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科教机构教师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12-29 00:00:00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5期


  实践证明,当代经济的竞争,其核心就在于“科技”;当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其实质就在于“创新”;当代教育的竞争,其目标则在于“人才”。因此,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大军,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出发点。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79年10月,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曾为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它表明,党和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寄托于年青一代,老一辈把开创科学未来的希望放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从此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就我国而言,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校内科学课程和校外(或课外)科技活动两个渠道进行。承担校外(或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协调和实施的机构,主要为教育、科技、科协、共青团、妇联等主管部门所属的各级青少年科技指导站、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和青少年宫(家、站、中心)以及相关中小学校。
  上述各级校外科技教育机构,通过其专职或兼职的科技辅导员(专职的又称为科技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参与校外(或课外)科技活动,承担着组织、指导和传播等具体工作。以成立于1977年11月的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简称少科站)为例,这个仅有34名教职员工的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多年来认真履行长宁区学校科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建立了区、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网络。少科站围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全过程,强化学校科技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纵向衔接,校内、校外、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市、区、学校相互协调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新格局。
  为了了解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科技教师(亦称专职科技辅导员)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现状。我们选定长宁区的校外科教机构——区少年科技指导站为评估对象,于2009年9-12月间,对全站科技教师进行了统计调查;另外对全区中小学科技总辅导员和部分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科普活动示范学校的科技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4份,有效答卷121份)。最终对上述两项调查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和研究。
  
  一、校外科教机构教师工作现状
  
  1 校外科教机构教师是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组织者
  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场科普讲座,也可以是一次校级科技竞赛;可以是一堂进入科普教育基地的课程。也可以是每学期固定时段的科技培训活动。但无论学校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如何,它的设计、组织和落实等依托的仍然是学校教师,可以说学校教师、科技总辅导员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科技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因此,作为校外科教机构——长宁区少科站的科技教师,除了在典型学校直接组织青少年科技活动,以身教进行示范外,更多的是通过专项培训,对学校教师、科技总辅导员进行引导,使他们掌握组织和开展学校科技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可以说,区少科站的科技教师,已成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组织者。
  例如,2009年,区少科站科技教师不仅每两周开展一次中小学科技总辅导员培训活动,还每月开展一次幼儿园科技总辅导员培训活动。同时,在27个青少年科技项目中开设有16个项目的教师培训活动,每两周一次定期举行,由区少科站科技教师围绕项目发展和学生培训等方面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在参与调查的学校教师、科技总辅导员中,84.3%的教师参与过区少科站组织开展的各类教师培训活动,而其中72.55%的教师认为围绕青少年科技项目发展的教师培训活动对其在校组织和开展活动是有所帮助的,也是所有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一项(见表1)。
  但在对校外科教机构科技教师以“组织者”开展工作表示认同的同时,被调查者也对校外科教机构科技教师的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如69.42%的学校教师希望得到少科站科技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68.6%的学校教师希望得到少科站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和实施方面的指导。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科站科技教师在直接(或间接)组织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中仍有不足之处。
  
  2 校外科教机构教师是青少年科技培训的直接(或间接)传播者
  青少年科技培训是校外科教机构——长宁区少科站科技教师开展工作,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要形式之一。2009年,区少科站科技教师除去在双休日面向全区学生开设免费科技培训班外,还进入学校,承担了43个校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的培训任务,直接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同时。区少科站科技教师还为各学校教师提供教材、讲义和纲要等培训辅助材料,通过他们间接向青少年进行科学传播。调查也表明,近半数的学校教师在开展学生科技培训工作中获得了校外科技教育机构提供的教材、讲义、教学纲要或教学指南等材料的支持(见表2)。
  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区少科站2009年设有27个青少年科技项目,其中16个项目开设了教师培训活动,但仅有环保、生物、化学、车模、船模、机器人、航模、无线电测向和摄影这9个项目拥有较为稳定的教研组教师队伍。而从调查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102位参与区少科站教师培训活动的学校教师中有66位是来自于这9个项目。这表明,区少科站在各项目教研组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存在失衡,影响了教师培训的全面发展。
  3 校外科教机构教师是青少年参与科技竞赛的直接(或间接)指导者
  校外科教机构的科技教师是专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队伍,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能够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使他们通过竞赛这一平台展示自己的科技创造才能,并通过相互交流获得提高。2009年,长宁区少科站的科技教师在双休日开设的学生科技培训班达52个,其中专门提升青少年科技能力或开展课题研究的班级有24个,占总数的46.15%。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市级以上科技单项竞赛获奖学生的主要辅导教师有区少科站科技教师参与的为39.67%,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等重大竞赛中获奖学生的主要辅导教师有区少科站科技教师参与的为45.07%。这些都说明校外科教机构的科技教师是青少年参与科技竞赛的直接(或间接)指导者(见表3)。
  
