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2010-12-31 18:23曹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9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社区

曹烨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江苏 淮安 223003)

青年志愿者服务是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有组织地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行为,是一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向并轨的崭新事业。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青年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是有效推进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净化社区社会风气,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者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弘扬了社会新风和文明风尚,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对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但从整体运作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了解,认可度较低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期,社会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存在着对志愿者行为不能理解、不尊重志愿者的动机、劳动和价值的现象,如认为志愿者是出于好心、爱心,主要从事简单化、低水平的服务;有的服务对象将志愿者视为无偿劳动力滥用,让志愿者超时服务,居民与社区、志愿者与社区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相应的课程教育,志愿者的知识储备不足和技能缺乏等原因,志愿者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还未完全体现,导致社区居民对志愿者和志愿者活动认可度低,认为志愿活动可有可无。

2 志愿者服务项目领域不宽,形式主义,运动式等服务短期行为较普遍

目前,高职院校志愿者进社区服务的项目过于单一化、僵硬化,主要集中在打扫卫生,文艺演出、扶老助残等领域开展服务,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要。

此外,开展志愿服务短期行为较为普遍,常常是在节假日、纪念日等突击搞下活动,服务内容轰轰烈烈,但流于形式,影响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效果。

3 志愿者资源不足,成员结构单一

现代志愿服务正从单一化、简单化向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这就要求志愿者必须具有专业化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高职院校志愿者通常以学生干部为主,提供普通型服务的志愿者占极大比例,能提供专业知识性、技能性、时代性服务的志愿者占比很小,缺乏高素质志愿者队伍,服务效率不高。

4 志愿者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效能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志愿者注册、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还不成完整体系。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更多考虑短期的服务效果,志愿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不够,容易流于形式,产生“一阵风”现象。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行政性和指令性,学生干部比重较大,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再次是青年志愿服务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到位,目前志愿者仅凭主观能动性自愿、无偿地提供自己的人力资本,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的长期缺位将影响青年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会导致志愿精神的减退。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和解决:

5 全面宣传引导,营造崇尚志愿精神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展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对学校、社区都有着深远意义,因此,要依托各类新闻媒介和宣传阵地,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海报、创办青年志愿者杂志和专栏、举办图片摄影展、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站、电视及平面媒体展播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积极选树志愿服务典型,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强化品牌的示范作用,充分挖掘和积极选树先进的志愿服务组织、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和具有品牌效应的志愿服务项目,使社区居民了解志愿者活动、融入志愿者活动。

6 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不同社区有不同的内在人员结构和环境结构,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能够针对不同的社区,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传统形势下,社区志愿者大多在大型活动、公益活动、扶老助残等领域中开展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业贫困、收入差距拉大、人口老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不断显现,众多人群迫切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社区志愿服务应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一是要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长期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寻找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方向、新亮点、新品牌,有针对性地培育具有鲜明特点的志愿服务团队,以订单式服务满足社区需求,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二是实现由单向性的志愿服务向多领域渗透的志愿服务转变。把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从开展具体活动向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各个领域渗透漫延,从集体项目服务向家庭、个人、小事上深入。可以结合志愿者的所学专业或个人专长,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7 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培训制度,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人力基础

对志愿者加强指导培训工作。要在了解社区志愿服务特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技巧和原则的情况下,对进行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培训,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在培训对象与内容上要分门别类,对新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的基本概念、志愿者活动发展情况、志愿服务宗旨、发展目标、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相关道德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于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志愿者,要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系统培训,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领导担任志愿者培训导师。在培训方式上要不拘一格,注重对志愿者开展服务前和服务中的跟踪培训。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举办培训班、介绍经验、分析案例、观摩考察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坚持培训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此外,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服务技术和能力不足导致的服务效果不明显;服务内容单调而产生倦怠;受服务对象生活困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困扰等等,因此需要加强与大学生志愿者沟通和互动,促进其能力的提供和自我的成长。

8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整体活动效能

制定完善活动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建立稳固持久的活动运行制度,规定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每年提供服务的次数,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其次,要建立高校志愿者服务社区反馈制度,通过与社区沟通协调,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反馈至学校,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保证队伍的服务质量。

[1]宋巨盛.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

[2]夏辛萍,胡莹.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及其对策.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社区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