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力其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具有影响性的相互关系。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所谓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着力点。其中方向可理解为实现的目标,大小理解为校长用力的程度,着力点可理解为校长实施领导的一个作用点。而作用点的选择很重要,选准了点,也即找到了力的方向,找到了用力的地方。如果你在这个点上用力越大,那么它对你的反作用力即对自己的影响力也越大。
我认为教育科研是校长发挥领导力的一个最佳着力点。因为教育科研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理念、新思想的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内涵建设,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正确把握方向、遵循规律、突破制约。早在制订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时,我与我的团队就确定了“文化立校,科研强校”的思路,实施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策略。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实践,我有下面一些体会。
在教育科研中实现校长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之魂,每位校长都是带着自己的教育哲学管理学校的。成功的校长都重视教育思想的转化,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的教育思想。我认为校长可以把他及他的管理团队的思想分解成课题,以课题的形式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例如我校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以四大课题来主导和规划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框架。要求做到学校有总课题,部门有子课题,学科有特色课题。通过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来实现校长的领导力。
1.在科研中凝聚人心
从学校自身发展看,学校愿景与教师个人愿景反映了一所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起着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设计和制定学校愿景应该成为校长领导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初级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我校的一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之一“让每一个教师得到最优发展”,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帮助每一个教师特别是40周岁以下的教师确立发展愿景,设计个人发展规划。我们学校为40周岁以下的教师建立了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成长档案袋,每学年为不同层次的教师,针对每个教师的发展情况写上描述性的评语,并提出下一学年的发展愿景,以鼓励教师不断实现更高的目标。
共同愿景就如学校的灵魂,唤起人们的希望,教育科研就如一条承载着希望的船,凝聚着教职工的人心,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乐于为实现愿景而努力追求,使组织跳出庸俗,成为强者。一个没有共同愿景的学校很难强大,而没有教育科研的推动,即使强大了也难以持久。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校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学校、教师、学生带往理想中的彼岸。但是,你是否想过要实现共同的目标,选择哪一种载体更科学,通过哪一条途径更有效,我想这恐怕是校长更应该去深入思考的。
2.在科研中发展教师
教师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和自身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基辛格有句名言:“领导力,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作为校长就要善于唤醒教师们高层次的需求,并帮助教师树立目标,设置台阶,创造机会,真心实意地为教师的发展铺路搭桥。作为我们实验中学,引领教师的主要载体也是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部门都以课题研究来管理每个条线,每个课题要带出一批教师。
教务部门的有效教学研究,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校内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解题比赛、研讨课的观摩等形式来锤炼教师。近两年已有5人获苏州市解题比赛一等奖。三年半时间里有32人次获苏州市及以上评优课、基本功比赛等级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的研究中,教师获全国性比赛一等奖2人,苏州市一等奖2人;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中,我校3位教师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性的课堂教学大赛,同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教师同台切磋,均获一等奖;以亲情教育为抓手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了德育管理的层次,学校先后被授予两个江苏省德育示范点。三年多时间里,教师中有105人次获市级以上评优课、基本功、解题、命题等比赛等级奖。
3.在科研中构建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文化的建设正在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学校经过论证决定以构建学校“雅文化”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科研中逐步形成学校的文化。“博爱”、“博雅”是我们的校风。古希腊倡导的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这些具体化为:我们学校希望通过营造高雅的环境,培养优雅的学生,造就儒雅的教师来追求这样一种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文化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的主流文化。作为校长,不仅要把先进的文化注入自己的心灵,而且要以恰当的方式推进到师生的精神世界,形成文化方式的领导力,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作用和影响。
校长领导力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校长领导力在教育科研中得以逐步实现,同样校长领导力也因教育科研而得以提升。校长领导力内涵十分丰富,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三点收获。
1.在科研中拓宽了教育视野
学校课题涉及教育评价、有效教学、亲情教育、传统文化、信息技术等层面,作为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校长,要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具有宽厚的学术视野,必须把学习内容延伸到专业以外更广阔的领域。为此我阅读了《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操作》、《教师职业生涯与发展设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文化》、《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跪着教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等多本专著,力求在研讨时做到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底气,手中有方法。
在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我也关注名校长的成长历程及其背后的管理经验。我阅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唐盛昌的《终身的准备与超越》、康岫岩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程红兵的《做一个书生校长》四位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校长的个人成长史,以及《校长叙事》、《名校的追求与实践》、《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等多部管理专著,我重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以此来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经验,在借鉴中逐步推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为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我还主动承担了多项专题讲座。仅本学年,我为全校教师作了《自主学习理论及其实践》、《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等专题讲座。每次讲座前,我总要浏览大量的相关文章,学习成功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并作筛选、加工、内化后再与教师交流。在每一次讲座中我也提升了自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
2.在科研中养成了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深入思考,也即校长的思想要有深度,主要是指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时有远见、有主见和有创见。校长在制定规划,选择课题时,必须抛开功利色彩,要用长远的目光,采取果断的决定,以独到的见解,引领师生和学校走向未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和灵魂,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例如需要思考学校教育该为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需做些什么?我们常说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在日常的管理中到底如何落实?学校为此能做什么?我们学校现在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最优发展”就是基于这些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从科学发展观中的人的发展为本的角度,思考着师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来造就名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来培养精英。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素质来经营师生品牌,将来让一些出类拔萃的教师成为教师团队的杰出代表,让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成为学生团队杰出的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力排众议选择了以“师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十一五”总课题。虽然关于评价内容的课题历来被认为是最难研究的,但我们是学校,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的学校,她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于校本实际的抓手来引领师生的发展,进而在研究中表达和积累出校长及其团队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3.在科研中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决策是校长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和处理实际问题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的活动。而教育科研注重的是课题的论证,论证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日常的科研中我养成了凡事在决定前必须经过论证的习惯。
如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前,我设计了教师问卷调查,例如学校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学校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你认为心目中实验中学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学校最需要为教师或你个人做什么等,再通过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广集建议,最后确定方案。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围绕学校发展、质量文化、班主任工作、教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时间调整等主题进行了调研,并作出分析诊断,形成改进工作的方案。当然,决策的目的在于付诸实施,在于执行。执行是确立目标到实现目标之间的关键环节,因为目标的确立,决策的形成有了群众的参与,大家的论证,使得领导所想与教师所想趋于一致,那么在执行与落实上就减少了很多阻力。决策内容的合理性,增强了认同感,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增强了信赖度,决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决策本身的可执行性。布置的任务,做出的决定就比较容易实现了。目前,学校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己有3年,各项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在开展,既定的目标正在逐项落实。
校长以教育科研为着力点引领学校的发展,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提高了对教育的认识,拓宽了教育视野,增强了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思考问题也更有了深度。教育学的理想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我认为,校长的领导力是在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中得以实现和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