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打羽毛球可以瘦身,刘小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每周至少要打一次。有一次跳起接球时,因为用力太猛,刘小姐崴了脚,脚跟部一直隐隐作痛,很多天都没有好转。但是,她没有看医生,也没有停止打球。每次和朋友到球场上,依然满场驰骋,频频杀球。几个月之后,有一次穿着高跟鞋逛街,刘小姐忽然脚下一疼倒在地上,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跟腱断裂。医生说,刘小姐的脚部长期疼痛不愈,其实是患了慢性跟腱炎,而起因就是崴脚。更糟糕的是,她患了慢性跟腱炎自己并不知道,根本不去治疗,导致跟腱部位越来越弱,最后甚至断裂。
运动中的急性严重损伤,一般会导致出血或无法行走,这种情况下,患者都会到医院就诊。但是,像刘小姐这种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小伤,反而因为容易被忽视,可能会变成大麻烦。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伤势也是这样,小伤势不理会它,渐渐演变下去,这个部位会变得越来越弱,最后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演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受伤后一定要休息冰敷
运动医学有个“大米原则(RICE)”,是专门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如果伤势不严重,可自行参照这个原则处理,如仍然无法痊愈,则一定要看医生。“大米原则”包括下面四个步骤: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置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处。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夹板后再抬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办法:
肌肉拉伤怎么办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等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肌肉拉伤严重者,如将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做手术缝合。
抽筋怎么办
抽筋在运动生理学中叫“肌肉痉挛”。体育锻炼时,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主要原因一是体内失盐过多,二是肌肉收缩与舒张失调,三是冷刺激(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受到寒冷刺激的时候,常引起肌肉痉挛)。
发生肌肉痉挛时,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有的缓解后,仍有不适感并易再次发生痉挛。肌肉痉挛发生时,一般通过慢慢加力、持续牵拉的方法,就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并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时,可平躺地上,用异侧手抓住前脚掌,伸直膝关节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卧,伸直膝关节,同伴双手握其足部抵于腹,痉挛者躯干前倾适度用力,同伴用手促其脚背缓慢地伸直,同时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痉挛缓解。
据《大众健康》
编辑/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