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台璧,落日溶金,金色的嘉峪关格外动人。远望,戈壁大漠,黄草平沙雄关当塞,险峻天成。近观,雕梁画栋,琉璃绿顶,木格壁窗,古色古香……
嘉峪关历数百年风霜,依然坚守。“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与春风不度的玉门关颇有渊源,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关口是玉门关,因其环境恶劣才向东南方向退后了几百里地修建了嘉峪关。
“天下第一雄关”是众志成城的建设成果。当年百姓赶着群羊,群羊每天托着建关的砖,不辞劳苦,风雨无阻。据说建关之时,要求老百姓在10天之内往关上送砖10万块,因为路远百姓认为不可能完成,这时一个青年提出他能完成,只是要求百姓每天放羊时让每只羊背10块砖送到关上,就这样10天之内砖运完了,保证了长城和嘉峪关的修建。
百姓出力,建造者更是精耕细作。在嘉峪关内游览时,关城内仍然能看到在一个城楼外侧人们无法到达的地方放着一块砖,这块砖是嘉峪关修好后负责修建的人放的,意思是嘉峪关修好后只富余一块砖,证明他的计算精确。这块砖一放就是600多年,至今还在那里展示着建筑师的精确和细致。
正是这份精细,嘉峪关屹立数百年,风采卓著,嘉峪关以“天山 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的气势座落于河西走廊中部,成为明万里长城西端的重关,修筑边墙至酒泉30里,前后历时近200年。修筑嘉峪关后,后因吐鲁番的侵扰而“闭关绝其贡”,从而使得嘉峪关成了明代万里长城西端最后的一道关隘——“河西第一隘口”因此得名。
巍巍长城,关隘众多,嘉峪关以雄著称。“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雄。”这幅嘉峪关的对联无疑是最好的说明。游历嘉峪关,其“雄”大为可观。作为长城全线中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好,气势最宏伟的古代军事城堡的关隘,其建筑充满寓意。其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成,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怀柔致远,安定西陲。此外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令人惊叹。
在嘉峪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勘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此处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
这块石碑一直为嘉峪关正名。1987年,嘉峪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去之时,再上关楼,向两边望去,茫茫沙漠之间,长城如游龙盘踞其间蜿蜒,时断时续,若隐若现,但气势让人不可藐视。向西远眺,山岭层叠,戈壁茫茫,气壮山河。低头看着地上的车辙蹄印,不难想象,嘉峪关不管是在经济、文化的交往方面,还是在拒敌方面,在历史上必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想当年的车水马龙,战火纷争,嘉峪关首当其冲,无不感慨,再看今日,嘉峪关市发展的蓬勃之姿,精彩纷呈。嘉峪关,历史的承载者,将继续书写她的雄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