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与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世界各国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绝大多数脑中风是由脑血管缺血所引发。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冠心病与癌症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在我国,中风是目前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发疾病,每年全国新发病例250万,每年死于中风的病人达150万。
据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鹏教授介绍,导致脑卒中发作起病看似在脑内,其实祸根在颈部,绝大多数脑中风是脑血管缺血所引发。数据表明,60%脑卒中的发作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分叉处的硬化、狭窄及斑块脱落而引起的栓塞或颈内动脉继发血栓均可导致脑梗塞的发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因而,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目标,是预防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致动脉栓塞,或颈动脉狭窄持续加重,最终致颈动脉闭塞而造成的脑缺血发生。
颈动脉病变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大多数人对血脂、血压、血糖等比较关注,对颈动脉病变的危害性还不太重视。老年人对颈动脉狭窄的认识尤其不足,在关注心脑血管的同时,却忽视了颈动脉。颈动脉为大脑提供80%以上的供血,它就像一个树干,为脑血管这些枝叶提供养分。颈动脉狭窄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脑中风,还可能让人悄悄地发生老年性痴呆。
专家提醒,多种因素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家族中有过颈动脉病变或冠状动脉病变史、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少运动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等。男性40岁、女性50岁以后发生动脉硬化性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应注意检测颈动脉病变情况,每年都应进行一次颈部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别是存在前述几种危险因素一种以上时,更应及早进行颈动脉检测,并遵照医生建议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据《当代健康报》
编辑/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