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循环经济利弊的研究

2010-12-31 18:23黄德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9期
关键词:经营资源经济

黄德福

(双鸭山矿业集团信访办,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1 循环经济与城市资源经营

1.1 从循环经济到循环社会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将经济活动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项流动导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物的低排放,其核心内涵是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对物质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最佳运用,即在资源减量化优先为前提下的资源最优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续和深化。

1.2 从城市资源经营到城市资源经营风险

1.2.1 城市资源经营概述

城市经营是指以城市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经营主体根据城市功能对城市环境的要求,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来调控城市发展要求与发展条件之间矛盾的一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的发掘这些资源的潜力,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以谋求城市资产的流动增值。

1.2.2 城市资源经营风险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是促进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首要条件,而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又分别是城市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目标。可见,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也是实现资源代际均衡的基本要求。城市资源经营既然是一种对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一种经营行为,那么必然带有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3 城市资源浪费风险

许多地方政府歪曲理解城市经营的理念,一味追求政绩,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显示城市经营的成果,城市建设中缺少科学规划,造成很多基础项目重复建设。另外,在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耗费大量资源,城市经济仍以“高投入、低产出”的方式在增长,这必将造成城市资源的大量浪费。

1.4 城市资源流失风险

经营城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城市竞争的核心是城市人才的竞争,综合实力也是通过人才的成果来表现出来。起用人才,留住人才应该成为一种战略。城市经营过程中,人的素质是第一资源,提高市民的素质是首要的要求,而全民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城市整体水平提高的标志。

1.5 城市资源破环风险

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包括水资源、空气资源等。城市环境的经营既是培育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城市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环境的经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改善。但是,许多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环境效益,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问题,而且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循环发展。如果继续走老路,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必然面临资源破坏的风险。

1.6 城市资源枯竭风险

这类资源主要是指土地、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土地经营是政府经营城市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国城市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对企业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是利用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必要措施。

2 城市资源经营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研究

2.1 指标选取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指标概念必须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权重系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从而避免指边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

2.1.2 全面性原则。选取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2.1.3 灵活性原则。所权指标要能过反映出城市资源经营风险在长期中的变动趋势,而且在内容上可以拓展。

2.1.4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不同,选取指标应该建立在这些差异之上。

2.1.5 可操作性原则。所选指标应尽量于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2.1.6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有些指标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和表达,只能定性地加以阐述,因而必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2.2 指标选取目标

2.2.1 保持城市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

资源结构是一定区域内各种各种资源的组合特征和分配关系,包括各种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质量、开发条件等的空间关系。产业结构是以社会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形成的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关系。制约产业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需求、科技水平、交通通讯状况以及各产业和各部门的协同关系外,自然资源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都呈现一种结构性状态,它的这种结构状态必然要影响到具体劳动的结构,从而在一个区域内形成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并最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分工和产业及部门的结构状态,要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保持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一致。

2.2.2 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背景中,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要素集聚放大效应愈发体现出来,尤其对于至关城市功能提升的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竞争中取胜的绝对要素。从这种意义上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经营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战略性资源。城市资源经营应强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经济发展为条件,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注重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氛围,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协调好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及各种资产的开发及其经营。通过建立生态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2.3 确保资源代际合理分配

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要保护目前的资源储备,既然要发展,就要利用资源,但利用应当是有计划、有限度的。其利用的限度是以不影响将来的生产为前提,也就是说,必须解决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流向较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这是因为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由同样的权利提出他们对资源的需求。与后代人相比,当代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垄断”的主宰地位,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在考虑自己的需求消费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肩负起历史与道义的责任,保证资源代际合理分配。

2.2.4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有效防范城市资源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高效合理的经营城市资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有调节的经济增长、绿色市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2.2.5 建立循环社会,和谐社会

循环社会是循环经济理念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升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最终实现和谐城市的基本要求。循环型社会的最终归宿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人类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和发展模式都转变到与生态系统相协调,共同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达到类似于古老的“天人和一”的发展境界。所以,建立循环社会、和谐社会是我们进行城市资源经营的最高目标,也是最终目标。

[1]赵丽,邓峰.建循环经济型城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01.

[2]万君康,梅小安.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模式与建设思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01.

猜你喜欢
经营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