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却普追不足。学生质疑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不敢质疑或不愿质疑,二是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质疑兴趣;2 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3 重视激励评价,保护质疑热情;4 潜移默化,培养质疑习惯。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科学教学 质疑精神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孔子语)。质疑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他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质疑、提问的作用。但是,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质疑意识不强,提问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系统策略,课堂提问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笔者深深感到科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
一、学生质疑意识的现状
在本学期的4月份,笔者在本校的四年级4个班共204人和五年级3个班级共145人中做了一个有关质疑态度的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从这份调查表中可以看到:在我校,不管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不愿提问的学生比例都是最大的;觉得没什么可问的学生,四年级是24%,五年级是20%,分别是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两类学生加起来,超过了人数的一半;而喜欢提问的学生不是很多,四年级占23%,五年级占了22%。可见学生的质疑意识很弱,五年级比四年级还要稍微弱一些。这不只是我校个例,据兄弟学校老师反映这种现象在他们学校也普遍存在。出现这样的局面,问题主要在哪里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呢?
二、学生质疑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1 学生不敢提出质疑或不愿提出质疑
在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存在于很多人的思想深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和资源的垄断者,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质疑,主要是学生的质疑、表达受到各种限制,那些不符合要求者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教师不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的空间,一是怕学生的“异想天开”打乱丁自己设计好的课堂程序。二是担心学生也没有什么好问题可提,既耽搁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又让自己乱了阵脚,这就促使一些学生不敢提出质疑,即使有质疑也不愿提问,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老师的斥责,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也许受到了一次打击,就造成了他以后不愿发言。
2 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束缚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获得,轻素质培养。上课时,教师一切均按教案实施,就教材论教材,以知识讲知识,严格维护古板规矩的教学秩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提问的余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老师不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疑,不会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思考,总以为学生一无所知,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缺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意识。在课堂上,过分讲究课堂的纪律性,视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为干扰源,粗暴压制甚至打击、讽刺、挖苦学生的提问,最终导致学生胆小、害怕失败,不敢、不愿提问和回答。
三、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途径
根据上述原因,学生是否具有质疑意识,关键看老师的教学行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培养。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
1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出了好奇心理、质疑意识及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在于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创设积极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比如在开展认识“摩擦起电”这一科学活动课时,笔者拿出一个长着十几根头发的玩具娃娃,让学生想办法使玩具娃娃的头发全部竖起来,结果谁也没有想出来办法。这时,笔者用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玩具娃娃头上,玩具娃娃的头发立刻竖起来了!学生在惊叹中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玩具娃娃的头发为什么会竖起来?通过小魔术创设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投入到问题中去,开始了探究科学……
又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了解空气》一课,笔者首先演示了“棉花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棉花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笔者又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棉花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显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质疑情境。学生不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进行。
2 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质疑”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主要是学生存有“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学生的“三怕”心理,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为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笔者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站起来发言,、说完后不管对错就可以坐下。形成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给予了学生大胆质疑发言的环境和成功的体验。一次,笔者在讲课时,不小心把“鲸”说成了“是鱼类”,此时,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听到后。立刻举手纠正,虽然当时很尴尬,但笔者还是表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由于小学生都是爱表现的,他们听到肯定和鼓励的话以后,肯定会时刻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上课的时候就能集中精神,质疑的热情和勇气自然也被调动起来了。
3 重视激励评价,保护质疑热情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所以,我们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向,善待孩子的质疑。使学生在得到积极肯定评价中强化质疑意识。小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发展时期,对问题的认识受其认知水平的局限,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有其片面性,甚至会提出非常幼稚的、乃至错误的问题。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给予肯定性评价。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时,学生非常感兴趣。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可是有些问题并没有研究价值,学生也随口提了出来,但是笔者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依旧鼓励他们以后还可以提出一些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孩子动脑筋时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给予了肯定。比如三年级有一位同学提出:蜗牛的壳会不会随着身体的增长而长大呢?这个问题就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但是最终笔者没有说出答案,而是让每一个同学自己回家观察或者查资料得出结论,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动力,而且以后在科学课堂中学生也更喜欢提问了,自然质疑意识也在无形中培养了。
我们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质疑热情,引导他们更积极、更热心的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答问题。为此,笔者在班上设立一些奖励项目,如每周每组评选出一位“好问之星”,谁提的最多,问的最好,就可以拿到一颗星星,并适当给予奖励。月末的时候再评选出“好问明星”。使学生在质疑中获得乐趣和奖励,也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学习。
4 潜移默化,培养质疑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从各方面人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质疑习惯。
笔者平时注重对学生讲一些有关质疑的名言故事。比如,我跟学生一起学习陆九渊的诗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笔者把“以能够提问者为荣,以善于提问者为荣,以敢于提问者为荣”这几句话写在黑板的最上面。要求学生不要擦掉这几行字,每次上课前,全班齐读一遍。在上课时,我要求学生这样做:每人准备一个问题本。在老师讲课前,把要学的本课内容看一遍,把能解决的问题打上“V”,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再听老师讲课。有时,在课堂上还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自己在预习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大张旗鼓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学生受到了表扬,又有机会展示自己,积极性很高。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熏陶,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终于明白,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知的前提,是科学探索的起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提问、会提问、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问题,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