作品再现的生活及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认识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的过程,因此在进入正式教学环节之前,应对其语言设计和价值倾向进行仔细认真的研读与审视,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与身心特点对作品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
  
  (一)对故事作品进行再创造
  在故事教学中,虽然优秀的故事作品本身就可以深深地吸引幼儿,但如果教师能根据需要,对作品进行巧妙的再创造,如增加、删减或移动作品的部分内容,则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故事《请你抱抱我》内容温馨,体现了小刺猬艾利想和人亲近的愿望,适合小班幼儿欣赏,但作品多用描述性语言,缺少角色间的对话,故事不够生动,也就难以吸引小班幼儿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作品内容将描述性文字改为对话形式,以满足小班幼儿的欣赏要求。
  再如故事《逃家小兔》,对作品中的几幅情景,如高山上的石头与登山的人,马戏团的空中飞人与走钢丝的人等,幼儿一般较难理解其中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删减故事内容,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情景画面,如鱼和捕鱼人,花和园丁,树和小鸟等,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作品内容的移位即更改部分故事情节的顺序,也是很好的改编方式,可以给幼儿以悬念之感。如故事《搬过来,搬过去》,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先引导幼儿关注封面内容的方法,而将后面的一幅“长颈鹿抱着鳄鱼微笑地走在林荫小道上”的情景前置,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相爱人的表情、动作,想像其心理活动之后,再出示封面,让幼儿思考“搬过来,搬过去”的原因,将更有助于幼儿理解原来相爱的人会有许多坎坷,但通过共同努力都可以解决。
  
  (二)提前让幼儿了解与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及其个性
  故事作品的角色往往给幼儿留下的印象最深。因此,教师需要对故事角色进行初步的处理,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角色的个性,从而更好地领会故事的意境与意蕴,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享受。为了让幼儿自然走进故事《搬过来,搬过去》,熟悉其中角色的个性,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记录鳄鱼和长颈鹿在高矮、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同伴交流,促进他们对这两种动物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当教师把故事作品呈现给幼儿时,孩子们往往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差异这么大的两个人也可以相爱,并住在一起,他们的心会被故事情节紧紧牵引,并和故事中的角色融为一体。
  
  三、故事教学组织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置开放性的提问
  在问题的设置上,传统的故事教学多从故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张图片出发进行提问,希望借此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这样设计的提问只会使少数人参与,而大部分幼儿并不感兴趣,也无法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开放性的提问,促使幼儿在答案不确定中发挥想像,获得多方经验。
  如在故事《搬过来,搬过去》的教学中,面对画册的封面,如果教师问些常规性的问题,如在图上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就很难拓展幼儿的想像空间。相反,如果让幼儿看着封面猜一猜:鳄鱼和长颈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则有可能促使幼儿更细致的观察画面,并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幼儿说:“他们可能要住在一起,不合适,就要搬来搬去。”有的说:“鳄鱼很矮,长颈鹿那么高。”有的说:“你看,鳄鱼还爬梯子和长颈鹿说话呢。”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显然更能有效地促进师幼间的互动,也能更好地带领幼儿走进作品,和作品产生共鸣。
  
  (二)发掘作品细节,扩充教学内容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往往能解决活动的重难点,并提升幼儿的经验。如在故事《搬过来,搬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幼儿直观感受到鳄鱼和长颈鹿的高矮差异,在看到两者量身高的图片时,教师可以及时出示与故事中长颈鹿身高相同的特制的长尺子,当幼儿看见长尺时往往会不约而同地说:“哇,好高啊,都快碰到天花板了!”这种直观的感受为幼儿思考后面搬家的原因埋下了铺垫,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活动的难点。
  再如在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自然渗透与随机教育,如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时,注意从故事的名字和角色的角度出发,让幼儿猜想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幼儿提升有关封面的认识,知道“这幅图就是故事的封面,它很重要,不仅可以让我们知道故事的名字,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事里主要说的事情。”通过这样的细节挖掘与扩充,培养幼儿仔细阅读的方法和习惯,能进一步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
  
  (三)综合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实现故事教学价值的多元化
  优秀的故事作品往往蕴涵着意味无穷的艺术形式,如能挖掘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促进文学、音乐、美术三者之间的融汇贯通,将会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达到艺术综合教育的审美目的。如在故事《搬过来,搬过去》的教学中,为帮助幼儿思考搬进长颈鹿家遇到的问题,教师让幼儿听着与情节匹配的音乐,边交流边绘画,结果促使幼儿的情感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幼儿画的鳄鱼与长颈鹿都是表情很难过。总之,优秀的故事作品好似阳光,照耀着每一条童年的路;优秀的故事作品也好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应继续探讨、反思和实践,真正把优秀的故事作品变为幼儿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故事教学中张开想像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