  但调查也表明,学校教师、科技总辅导员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希望校外科教机构的科技教师能够更多地参与对竞赛学生的指导。而相关案例也表明,区少科站科技教师在直接(或间接)提升竞赛学生科技技能和课题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培训的指导上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二、提升校外科教机构教师工作效果的对策
  
  上述调查表明,作为校外科教机构——长宁区少科站的科技教师,通过成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组织者、学生科技培训的直接(或间接)传播者和青少年参与科技竞赛的直接(或间接)指导者,体现了其所从事科技工作的有效性。它不仅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区域内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还对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调查也反映出校外科教机构的科技教师,由于自身素质、所处环境和政策导向等相关因素影响而引发的工作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校外科教机构教师的工作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校外科教机构的广大科技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更具科学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经过分析、研究,拟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通过建立项目发展新规划,进一步明确校外科教机构教师的工作目标
  作为科技教育,要达到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正规教育,也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非正规教育。具体到校外科教机构科技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在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大军这一总目标下,将校外(或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与校内科学课程的教授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最终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良好育人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建立青少年科技项目发展新规划。将培养目标细化到不同项目中,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将科技项目划分为三类——普及类、特长类和研究类。明确普及类项目是根据教师专长和校外科技教育发展趋势等各方实际情况,只需在学生中开展科普活动的科技项目。对于这类项目,只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科普活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即可,而无须对学生开设专项的高层次技能培训。特长类项目是在普及基础上,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技能特长培养的科技项目,绝大部分的校外教育科技项目应归属于此类。对于这类项目,除需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比赛外,还应对学生开设专项的高层次技能培训班。研究类项目则是在技能特长培养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科学探究并尝试论文撰写的科技项目。原则上,大部分的校外教育科技项目应努力达到这个层次。对于这类项目,校外科教机构的教师应在做好科学普及和技能特长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脱颖而出。
  2 以培训和教研为手段,进一步提升校外科教机构教师的工作能力
  要想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师必须先行。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上升,工作能力持续提高,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结合校外科教机构教师的职业特点、校外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和各科技项目规划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我们可对校外科教机构的教师实施分类培训。各类别培训对象原则上由校外科教机构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愿望进行推荐。例如,我们可将培训划分为活动类、技能类和研究类,在活动类培训中主要向教师传授科普活动的组织、设计和开展方法等;在技能类培训中主要向教师传授某一项目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研究类培训中则主要向教师介绍各前沿科学技术、课题的选题、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撰写等课题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可结合不同的项目规划发展目标和教师的自主选择,建立不同的教研组,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方式为校外科教机构的教师搭建互助合作的专业发展平台。例如,围绕研究类项目。我们可以成立实验类教研组和工程类教研组。实验类教研组以化学、生物、环保等项目为主要成员,进行实验类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教研活动;工程类教研组以创造发明、机器人、信息技术等项目为主要成员,进行工程类作品制作、报告撰写等方面的教研活动。围绕特长类项目,我们可以成立培训类教研组,进行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方面的教研活动。围绕普及类项目,我们可以成立活动类教研组,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开展等方面的教研活动。
  3 探索教师激励新机制,进一步增强校外科教机构教师的工作动力
  教师是一个讲求奉献的岗位,而良好的发展环境更能有效引发教师的奉献精神,形成其工作动力。结合当前社会对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新要求,我们需要一定的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校外科教机构的教师主动参与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激励他们向能够承担研究类项目的教师发展。例如:将承担培训班的类型与教师月课时费挂钩,将培训班学员的成长业绩与教师年终奖励挂钩,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一等奖或人选全国项目的指导教师的奖励,加大对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项目示范点的投入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人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与时俱进,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事业将会越来越旺盛,校外科教机构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具科学性、创造性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