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好的事

2010-12-29 00:00:00
中学生天地(A版) 2010年7期


  今年暑假,你有什么打算?如果有条件的话,上海世博会是不应该错过的。
  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过在现实中,很多人的感受却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严重的污染,拥堵的交通,飞涨的房价……但既然世博会能提出这样的口号,说明全人类有信心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也许,答案就可以在世博会上找到。
  这一次,就让我们从“美好”说起吧。
  
  梦想让世界更美好
  
  如果你去上海,除了世博会,有一个地方也值得去看看。在上海外滩美术馆,著名艺术家、北京奥运会焰火秀的设计师蔡国强组织了一个名为“农民达·芬奇”的艺术展,它的口号是“农民,让城市更美好”,与世博会主题遥相呼应。
  农民怎么让城市更美好呢?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乃至各种制造业、服务业,都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辛勤汗水。住在城里的人,真的应当向他们表达敬意和感谢。
  但“农民达·芬奇”要表达的不只是这些。这个展览展示了蔡国强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农民发明家的作品——不要一看“农民发明家”几个字,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农业机械、改良作物之类的,他们发明的可是“大家伙”:飞机、飞碟、潜水艇、机器人、航空母舰……
  这些农民发明家,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更不可能得到官方或企业的支持,仅凭着一腔热情和从科普书上得到的一点灵感,不顾家人的不解和旁人的嘲笑,用“破铜烂铁”手工打造出自己的“梦想之物”。
  说实话,这些作品都没有实用价值:潜水艇基本上是潜得下去浮不上来,飞机要么只能飞得很低要么干脆飞不起来……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有的甚至为之付出生命(山东农民谭成年在驾机试飞时失事身亡),他们这么做,值得吗?
  对“值得吗”这个问题想得最少的,我想就是他们自己吧。我愿意称他们为“梦想家”——他们敢于拥有梦想,敢于实现梦想,他们代表着蕴藏在我们民族最草根处的鲜活的、令人感动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我们向所有“有梦。有故事”的平凡人致敬。是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民主本是美好的事
  
  今年4月,河南洛阳某中学的15岁少女雷梦佳和外班的一个女生打架,根据该校“在班级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规定,班主任决定对如何处罚雷梦佳在班里进行一场“民主投票”,并给出了两个选择项:a.给她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b.让家长带走,家庭教育一周。投票的结果是,12:26。雷梦佳收拾东西离开学校后没有回家,而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投渠自尽。
  造成这起悲剧的原因也许不止一个,但这场“民主投票”可能就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相信雷梦佳的班主任和参与了投票的同学们事后也一定难过极了。他们也可能会疑惑:难道“自主管理”错了吗?难道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吗?
  民主当然是“好东西”,我们国家的建设目标正是“富强、民主、文明”;而作为未来主人翁,从学校里开始学习“自主管理”当然是好事,但简单的“票决”并不等于民主。
  首先,民主是用来决定“公共事务”的,比如班长谁来当、班费怎么花等,但不能以多数人的名义来伤害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比如我们不能九个人投票决定是否对另外一个人进行辱骂。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班规班纪”,比如犯了某种错应受何种处分(这种处分也应当是合理合法的),这是民主;而用投票的方式,以“多数人同意”来对一个犯错的同学施以“私刑”,这绝不是民主,而是“多数人暴政”。
  因此,民主管理中的投票,也应该以“理性”为前提。简单地说,理性就是“想清楚了再投票”。怎样做到理性?一是要独立思考,二是要通过讨论、商议甚至辩论的方式听取各方意见。
  权利、尊严、理性,和民主一样,都是美好的事,但愿大家能懂得它们,用好它们。
  
  单纯的热爱,单纯的美好
  
  前不久,国际奥委会宣布,剥夺中国女子体操队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团体铜牌,原因是队中选手董芳霄伪造年龄。原来,董芳霄当时的报名年龄是17岁,实际上只有15岁,不符合国际体联“年满16岁方可参加奥运比赛”的规定。
  为什么要有这个规定呢?一来,体操的特点决定了年龄小的运动员更容易做动作,这显然对年龄大的运动员不公平;二来,也是为了保护运动员的身体。至于为什么要伪造年龄、“以小充大”,自然不言而喻。
  鉴于国内体育界“改年龄”已不是什么秘密,我也懒得去评论事件各方的是是非非了。不过,它让我联想起很多事。
  本刊封面画家、在某艺术高校任教的阿国曾感慨,现在很多学艺术的学生不是真的喜欢艺术,而是因为高考时艺术类“好考”。同样,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学生学“奥数”不是因为喜欢数学,而是为了升学时加分i报考某个专业不是出于向往,而是“将来找工作容易”……一句话,功利主义!
  反观世界上那些在各个领域取得骄人成就、赢得世人尊重的“大家”,他们的起步无不是出于单纯的热爱,并且始终享受其中——且不说“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是呀,“单纯的热爱”是一件美好的事,希望我们都能拥有它。
  ·有人说·
  青春是万岁的,也是不够的。
  ——前不久,“30后”作家王蒙来到北京大学,与“80后”“90后”学子们共话青春。这位19岁时以小说《青春万岁》而成名的著名作家在谈了青春的美好之后,也指出了青春的局限,提醒年轻人要用知识、智慧和耐性来“慢慢发展它”。
  他们的作品,总有一种呼之欲出却出不来的感觉。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的首任院长王刚指出,中国现在学动漫的年轻人技术娴熟,但表达能力不行。他举《阿凡达》的例子说,人们在看这样的电影时,会忘记种种技术手段而为情节所俘虏。他提醒说,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一定是故事和情感”。
  ·小纸条·
  不久前,四川成都一所中学国际部的60多名高中生,在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内成功操办了一场“高级酒会”。为此出资60多万元的校方称,这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表达、沟通、协作等实战操作能力,是花钱“买国际素质”。对这一事件,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而反对者则认为烧钱买不来素质,只能买来“花钱的本事”。据报道,该校国际部的学生大都来自高收入家庭。
  我不评论此事,只想告诉大家,美国的高中生毕业时都会参加一场“毕业舞会”,学生们会早早为此作准备,比如邀请舞伴,练习礼仪,购置礼服等。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学生购买礼服的钱都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打工自己挣来的——富人的孩子也不例外。
  据媒体报道,“美国高考”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一位官员Ann女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很敬佩中国学生的勤奋,但很怀疑是否值得如此努力。她说,我们爱学习,不是因为要参加考试,而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生活中还有野营、和朋友一起玩、做社区义工等,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不应该错过这些“生活的美丽”。
  老外就是“老外”,不了解咱们的国情,“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仔细琢磨一下Ann女士的话,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