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依托江苏省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在苏州市、吴江市两级文明办的支持下,“吴江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应运而生,作为校外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个部门,它的功能定位是利用校外阵地对未成年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咨询师志愿者给“心困”“学困”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助人自助”,同时,组织有关的专兼职老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督导并发挥指导、辐射作用。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以此激发每个人身上固有的某些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成长指导中心”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以活动为载体,给孩子们带来自信、智慧和特长,把欣赏的阳光洒向每一个稚嫩的心灵,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一片肥沃的心田,启迪和激发孩子们身上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让梦想接近现实
聆听这个激趣益智的讲座,是来参加科学探索日活动的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科学探索日活动,这是吴江市的中小学每一个孩子期盼的事情。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耗资1.2亿元,科技展厅有140多件展品,它们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生动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运用,展品85%可以互动,像“全息音响”“模拟驾驶”“船游同里”“城市灭火”等,还有“蚕桑居”中养彩蚕,“木工室”里当木匠的实践体验,在科技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互动中娱乐,在互动中探索,在互动中发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和继续探求知识的兴趣,好奇心的满足和生动的体验常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在活动感想中,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无比渴求,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坚信今天的梦想一定会成为未来的现实。
让爱好变成特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在或现实的遗传特质和秉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为我们形成正确的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发展观提供了依据。“成长指导中心”依托青少年活动,为学生开设了各种培训课程和活动课程,涉及人文科技、天文地理各科知识,覆盖琴棋书画、艺体劳技各类技能,如阅读欣赏、写作、国学、美术、书法、科技、益智、舞蹈、球类、围棋、声乐、器乐、心理拓展等等,暑假还有多个专题夏令营,每年3期,每期300多个班级,每年共有15000多人次的培训量,使我们具有现实爱好和潜在特长的孩子们有条件、有机会在这里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爱好的项目进行学习,发现自身的智能优势,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才能特长。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反映在这里终于脱离了课业和分数的重负,能够真正激发兴趣,增添自信,释放潜能,体验成功。
让心灵靠近阳光
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的军训活动,“成长指导中心”开设了“心理训练营”,举办“心灵、艺术、科学”探索日活动,与中小学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互补”。两年多来,“心理训练营”活动已覆盖小学生1万多人次,高中生5900多人次,2010年开始的“探索日”活动共举办了18次,有6500多名学生和300多名教师参与了活动。
富有创意的“小小咨询师”活动,给大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对青少年的关注、信任、尊重和期待,体现于“小小咨询师”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实施“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的生动范例。《迷宫城堡》的演绎和分享,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互动中才能体现,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分享,学会感受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奇迹法则”的运用,让孩子们学会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在情景中感受自己的内心想法,激发内在改变的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情绪体验,感受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尝试体验成功感、幸福感。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小小咨询师”回到学校后,不少人成为班主任助理和心理委员,他们把这份改变的力量和积极的心态带给更多身边的人。“自助不忘助人。助人更要自助”,让大家一起来反省自我,感悟生活,净化心灵,不断成长。
两年多来,“成长指导中心”还组织各种专题报告和案例督导活动,吸引各校专兼职老师前来参与和切磋,组织学生心理小报编辑和评比,组织志愿者到各高中学校做心理咨询,由于回避了师生之间的双重关系,学生踊跃寻求帮助,目前已经为300多人次提供了个别咨询。
以活动为载体,促孩子们“心”花开放。“成长指导中心”正在成为吴江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摇篮。
编辑 于 洪 终校 何