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写什么,怎样写?学生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其实,学生作文难,难在没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做有“米”之“巧妇”呢?
一、关注生活,发现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关注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亲自实践,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穷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丰富了精神世界,增长了新知识,触发了新感受,就会尝试着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更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源泉才能汩汩而出,长流不息。因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随时注意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小草返青,蚂蚁搬家,日出日落,村野炊烟等。这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学生自然十分乐意去做。如写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我特地借来了一对小白兔,课前就放在教室里,叮嘱学生注意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给它们喂食,看它们如何用三瓣嘴吃东西等。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后,一句句富有新意的句子跃然纸上:“这两只小白兔全身雪白,没有一丁点杂色,远远望去像洁白的绒球。它们的眼睛红红的亮亮的,活像一对红宝石嵌在脸上。它们还有一张可爱的三瓣嘴,吃起东西来一努一努的,可爱极了。”“这两个小家伙警惕性还挺高,一听到什么声响就‘刷’地立了起来,两只长耳朵也竖得高高的……”如此一来,学生的观察视野不断扩大,作文内容也不断丰富。
如果说学生最初的观察较为盲目的话,那么时间一长,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学生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筛选”,即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出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题材。只要能持之以恒,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有平平凡凡的小事。大事固然值得关注,小事也不能忽视。虽然小事琐碎,并不引人注目,但恰恰是一些小事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同寻常的真、善、美。因而,用心感受平平淡淡而又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早晨起床后看看妈妈是怎么准备早餐的;上学路上留心观察见到的不一样的面孔,形形色色的过往车辆;饭桌上对某人某事的评论;课间活动时,男生做什么游戏,女生做什么游戏,等等。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驰骋想象的大舞台,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将写作的笔尖指向生活,指向社会,就能让学生笔下生花。
(三)拓宽感知渠道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只重视观察,而忽视了对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学生用心感悟与“察”后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尽管学生也在“看”,但“看”后所得却寥若星辰。故而,要拓宽学生的感知渠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改变学生“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每日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单调生活,让学生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去放飞思维。春天踏青、夏季游泳、秋天郊游、冬日登山,学生们在尽情的玩耍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生活,这种情趣的不断诱发与积累可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2.要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察其言,观其行,尽品其中的“酸甜苦辣”。3.要注重对学生感悟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能从水珠折射的光线中,去领悟七彩阳光的美妙,从而获得独具个性的真情实感。总之,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并培养“察”后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对捕捉和积累写作素材尤为重要。
二、自主阅读,积累素材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足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这条主线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基础作文教学就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带着较强的写作目的进行广泛阅读;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和优秀作品、文学刊物等,这样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激起情感,生发灵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一长,很多材料容易忘记,因此要指导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做文献卡、资料卡、剪报簿等,使学生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学生掌握了写作所必需的知识、方法、语感,积蓄了写作动力,就能起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了。
总之,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让学生在课外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自主地去发现素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如同说话,达到不吐不快的效果,写作文时不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