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东
(新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研究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管理民主以及社会和谐。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 多年的建设,已取得重要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为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必须根据国情,大胆创新,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的完善、精神文明的建设、城乡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农村信息服务的支持。因此,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市场化农业要求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开放、统一、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农村信息服务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需要农村信息服务这个纽带和桥梁。市场化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料,农产品供求,市场价格预测等,通过农村信息服务渠道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为我国市场化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必须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
第二,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和精神文明的要求
发展基层民主离不开农村信息服务的支持。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十七大又明确提出“扩大基层农民民主力量,对农村民主建设高度重视”。而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正是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措施。通过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乡、村内部和乡、村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上传下达,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政务公开和群众监督的民主管理。农村信息服务对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培养农民的参政习惯,提高农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加快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是城乡和谐发展的要求
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束缚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我国城乡二者之间的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流动不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农促工、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能有效的实现城乡之间的人才、物资、资金和信息互动和交流,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必将有助于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进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建立了一批农林数据库。1994年,我国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序幕。与此同时,电视、电话、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农村推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三农”工作的日益升温,先后启动“‘三电合一’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村村通电视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回顾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发展到今天的进程,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们信息化的起步较晚,资金与信息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加之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和农村、农民自身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信息中心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资金短缺,资金筹措方式单一;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农村居民信息意识淡薄,农村信息教育的简单化、形式化;农村地区信息来源不足,信息资源缺乏开发整合;东、中、西部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必须针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投资方式
农村信息服务的强大外部性和准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充当投资建设的主角。是否充分重视和不断加强政府在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成败。同时,由于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持续时间长、建设条件千差万别,单独依靠政府也是不明智的。
第二,建立完备的市场机制,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设,从投入上看,前期必须依靠政府的投入,但是单靠政府投入难有大发展;从管理上看,单靠计划或行政手段也难以奏效,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而以目前我国的情况看,农村信息服务还不具备企业化经营的条件和能力,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推进市场化,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鼓励高科技公司、社会中介组织特别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人等参与,帮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分享信息技术的成果。
第三,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涉农信息的整合与更新
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交通网络体系,不仅要有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信息化网络体系构成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还要有数不清的“县道”、“乡道”和“村道”。要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县、乡以下信息网络体系,扩大网络覆盖面。为此,要加快建设“村村通”、“户户通”等信息工程,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多种媒体,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广大农民需要的是有用、及时、准确、易懂的信息。
第四,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建设专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一支25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但是相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只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多数农村基层信息员为兼职人员,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现代农村的需要。加快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建设,要尽可能建立一套可行的培养和造就农村信息化人才的机制,如加强对新一代农村青年进行科技、信息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培养大量实用的本土化的信息专业人才。形成一支有农业科技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会科学界学者及基层信息员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与示范推广人才队伍。
第五,增强农民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
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形势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小农生产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解、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融入开放的经济环境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资源,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加强农村信息知识的普及力度,激发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欲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使之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财富。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艰苦的过程,只有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向“三农”,面向未来,不断改革创新,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高效实用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和体系,才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早日解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罗长寿等:发展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现代化农业,2005.5.
[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著《2004~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