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复医学工作者的一项问卷式调查表明:初发脑卒中后,患者是否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障碍的严重程度,与7种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可以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尽量减轻或避免认知障碍的发生。
脑卒中不仅可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还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0%~30%,认知障碍主要包括注意、记忆、知觉及思维的障碍,表现如:忘记名字、时间顺序搞不清、不能很好地执行指令、处理日常活动有困难、所答非所问、刮一侧脸、穿一只袖子、吃半边饭、读半张纸、不能在无序的抽屉里找到指定物品等。它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增加负担,近年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研究工作人员对初发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采取干预方式提供了参考。
研究人员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364例采用智能状态检查表进行了认知功能评定,同时对13项因素进行了记录和分析。这些病例不包括原来就有意识问题或精神问题的患者。
该研究发现,有7项因素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这7个因素是:初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是否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和年龄。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脑组织梗死的部位很重要,因为如果梗死的部位恰恰是管理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地区。那么就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左侧和大脑前部受损更容易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痴呆,即血液灌注问题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恰恰会影响到血管功能和血流灌注,因而是造成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欧洲有研究表明,收缩压降低7mmHg且舒张压降低12mmHg超过3年,能使痴呆的发生率减少一半。
该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针对以上相关因素来指导脑卒中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或改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认知障碍。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如:积极改善原发病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浓度、良好地控制血压血糖水平、注意预防脑卒中再发等,这些干预措施都可以降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或改善障碍程度。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呼吁公众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房颤等这些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高发常见病,在相当长的未来时间里,都是需要强调再强调的问题。
该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09年第41期,题为“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作者为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胡昔权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