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锂:“露水首富”的背后故事

2010-12-29 00:00:00
新西部 2010年6期


  四川求学,重庆创业,深圳功成,李锂夫妇无疑是西部“孔雀东南飞”队伍中的杰出代表,虽然他们在中国内地首富宝座上仅仅坐了6天,但作为财富世界一种实力的展示,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对李锂夫妇来说,更是如此。
  5月6日,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188元,一度成为A股最贵股票。当日收盘时,海普瑞股价为175.17元,以此推算,海普瑞实际控制人李锂、李坦夫妇身家超过50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但是,李锂夫妇只在首富宝座上坐了6天,又重新将宝座让给了比亚迪的王传福。这一上一下,在业界引起极大震动。
  不过,与公众的热烈关注相比,李锂夫妇自己却对此看得很淡,他们依旧在实验室和车间里忙碌着,一如过去10多年间的生活状态。
  
  从神话到破发
  
  海普瑞上市前,就因创纪录的148元发行价成为“新股王”。
  海普瑞是一家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公司2.88亿股,占比为79.97%,分别任董事长和董事、副总经理,负责技术和质量监控。李坦的哥哥单宇担任董事、总经理,负责市场和运营。
  5月6日,海普瑞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188元,收盘价为175.17元,李锂夫妇以500多亿元的身家超越拥有396亿元财富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问鼎中国内地新首富。但是,从第三天开始,海普瑞股价迅速跌停,第四天惨遭破发。按5月12日收盘价132.22元计算,李锂夫妇身家仅剩380亿元,大幅缩水120多亿元,不到一周时间就失去第一高价股和内地首富“双冠王”的称号,成为短命的“露水首富”。
  业内人士认为,海普瑞股价暴跌,是因为“肝素钠不值那个价”。
  海普瑞的主营业务,是肝素钠原料药的研究、生产和销售。最近三年及今年第一季度,肝素钠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0%、99.10%、99.91%和99.97%。
  业界对海普瑞质疑的关键点是其技术门槛。海普瑞的核心业务是肝素钠,这也是海普瑞被定性为高科技企业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国内在SFDA取得肝素钠原料药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有24家,取得欧洲CEP认证的有4家:常州干红生化,南京健友生物化学,烟台东诚生化和河北常山生化。
  “在中国,类似的高科技很难长期保密独家享用,对海普瑞而言,将所有鸡蛋都放在肝素钠这一产品上,长期投资的风险不容忽视。”股评人士认为,“该公司最多也是给美国、欧洲一些医药公司提供原料的,其知识产权又有多少,其高价的原因只是机构投资者的炒作。”
  业内一专业人士表示,
  首富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坐庄,只能说明股票价格太水。“发行价畸高,市盈率高的惊人,股价一旦大跌,首富必然易主。”该专业人士分析,“就海普瑞而言,发行市盈率达73.27倍,换句话说,按照该公司目前的业绩,耍73年才能为股民赚回每股148元的发行价。”
  不过,股市的变化并没有动摇李锂夫妇对企业前景的信心,他们表示,海普瑞将肝素钠原料药作为主导产品的战略不会改变。
  对李锂夫妇来说,拥有这样的信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创业开始,整整18年的时间,肝素钠都是他们研究和开发的惟一产品。
  
  结缘“猪小肠”
  
  1964年出生的李锂,小时候生活在四川省仁寿县钟祥镇。当化学老师的父亲给儿子起了“锂”这个单名,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像锂元素一样大放光彩。
  李锂的中学同学回忆: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专业课非常优秀,但公共课不是特别好。高中毕业后,李锂考入成都科技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化学系。在同班同学中,一个叫李坦的女孩,后来成为他的另一半。大学老师对他们两人的描述用了八个字
  “学习刻苦,品学兼优。”
  1987年7月,李锂大学毕业,进入成都肉联厂工作。事后来看,正是这份工作,成为李锂进入肝素钠研究开发领域的重要一步。
  成都肉联厂当时日宰5000头生猪,产生大量的猪小肠,带着粪臭的猪小肠多数被送进肉联厂所属的生化制药厂,成为李锂的科研原材料。
  很快,成绩突出的李锂从粪臭环境中脱颖而出,受到肉联厂领导赏识,被提升为生化研究所所长,主攻胆红素提纯,为中成药牛黄提供原料。可惜的是,这项科研成果后来没实施到生产工艺上,但对李锂而言,他又掌握了一门生化技术。
  “他厉害就厉害在肯钻和坚持。”李锂当年在生化研究所的同事徐枫岩教授这样评价他,“那时肉联厂里常年恶臭,但他不介意,低头忙研究。他虽不善言谈,但思维敏锐。没想到他至今还在做跟生化制药相关的产业。”
  资料显示,胆红素和肝素钠这两种产品,均从猪、牛、羊、兔的肺、肠、心脏、胰腺、胎盘、血液等器官中提取,生产工艺非常接近。1992年,李锂夫妇到重庆创业,靠的正是肝素钠。
  1992年10月,李锂进入国营企业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通达),先后担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坦则是1992年7月进八重庆通达,先后担任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李锂以提取技术与重庆通达签订了《肝素钠项目承包协议》,明确了肝素钠生产归李锂个人所有,重庆通达与李锂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肝素钠生产和销售。
  由于不满足于相对闭塞的西南地区经济环境,1998年,当李锂与重庆通达合作到期,他们夫妇二人便南下深圳,创办了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之后,重庆通达不再从事肝素钠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对应的是,海普瑞开始小批量生产肝素钠药用原料,并受让了重庆通达组合商标。
  2003年8月,海普瑞从重庆通达取得肝素钠原料药批准文号,正式生产和销售肝素钠原料药。
  
