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体制市场体制,从传统国家企到上市企业,始自1998年的那场改革不仅让中国油凤凰涅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市场活力,也带来了利益交缠、错综复杂的种种新问题。
2002年冬天一个雪花飘舞的日子。秦文贵离开柴达木,坐了38个小时的火车风尘仆仆赶到北京。这位身上围绕着“全国劳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当代青年榜样耀眼光环的年轻人是来竞聘总部新岗位的。
“就是把我身上的模范和荣誉全部去掉我也符合所有的要求!”对于此次竞聘秦文贵很是自信。
他的自信是有道理的。20年基层工作经验两次出国求学正处级领导岗位——早已为今天的竞聘做好了准备。
是时,亦是中石油改革风云变幻的一年。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从传统国企到上市企业,始自1998年的改革不仅让中石油凤凰涅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市场活力,也带来了利益交缠错综复杂的新问题。
赴京赶考
2002年11月28日下午3时许,首都机场。
刚下飞机的秦文贵乘上汽车,快速驶向六铺炕街。他是去参加场不同寻常的考试,考试的时间原定为下午二时。当他走进大楼8层的考场不久,时钟指向四点,全体考生们听到主考官宣布考试开始。
匆匆走进考场的秦文贵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然而,考试之后却有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一场考试因一个人而推后两个小时是不是秦文贵是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
担任那场英语考试主考官的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副主任任金华对记者说:“秦文贵只是普通考生中的一员我们对考生视同仁。但是秦文贵在青海工作,距离远,加上工作原因得到考试通知的时间较晚他以最快的速度飞到北京是下午三时左右,为了尊重他参考的权利,我们才后推了两个小时。
这是次英语考试是中石油首次从集团公司范围内招聘直属机关和在京单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之一。说它不寻常,不仅因为这样的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在这座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大楼里是从来没有过的还因为这次考试自此改变了秦文贵的人生轨迹。
在青海油田这片土地上,秦文贵路“进步”,从石油工人到钻井队长,直至成为油田钻井部门的主管领导。与此同时他也逐渐成为了石油行业的“名人”。1999年,他被集团公司党组授予“石油青年的楷模”荣誉称号。同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授予他当代青年的榜样称号,并号召广大青年向他学习。
就在他“出名”不久,1999年下半年的中石油集团公司进行了重组,作为青海油田的钻井处长,他被留在了存续部分。有人对他说,凭你的为人和名气找找领导,调进核心肯定没问题,秦文贵拒绝了。那时的他,也还是典型的基层干部,对于自己能去总部工作,感觉“遥不可及”。
转折点在2000年。如果没有那次机遇,秦文贵很可能一辈子都将留在青海。那年,秦文贵被派往美国留学,学习的内容则是工商管理。这次留学成为秦文贵日后由技术转为管理岗位的重要前奏。
2002年,无论对于中石油,还是对于刚刚回国的秦文贵,都酝酿着变化。
国外石油行业的市场化,竞争意识契约精神,让秦文贵印象深刻,而此时的中石油也正酝酿着市场化改革,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即是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都要“全体卧倒,分别起立”,竞聘上岗。
秦文贵想试试,左右衡量,他都觉得市场部副主任的岗位几乎就是为自己准备的,“三年以上正处级,外语要棒。我一听就很有信心,把模范和荣誉都去掉,我也符合所有的要求。”
就这样,中石油改革和秦文贵的人生巧合地交集在了一起。
“竞聘前做了什么准备?”
“领导,同事家人都希望我能竞聘成功。竞聘要做一个竞聘演说他们就给我出主意,想办法。我说怕什么?我在美国学工商管理的时候,就经常要演讲这个正是我的长项。”
你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去应聘总部的职位,有没有疑虑?
“青海的领导和同志们都鼓励我去,也有个别好心人对竞聘抱怀疑态度,劝告我说,别考了半天给别人当了电灯泡。我没有这个担心,考试就是公平竞争嘛。
与英语考试相比,更为重要的是11月29日的面试。主考官都是集团公司部门主要领导与专家。考官们的问题都非常有水平,其中有着英国著名大学博士背景的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主任刘振武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对所有考生进行面试。
两次考试都很顺利,感觉良好的秦文贵第二天就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半个月后,在油井工地,他接到了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电话,青海石油管理局组织部的一个干部在电话那头近乎吼叫地喊道:“文贵,快回来!你的竞聘通过了!”
走马上任
一个月后,秦文贵顺利成为了中石油市场部副主任,他的人生也由此巧合地和中石油错综复杂的市场化改革联系在了起。
报到那天,秦文贵去看望中石油纪检组长李克成,当年宣传过他的老领导。李克成上下打量了秦文贵遍,第一句话就说:“文贵,你这身打扮可不行啊!来机关了还穿着翻毛鞋,邋里邋遢的,不行啊!”
