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仅在艺术创作、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文本优势,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呢?
一、发掘文本训练源,走进课堂训练场
课本知识反映的生活尽管是间接的,但往往能够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而教师一旦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把他们带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迸发出绚烂多彩的思维火花。
1.抓住文章结尾,引导学生续想,进行续写型的训练。纵观苏教版教材的课文,发现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作者往往艺术地去设计安排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这就客观地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翅膀,可让学生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学生自己也在其中享受了虚构的乐趣,有了作家般的自豪感。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让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安排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后的生活命运。学生兴致勃勃,反响强烈,很快落笔成文。因此,语文课要想在学生心里点燃智慧的火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结合起来,因为智慧就在孩子的手指尖上。
2.捕捉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扩想,进行扩写型的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适用于记叙文、诗词等各种形式,只需提供一段简洁的记叙性文字,对人和事、景和物有一基本的交代,由学生通过想象,借助各种描写手段,去充实内容,完善情节,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生动,形象鲜明。
3.利用写科幻作文、图形想象作文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现象,我给学生制定了“练笔本”,引导学生写他们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我还利用图形的自由组合,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用△与○自由组合图形,写出了《图形王国的风波》、《角中园与园中角》等文,学生思维由个体过渡到抽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
二、巧借文本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
课文往往充满童趣、童真,课本里有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彩色插图,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巧借课文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潜能。
1.引导初读,整体感悟文本插图内涵,放飞想象。
课文插图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苏教版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教学中要巧用和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如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时,可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思考: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归纳出有“照料图、送别图、谢恩图”,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悟。画出图后再作交流:你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这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课文语言情感的感悟,在把语言文字的感悟转入图画形象的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通过学生的补充讨论,对人物动作表情的处理,从细节处挖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交流感悟中,更多地让学生体味到别人的感情过程,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潜能和想象潜能的开发。
2.借插图巧补空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如教学《师恩难忘》一文时,启发鼓励学生勇于借书中的插图,想象田老师的外貌和他平时教学的一些小事例,插写一些不同于书上的田老师爱学生的例子,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独立思考,流畅变通,不受约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发了学生思维潜能。
三、走出课堂开阔视野,观察自然开发想象
我们知道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生而目盲的人,无法想象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种景象;生而耳聋的人自然无法想象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无法体味“余音绕梁”是何种感觉。
当然,观察并不能盲目地无层次地进行。我曾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大自然中观察,要求以《秋色》为题写一篇游记。为了更好地通过观察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注意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到的景物会有所不同。一天的朝暮晨昏,一年的春夏秋冬,景色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自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分别写出加以比较。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会有所不同。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也可以借助想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三是观察者的心情不同则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一样,同样是写秋天,在毛泽东笔下就洋溢着雄健之气,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欧阳修的笔下却是一派萧条景象,抒发了徒然忧伤的喟叹。在观察景物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自己创设一种情绪。
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文本优势,发掘教材训练源,展开课堂训练;巧借文本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走出课堂观察自然,展开想象训练,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