  百特事件受益者
  
  在深圳的最初几年,李锂夫妇的事业似乎并非一帆风顺。据重庆陪都药业公司董事长唐良平透露,大约在2000年前后,李锂还找到他,希望双方合作,共同生产肝素钠原料药。不过,当时唐良平并不看好肝素钠的前景,合作最终泡汤。
  2003年10月,海普瑞与北美地区最大的标准肝素制剂生产和销售企业美国APP公司签署了为期10年的长期销售合同,并于2005年1月签署补充协议。双方约定:海普瑞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向APP公司独家销售肝素钠原料药。
  海普瑞由此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2008年1月17日,美国百特公司发出9个批次的标准肝素制剂产品紧急召回通知书,原因为部分患者使用标准肝素制剂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事件发生后,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对全球肝素钠供应商进行检查,用邮件通知结果。在海普瑞负责技术和质量监控的李坦说,那段时间每天都过得惊心动魄。
  2008年2月28日,百特公司全面召回市场上剩余的标准肝素制剂产品。3月10日,美国FDA对海普瑞供应给APP公司的肝素钠原料药进行检测,没有检出其中含有百特公司所使用的肝素钠原料中所发现的不明污染物。
  现任海普瑞董事会秘书步海华回忆:百特事件发生后,每个企业都必须经过美国FDA的现场复查,一旦有问题,美方马上会发邮件到公司。因此,每天李坦坐在电脑前,总要先平静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她才有勇气打开邮箱查收邮件。“就那样,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封来自美国FDA的邮件都没有。”
  一个月后的4月14日至4月18日,美国FDA的检查人员对海普瑞进行了现场复查,当场宣布检查结果为“零缺陷”。之后,海普瑞受邀参与美国药典肝素钠标准的修订工作。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肝素及衍生物药物消费市场。百特事件发生后,百特公司从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市场全面退出,而APP公司则成为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产品惟一的生产和供应商。2008年4月,海普瑞公司与APP公司约定:双方针对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产品建立北美地区的独家销售和独家采购关系,原供货合同及补充协议其他条款继续有效。
  百特事件冲击了全球肝素行业,却成就了海普瑞。使其一跃成为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惟一的原料药供应商。2008年。海普瑞的销售收入为4.35亿元,净利润为1.6亿元;到2009年,销售收入猛增至22.24亿元,净利润达8.09亿元。
  2008年2月,海普瑞产品还取得了欧洲的CEP证书,即欧洲药政当局签发的获准进入欧洲市场的许可证书。
  
  并不在意头衔
  
  海普瑞全速发展的同时,李锂夫妇恩爱依然,工作疯狂依然。
  “老板一进实验室,就可能工作到夜里两点,老板娘经常再晚都会等他。”员工们说起李锂夫妇,总会露出羡慕的表情。
  李锂夫妇的低调是一贯的,以至于在他们成为首富前,几乎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即使在上市仪式上,李锂也是站在第二排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接触过李锂的人说,从没见过这么没架子的董事长。他的下属说,老板召见自己时,总会用商量的口吻询问:“你现在有没有时间过来聊聊?”
  李锂夫妇没有孩子,夫妻俩的生活虽单调但有情趣。
  李锂的古文造诣很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旦有触动心弦的时刻,他就会以诗言志,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海普瑞获准上市后,李锂夫妇收到了来自母校的贺信,他们立即给母校回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立志要早,入业要早,笨鸟先飞。“这应该算是他们成功经营海普瑞的心得。
  海普瑞公司很小,只有两栋白色的双层小楼,一栋是办公室和食堂,一栋是车间和实验室。每天大多数时间。李锂不是在实验室里捣鼓,就是在车间里转悠,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吃饭和睡觉,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我会做的就只有肝素钠,过去25年我就只做了这一件事。”
  对于海普瑞股价的暴跌,李锂表示主要与股市大环境有关。关于公司负面报道的影响,他认为是次要的,毕竟公司业绩摆在那里。“海普瑞的实力是靠优秀产品去赢得市场培养得来的,不然目前也不会在欧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李锂说。
  对于首富的名头,李锂公开表示,他和妻子都不在意,即使被称为“最短命的首富”也无所谓。在被称为首富的6天时间里,他照常在办公室、实验室和家之间来往,像平常一样做着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