正是李克成的这句话促使秦文贵在北京买了第一双皮鞋,开始稍微“讲究”起来。不过,摆在他面前的更大的烦恼还是自己身上的重重“光环”。
“不可回避的是,你是‘名人’,和大家起工作,总有一个距离感。和同事们接触,他们说:秦主任,你咋一点架子也没有啊?比我们还随和呢。以前老在电视报纸上见过,这回见着活的了。我就问有没有那么高大?就是人嘛!”“秦文贵笑着说,以后他们慢慢熟悉了我这个人,就没有隔阂了。”
应该说,秦文贵的到来恰逢其时。
10年前,中石油还只是一家主要负责行业管理的公司,主营业务是原油勘探开发,和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相去甚远。
转变源自10年前的两次重组。1998年的石化行业进行了重组,1999年的中石油内部按照分开分立,分离的原则再次进行了重组。两次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打破垄断直接与市场对接。
在内部重组中,中石油集体油气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实现了整体分离油气作为能够挣钱的核心业务上市非上市部分则“受尽了委屈。”
上市的主要是油气核心业务,也就是最能挣钱的业务。服务这一摊子,留在了没有上市这部分。秦文贵告诉我们。
这次分离对中石油此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上市之后,上市和非上市的两部分在账面上就是两家人了,相互之问的交易也转变为关联交易。原来大家都在中石油个旗下,共同建设中石油现在分开了我成‘扛长工”的了你成东家了,这就出现了些矛盾。”秦文贵说。
为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秦文贵所在的市场部应运而生。集团公司赋予其两大任务:第一,负责管理中石油非上市公司,第二,负责非上市公司和上市股份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上市的“核心业务”公司轻装前行而非上市部门这些“困难户”则打包交给了市场部,上任之初,41岁的秦文责便承担了如此紧要的角色。
回忆工作之初秦文贵感慨万分“刚开始连办公室也不正规,一个办公室七八个人,有的人连桌子都没有。工作开始主要是协调上市与非上市公司关系我们不知道怎么协调,他们也是当甲方的不知道怎么当甲方,当乙方的不知道怎么当乙方。
上市公司盈利颇丰,非上市的各个油田公司却普遍陷入了困境。这种“两极分化”的状况不仅极大阻碍了中石油继续深化改革,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为了理顺两者的关系,秦文贵所在的市场部强力推进了两大改革。
第一是搞反哺
由上市的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拿出利润反哺困难油田。第二是搞“顺价”,理顺上市与非上市公司进行交易的物价把1997年的物价标准转变到现在的物价水平上来。
两件事儿都不容易。搞反哺,秦文贵
遍遍地与上市和非上市两方部门沟通,苦口婆心。搞顺价往往两方都得罪吃力不讨好。凡此种种,秦文贵感叹说那几年干得比在基层还要累。
亲历改革
人们说俏皮话:重组上市了,老铁人王进喜也不是石油人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您自身工作出发,能否谈谈中石油的上市改革?
秦文贵(以下简称“秦”)中石油1998年开始搞重组上市,1999年正式上市,上市的主要是油气核心业务,也就是最能挣钱的业务。服务这摊子,留在了没有上市这部分。没有上市这部分,得有个部门管吧?这就是从技术业务角度放在了我所在的市场部这是一个管理职责。
记:当时您作为中石油市场部的副主任,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秦:和基层的工作形态完全不一样了,和课本上学的也不样,是个崭新的工作。中石油刚上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上市和不上市的两个部分,成了业主和服务方的买卖关系,有些石油工人心理上承受不了。当时把钻井公司分出来,归于非上市部分,叫做存续企业。人们就说俏皮话重组上市了,老铁人王进喜也不是石油人了。那时候的宣传工作也有一定的偏差,说要逐步做大作强核心业务逐步萎缩非核心的存续业务。
记:什么叫核心与非核心?
秦为上市的油公司提供工程施工、技术支持以及生活后勤服务的这部分,也就是我们管的这摊子叫非核心业务,按当时流行的说法是要逐步萎缩。采出油来能赚钱的就叫核心业务,要壮大。在中石油这面大旗下,两个部分要独立核算,你那儿的工资能不能挣得回来,奖金能不能发得出来,那就看你业绩了。就是亲兄弟明算账各过各的日子。后来就闹得受不了,未上市部分日子很难过,股份公司的日子过得也不顺心。出现了干完活结算不了,价钱压得比成本还要低等一系列问题。
记:如何协调两方面的关系?
秦:怎么协调,只能两边跑,或者把两边人请到一张桌子上谈。当时未上市部分有6家特困户,一年下来亏得很厉害。有一个油田的党委书记到北京来开会开完会这个书记找总经理说我们不回去了。总经理问为啥不回去呀?那个书记说我们现金流断机票都买不起。当时有钱的也就是上市的这一块没有上市的这一部分,工作量不足,挣得那点钱还不够维持那个摊子。
如果动不动工人就打上标语敲上锣到街上游行去了,这怎么行?
记:既然是一家人,没有出现让利的情况?
秦:没有。我们是集团公司,上市的股份公司和未上市的各公司都是集团公司的一部分。P3g6cFkra34YowG/5Oqa1oDbe/5/0sqqiGehKxlAAbQ=
个油田几十万人,单独剥离出来,所有的石油基地设施吃喝拉撒睡医院学校等等都在非上市部门里,这一部分活不下去油田也就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