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顿时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与惬意,平日里极其平凡的太阳,顿时也多了些温暖。这不是矫情,而是源于我刚从一场严重的心理危机中摆脱出来,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轻松和达观,得到了“胜读十年书”的心理进步和人格完善。
也许是劳心过度,也许是文字工作太繁重,也许是工作环境太单调,也许是自我意识太封闭,2009年8月末起,整整三个多月时间,我一次又一次成为失眠的奴隶,失眠诱发了我的神经质性格,更引发了我的精神交互作用,我害怕失眠会引发心脏病、高血压、强迫症、恐惧症和后遗症等,内心和思维处在极度矛盾中,非常焦虑、烦躁,感到生不如死,痛苦到了顶点,甚至一度想用死来解除痛苦,用逃避为自己制造一个”保护铠甲”。
这时候,我才知道一向坚强的自己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不堪一击。想当初,经历过两次高考挫折而没有倒下,19岁经历失恋重创也能坦然对待,上班以后与领导关系不够和谐,遭受所谓的“下岗”,我都轻松挺过来了。为什么而今一个小小的失眠却将我困在网中央,难得解脱呢?
那段时间,如何摆脱失眠、治好失眠,成为我的生活主题。我急切地在网上查找资料,寻找各种治疗药方。就在这种漫无边际的寻觅中,我无意间发现了森田疗法。这是一种适应于神经质症的心理疗法,它由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在1920年前后创立,其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疗法告诉人们,失眠也好,强迫症也罢,这种过分关注自身的“心理感冒”属于神经过敏,最好的方法就是冷处理,不管它,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按照森田疗法的理论,我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失眠恐惧症,根本不是身体器官出现问题而引起失眠,而是一种庸人自扰的困惑,根本不是病。对之,只有一种方法,拒绝任何安眠药,实施心理疗法,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而以充实作为生活的准则,多关注生活中待做之事,少关注自我的内在心理固着,当轻松和豁达的积极心理能量、自信力量超过过分关注的固着的负面能量的时候,人就能走向真正的健康。我在半信半疑中尝试接受森田疗法,经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反反复复,我终于回到了正常的睡眠状态,重新找回了心理的阳光。
这时,我不得不对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产生了一次反思。为什么我所接受的教育中,没有这种心理常识与自我保健?为什么人们喜欢将各种身体不适都归结于身体原因,而淡忘了对心理的关注?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他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日程安排非常紧张,为什么就不能停下来,给心理一点阳光?
作家柯云路曾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建议人们多关注心理卫生。他在文中说,实际上,心理健康知识在中国普及率相当低。人们通常认为所谓疾病,无非是心肝脾肾胃肠及血管五官等处的器质性病雯,而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相当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在生活重压下罹惠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但由于缺乏常识,很少主动就医。周围人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多报以冷漠,以为是“小心眼”、“想不开”、“思想狭隘”。这种氛围尤其使这类人群备感无助,讳疾忌医,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而无法自救,近年来媒体对此类悲剧也时有报道——
仅2009年末,媒体报道的一桩桩悲剧就令人心生寒意: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公费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内自杀,着实令人唏嘘不已;11月27日,北京市大兴区清澄名苑小区一居民住宅内一家6口被刀伤致死;12月12日,湖南省安化县高明乡阴山排村村民刘爱兵持猎枪袭击本村村民,并纵火烧毁6栋村民房屋,致12人死亡、2人重伤。两起凶案凶犯年龄都在30岁左右,更让人寒彻心扉的是,凶犯行凶的对象都是自己的至亲骨肉。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虎毒尚且不食子,可这些凶犯却弑父杀妻灭子!该是何等的心理变态?!
“健康包括两部分——肌体和心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勇气和责任,需要不厌其烦的重视,需要醍醐灌顶的醒悟。身处当今社会中的中国青年,社会阅历非常少,有的甚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许多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练,心理调适能力欠佳,毕业参加工作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重压下,很容易出现情感焦虑、意志困惑、情趣低落、睡眠障碍等各种不适应,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罹惠神经质症、抑郁症等。
究其实,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归结于人们心理发展的盲点化和无知化状态。而健全的人生,却更需要一枚心理的太阳。亲爱的朋友,在不遗余力追求功名利禄的时候,请停下来,哪怕每天仅花10分钟,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习一点心理卫生常识,让心理的阳光照耀我们的心灵,就像空气和水、粮食和盐一样,成为我们的健康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