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现代化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科学技术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文理结合途径。本文在分析科学技术史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高校开展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就科学技术史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 学科特点 教育功能
引 言
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化、人文化等趋势。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宽阔的学科知识面、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培养既通晓“科学”又有“文化”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新形势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再现科学整体发展、汇通文理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随着我国高校大力推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技术史在未来教育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科学技术史的学科特点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产生、发展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算术史》、《几何学史》、《天文学史》等堪称世界最早的科技史著作。但作为一门学科,直到1929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代表大会召开,才标志着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起来。
伟大的人文学者和科学史家、被誉为“科学史之父”的乔治·萨顿以毕生努力构建了科学史学科的宏伟大厦。他认为:“科技史从最高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其中,科学的进步是关注的中心,而一般历史经常作为背景而存在。”他竭力倡导和推崇自然科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他说,科学的历史如果从一种真正的哲学角度去理解,将会开拓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同情心;将会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准;将会加深我们对于人类和自然的理解。萨顿的科学史观不仅明确强调以科学史作为沟通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桥梁,而且还蕴涵着促进科学史与人文史相融合的重要思想,他所撰写的巨著《科学的历史》就是科学史与人文史相融合的典范。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良好结合点,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汇点,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和推广对于文理渗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功能
1 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改善学生知识结构
科学技术知识是科技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人类数千年来的主要科技成果。其实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通过对其学习,学生能在较短时间里,比较系统地了解数千年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一些著名科学家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无疑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科技视野。我国高等教育过去突出强调专业性,通过科技史的学习,可以使理工科学生从中学到专业以外的科技人文知识及其哲理,文科学生从中学到广泛的科技知识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科技史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过去,学校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科学方法的传播,致使许多学生虽接受多年的科学教育,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在著名科学史家萨顿看来,科学精神比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加宝贵,它是科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当前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学习科技史可以培养创新需要的多元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当代科学出现了许多边缘科学、科学与科学之间相互渗透更为紧密的情况下,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在当今“大科学”、“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和道德后果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具备强烈的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吴国盛认为:“科学不只是一些方法上、技巧上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它既面对自然,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自然,它也深人人性,在科学活动中弘扬诚实合作,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学生通过科技史大量优秀人物科学报国典型事迹的学习。对古代科技辉煌成就的了解,无疑能从中受到启迪,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向学生介绍杰出科技人物献身科技事业、追求科学真理、造福人类社会的高贵道德品质,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创新勇气,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三、科学技术史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1 开展专题式教学
开展专题式教学,以史为据,有利于把握科技发展的脉络,认清科学技术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极具代表性的资料进行专题讲授,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由于学校科技史课时大多比较有限,因此必须调动学生们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既提高对科技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实现教与学相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內外史关系
“内史”与“外史”作为科学史研究的两种传统,割裂了科学史的整体性,分开来看各显不足,科学技术史教学应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注意科学概念、原理的逻辑分析,又努力探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必须坚持把科学技术理解为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的统一体,从总体上分析考察科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揭示科技的实质和规律。譬如对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原因,既要从科学自身内部的原因分析,又从社会因素方面进行探讨。
3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科技史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学科,为现实服务是开展科技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科技史教学要注重把科技史实与当前科技发展相结合,分析和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使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实。找到探讨未来的道路。但要注意,教学中应防止实用主义,不能把科技史降低为当前方针、政策的注释者。科技史为现实服务仅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不是唯一目的。
4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开设科学技术史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重视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强调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讨论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常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或交流思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学生的许多想法既是教学改革的着眼点,也是充实教学工作的新鲜血液。当然,科学技术史中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对科学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和资源开发乃至目标、内容,有多方面的启示,还需要广大教师和社会各方面加以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
总之,科学技术史立足于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交叉点上,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想工具。受过科学技术史的训练与熏陶。对于培养文理兼通的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有着其他学术无法替代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