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

2010-12-29 00:00:00辛明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0年2期


  所谓活动课,是指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它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面得到发展。结合多年历史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开展好历史活动课教学浅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选择。确立主题
  
  1 尽量运用教材中的活动课内容。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课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它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与学生学习内容同步,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而且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文成公主人藏历史剧、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重走长征路一导游等。
  2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选择活动课主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在进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活动课时,我没有让学生给《清明上河图》配文,而是让学生先学习课文有关《清明上河图》配文的方法、形式,同时根据学生特点让学生对《村童闹学图》进行配文,因为《村童闹学图》的画面比较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他们对图的发挥就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原意。
  3 结合时政热点问题组织活动课教学。“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学习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结合当前台湾问题,根据教学内容“郑成功收复台湾”,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掌握过程,优化课堂结构
  
  1 制订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学生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状况,因此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考虑。如“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基础上言之成理,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评价历史人物。
  2 学生分组。最好让学生自由组合,以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更能有效配合。各组成员内部要进行分工,确定搜集资料的内容,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3 正确引导。这一阶段是活动课教学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决定着活动课的成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策略和宏观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从而对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中,学生对秦始皇的评价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教师就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析,改变他们非此即彼的历史观,帮他们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难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学习历史。
  
  三、成果展示和评价总结
  
  活动课成果展示可以多样化,如举行辩论赛、写历史小论文、写随笔、开展知识竞赛等。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我们搞了历史短剧表演、历史画配文以及写随笔等。在成果展示过程中,仍然要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展示、交流。
  在评价总结中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总结和反思,学会欣赏他人,并能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教师应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给予总结,并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评出优胜者,同时能与班主任配合给学生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学习兴趣,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深刻反思,促进教学改革发展
  
  在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历史活动课教学与常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活动课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开展,而不能装门面、走过场,为搞活动而搞活动,否则就失去了活动课教学的意义。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不断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拓展知识面,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获取更多的教改启迪。历史活动课减少了对教师和学生的束缚,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历史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逐渐养成团体精神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克服现今独生子女陛格上的弱点。历史活动课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现在的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让他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认识祖国的发展史很有必要。这样,通过长期活动课教学,逐渐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历史活动课的实践告诉我们,它是在传统历史教育格局下的理性思考,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开创历史学科教学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